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杜瑜 页数:19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的丝绸历来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从汉至唐,大批的商贾经由陆上“丝绸之路”连贯着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从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东西方交往的要道,我国的瓷器则通过这条通道销往世界,成为世界各国向往的珍品,而国外的香料、象牙等贵重物品也成为中国统治者的必需品,宋元时期海上丝路出现空前繁荣,持续了数百年,人们把这条海上丝路称作“陶瓷之路”或“香丝之路”,它是我国与亚非各国联系的纽带,是一条文明之路,友好之路,为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到了清朝后期,这条海上丝路才逐渐衰落。
作者简介
杜瑜,生于1941年10月,祖籍江苏江都市,出生于上海市;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师承谭其骧教授。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地理室工作,现为研究员。参加过《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史稿地图集》、《国家大地图集·城市图·战争图》等的编绘工作,与同仁合编过《中国历史地理学论著索引》、《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等工具书,独著有《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唐宋间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中国人人格地图》等,发表了数十篇历史地理专业论文。
书籍目录
引言
一 先秦时期海上交通状况
1.最早的航海活动
2.殷人远渡美洲问题
3.早期与朝鲜、日本的交往
二 秦汉时期海上丝路的萌芽
1.徐福东渡
2.倭奴金印的发现
3.两汉时海上丝路的开辟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海上丝路的发展
1.南海航路的发展
2.法显的远航实践
3.“扶桑”之谜
4.中日交往的发展
四 隋唐五代时期海陆丝路地位的转折
1.陆上丝路的衰退与海上丝路的兴盛
2.南海航路的大发展
3.陶瓷之路
4.中日交往的高潮
5.唐与新罗的频繁往来
6.四大名港的形成
五 宋元时期海上丝路的鼎盛
1.南海航路的空前繁盛
2.海上丝路范围的扩大
3.中日贸易持续发展
4.与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
5.众多贸易港的发展
六 明代海上丝路由盛转衰
1.明初的“朝贡贸易”与“海禁”
2.郑和下西洋
3.西方殖民者的东侵与太平洋上的“丝绸之路”
4.走私贸易与走私贸易港的兴起
七 清代海上丝路的衰落
1.从海禁到开放海禁
2.中日贸易的发展
3.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往来
4.与西方国家的早期贸易
八 海港的半殖民地化
1.鸦片的大量输入
2.海港的半殖民地化
结束语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这时期双方贸易物品远较唐代广泛,从日本进口的货物,在《(宝庆)四明志》中记载,分为“细色”和“粗色”两种,“细色”货物有金子、砂金、药珠、水银、鹿茸、茯苓等;“粗色”货物有硫黄、螺头、合蕈、松板、罗板等。此外还有折扇、宝刀、螺钿器等手工业品。其中木板和硫黄占很大比重。 日本盛产杉木、罗木和松木,有的长达四五丈,径长四尺多,在当地解为枋板,运到中国发售,颇受欢迎。日本许多人宋僧人,如荣西、重源、辨圆、湛海等都筹办过木材运来南宋之事,帮助兴建寺庙。南宋宫廷中某些建筑,也用日本的罗木建造。诗人陆游曾想购买日本木材作棺材,他说:“四明(指今宁波)、临安(即今杭州)倭船到时,用三十千可得一佳棺。” 宋代火药已被用来制造火器,硫黄是火药中重要成分,还可用来配药,需求量很大。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一次从日本进口硫黄达50万斤。在入宋僧成寻的《参天台五台山记》中,讲他来中国途中,遇到明州商人陈咏、广州商人曾聚等,都是去日本贩运硫黄的。史书记载,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十一月,曾有一艘日本商船被漂到温州平阳,船上所载货物主要是硫黄。可见当时硫黄进口量很大。 日本工艺品的工艺水平很高,别具特色,如金银莳绘、螺钿器皿、水晶、日本玉、木念珠、真珠、屏风、日本扇、日本刀等,颇受宋人喜爱。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