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中国道路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周天勇  页数:44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未来的发展要走自己的道路。如何走中国人自己发展的道路,需要调整结构,需要改革,这都需要从党和政府,到公民形成共识。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一个民族,干一些大事,需要精气神,也即21世纪的中国精神。同样,这种中国精神,也根植于占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中国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中。一个对未来没有憧憬和企盼的民族,也就没有它的追求,也就失去了它的精气神,即民族之魂。那么,中国人21世纪再进行艰苦奋斗的精神来源于哪里?作者认为,来源于中国人对21世纪生活和发展的憧憬和企盼,来源于中国人对未来自己、自己家庭、所处社会和这个国家的责任和信任、希望和梦想,来源于对这种中国愿景和理想的追求。

作者简介

周天勇,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序一 解决民生问题的战略思路和综合方案的积极探索
序二 道路选择是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课题
前言 公正地看待过去30多年发展的成就
第一章 21世纪的中国梦
  引言 为什么要提出和讨论中国梦
  一 成为城里人:数亿中国农民之梦
  二 安居和乐业梦
  三 生活的社会保障梦
  四 公共服务梦
  五 生态环境优美和家庭平安梦
  六 精神生活之梦
第二章 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
  一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
  二 1978年以来中国道路的成就、失误和问题
  三 中国发展道路需要深度调整
  四 中国道路的关键在于坚决推进改革
  五 中国道路的原则和执政方略
  六 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及其中国道路
第三章 模式不转变:资源环境领域中国无路可走
  一 人口规模太大与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两难
  二 水土不堪重负与生态环境不佳
  三 土地供给对未来需求的缺口太大
  四 淡水资源供求缺口为硬约束
  五 未来30年需要进口100亿~180亿吨铁金属
  六 消费全球50%的能源,石油和天然气远远不够
第四章 资源和环境约束:未来我们怎么办
  一 是可持续发展,还是走向陷阱
  二 技术进步是平衡资源供求和减少排放的关键
  三 城乡及产业结构与生活消费方式的重要性
  四 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的市场机制与治理体制
第五章 发展道路选择:重大结构调整与提升竞争力
 一 城乡结构:应该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
  二 产业结构:关键是扩张第三产业
  三 企业结构:小企业事关人民富裕和社会安定
  四 提升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五 结语
第六章 第二次改革的重点是财政税收体制
 一 政府收入体制的改革
  二 政府支出体制的改革
  三 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
  四 推进财政民主化
第七章 完善经济体制:土地、金融和国有经济改革
  一 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和土地制度改革
  二 以发展小银行为突破口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三 国有企业及其监管体制怎么改
第八章 消除两极分化与实现共同富裕
  一 谋求共同富裕不能走老路
  二 科学和全面地认识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原因
  三 客观看待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十一五”成就
  四 以全新的思路和战略来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五 公平分配和富裕百姓的一些重大战略
  六 一些重大改革和政策措施
第九章 中国道路路线图
  一 提出、梳理和搞清中国道路的一些关键理论
  二 四个领域的路线图
  三 各领域发展道路之间的协同和预期
  四 中国梦和中国道路的条件与展望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加电如果是集中和小区混合加电模式,加电终端的接人口和输出口生产和安装要统一,车辆到任何一个小区停车,到任何一个集中加电站,都可以随时接人充电。不论是加氢,还是电池动力,现在是各个厂家各自为战,各种标准都不统一,而各自形成的规模又都很小,这将会形成资源巨大的浪费,并且日后改造起来,又会支出一笔庞大的成本。三是各部门互相牵制、封锁,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自己又没有成熟的综合性商业模式,使电动车迟迟不能推广应用。许多部门和行业都看好了这个新的产业领域,都在抢占先机。例如,石油化工部门,电力部门想自己搞加氢,或者加电系统,自己实际上千不了,但是别的部门干,又在加氢设施建设或者供电上设置种种显性和隐性的障碍;石油行业有自己的加油站系统,但是,假如加电,它们与电力部门协调起来又很困难,并且如何保证油站与电站之间的安全,也是一个问题。汽车动力从油改氢,油变电,涉及石化、电力、规划、发改、财政税收、信贷、科技、城建、土地、质监标准、生产安全、消防、环保、路政、工信、街道社区等多个部门,任何一个部门明显和暗中设置障碍,或者态度不积极,都会使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工作前功尽弃,以失败而告终。

编辑推荐

《中国梦与中国道路》:模式不转变:资源环境领域中国无路可走,资源和环境约束:未来我们怎么办,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的最新国策力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梦与中国道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8条)

 
 

  •   值此建党90周年之际,阅读此书,意义非凡。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改革开放也30多年了,我们的国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就像作者说的,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得到了快速和良性的推进,已经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中国逐步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中国人在科学技术进步方面也努力追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当初的50年左右缩小到今天的10年左右;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同时,作者也指出中国的梦想不止于此。21世纪的中国梦应该是这样的:每一个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安居乐业的需要,以及所追求事业的成功;数亿向往城市的人,到城市里工作、居住和生活,成为新市民,并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每一个中国人诚实合理纳税,政府提供、建立和建设满意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每一个中国人工作和生活在生态优美、整洁卫生、空气清新并安全的环境之中。每个中国人都心情舒畅。工作和生活在自由、民主、平等、公平、公正、正义和有秩序的和谐社会之中。

    有了梦想,该如何去实现梦想呢?——要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作者从中国未来的发展、资源、民生、未来改革四个方面给出了一个路线图。这条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主要包括中国发展路线图、中国资源环境路线图,中国民生路线图和中国未来改革路线图。同时,作者还阐述道:实现中国梦需要三个条件。其一,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公民社会;其二、强有力的执政党和政府;其三、秩序和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作者还特别强调,在一系列的改革改变中,财税体制改革是未来改革的重点。其原因在于,容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个体、微型和小企业能不能有更宽松的环境,与政府收费和税收结构的改革、调整、减轻其税费负担关系密切。二是财税体制的改革。三是许多改革是联动的,如国企改革与财政预算体制改革联动等。四是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民主化。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还需要中国人21世纪再进行艰苦奋斗的精神,那么,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来源于哪里?就像作者说的,来源于中国人对21世纪生活和发展的憧憬和企盼,来源于中国人对未来自己、自己家庭、所处社会和这个国家的责任和信任、希望和梦想,来源于对这种中国愿景和理想的追求。
  •   改革开放3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一度让国人体会到国家强盛的自豪感,似乎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的中国复兴梦已经实现了。然而,现实告诉我们,国家强大了,可老百姓还没有真正富裕起来,中国人的“富民强国”梦还远未实现。随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到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日益突显,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财税体制的不健全,社会保障措施的缺位,贫富差距扩大导致的两极分化,让中低阶层的老百姓觉得日子过得愈发艰难,仿佛现实已离我们追求的梦想越来越远。人们不禁开始思索,我们心中的“中国梦”到底是什么?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在这本《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为我们做出了明确的解答。21世纪的中国梦,主要包括进城梦、安居和乐业梦、社会保障梦、平等的公共服务梦、生态环境优美和家庭平安梦、精神生活梦。这些梦想是中国普通百姓的心声,只有这些具体梦想的逐步实现,才能在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社会安定、生态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

    这是中国人的“中国梦”,然而实现梦想的道路却有待我们谨慎抉择。曾经“摸着石头过河”,是因为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供我们借鉴,只能我们自己一步步的探索。如今30年过去了,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外界称之为“中国模式”。然而我们看到,所谓的“中国模式”并非尽善尽美,固然有其值得称道之处,但问题依然不少,尤其是结构性偏差十分突出。三大产业的生产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之间,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服务业比率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规模结构、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之间,经济发展总量与产业竞争力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和扭曲。由此,回过头来理性地看,过去30年的发展道路中,我们也无意识地造成了一些全局性、积重难返并可能影响深远的重大失误;一、没有及时推进城市化;二、改革选择了一种在客观上剥夺农民利益和推高房价的土地和房屋制度;三、对能解决中国最头痛的就业问题的小企业的发展,一开始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体制和政策上没有支持,甚至加以种种限制;四、在保持党集中领导的政治体制的同时,没有设计和建立“预算—编制”联动体制,没能从制度上控制住需要供养的党务行政事业机构和人员规模的扩张,没有将党务行政事业的收钱和花钱管住。因此,面对如此诸多问题,我们不能沉浸在飞速发展的幻境中难以自拔,对于中国发展道路,必须进行深度调整,否则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那么,如何进行发展道路的深度调整呢?周天勇教授认为,中国道路的关键在于坚决推进改革。具体来说,最紧迫的当属放宽创业就业的改革,最核心的则是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我们绕不过去,资源价格改革也必不可少,同时,社会活力和公平分配需要进一步深化国有经济的改革。可以说,这是中国未来改革道路的核心框架,能否在这些方面贯彻落实到位,都将决定着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为此,周天勇教授指出,在改革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竞争力和社会公平相平衡的原则,生活富裕与资源环境相平衡的原则,社会福利与生产力水平和财政能力相平衡的原则。在按民意执政、科学执政的基础上,要正确处理好一些重大关系:一、正确处理自由、民主与集中和秩序的关系;二、正确处理个人精神与集体主义、公民权利与国家利益、市场竞争与社会公平的关系;三、正确处理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在这些改革的大原则大思路之下,周天勇教授还提出了各方面改革的具体举措,由此构成了规划中国未来30年发展道路的详实而具有战略高度的综合改革方案。

    面对这样一个宏大的改革方略,我们似乎看到了未来30年中国高速发展的美好蓝图。然而,蓝图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的改革之路将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的挑战。在佩服周天勇教授巨大的学术勇气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我不禁为这样一份治国理政方略能否顺利实施感到担忧。中国的发展现状,一方面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传承发展的结果。一些传统的中国文化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比如,最显著的“关系”文化。在中国,大事小事靠关系,“有关系不行也行,没关系行也不行”的现状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奈。现行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无不渗透着“关系”的力量,这一现状必将对今后的改革带着巨大的挑战,既得利益者的强大联盟将是改革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因此,在构想美好“中国梦”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未来中国发展道路的艰难与曲折。只有党中央与和地方高度协调一致,只有在其位者善谋其政,只有政府与百姓心系一体,只有各种政策方针举措贯彻落实到位,我们才有可能看到“中国梦”实现的一天。否则,“中国梦”将永远只是个梦想而已。
  •   自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之后,关于中国该走何种道路,该往何处去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从中体西用到君主立宪,从洋务救国到德赛争鸣,从三民主义到遍地赤潮,各种思想争鸣碰撞,名色人等轮番登台,各种势力交错斗争,一路屈辱与血泪相伴,一路流血与牺牲相随,直到新中国建立确定了社会主义道路之后方告一段落。但即使如此,在党内又有该如何走好这路的争辩,改革开放后又有姓社姓资的大讨论。而到了现在,新中国建立六十年,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发展又一次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新选择,关于中国未来命运的预测,关于中国未来道路的选择,是争论渐起,众说纷纭,左右之争,中西之论,悲喜之辩,彼此吵得不亦乐乎。

    关于类似的书我也读了几本,但说真的有点不得要领,要么只是定性的分析,失之过宽;要么只是对具体事件的分析,又失之过细;更有的只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失之过愤……直到我看到周天勇教授的这本《中国梦与中国道路》。

    在这本书里,作者以“中国梦”的形式,提出了中国人未来共同的发展期盼——中国人同舟共济、艰苦奋斗,凭着根植于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再经过30-40年的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社会安定、生态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且根据这一远大目标,用发展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以前选择发展道路的得与失、当下发展模式遭遇的困境、面对资源和环境约束的选择、重大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改革财政税收体制的方法、土地、金融和国有经济的改革、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等问题特别是中国当前的国情一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列举了大量的、详实的数据,认为发展就是城市化,实现城市化就要促进创业就业,并对一系列现实问题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可行的对策,提出了一整套一篮子综合解决方案,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相信这本书必然会对一般读者了解我们在发展中的困境,对高层领导进行政策决策起到非常重要的育民、咨政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这么一条道路,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累积了很多的负面效应,贫富分化渐趋严重,各种资源过度开发,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等等。应该认识到,这些都是发展带来的问题,应该也能够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通过改革,通过发展来得到解决。但现在有那么一部分人,只盯着这些问题,无限放大而不及其余,看不到变化,看不到成绩,甚至否定改革,否定成绩,认为只有把西方民主制度照搬过来才能实现所谓的普世价值,我深不以为然。在他们的意识里也有两个凡是:凡是现时下中国的,就是不好的,要打烂了重来,凡是西方国家所有的,就是好的,应该立即实行。事实上,这种观点太过激进,也太过简单,对现在的中国是有害的。如果不顾国情现实而盲目照搬照抄西方的那一套制度,虽不必然却有可能把国家带入混乱的深渊,那才是人民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必须承认我们的体制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的发展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解决,我们的社会还有诸多的矛盾非常棘手,贪污腐败、贫富分化、房价高企……但这些问题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也有多种解决方法,我们就是要在众多方法中选择对发展最为有利的方案。民主是个好东西,但应该辩证的客观的来看,我们面临的这些问题并不能够通过简单地移植过来一个民主制度就能够完全解决,现在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力以赴搞好发展的同时,要继续教育民众,开启民智,培养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培植实现民主的土壤。要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动员全体人民在正确道路上不断努力,艰苦奋斗。要继续贯彻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来完善中国道路的制度保障。总的来说,面对这些问题,科学的正确的态度是客观公正,既应该横向的看,对比先进国家,看看我们有哪些差距和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动员国民奋力赶超,也应该纵向的看,对比过往的发展历程,看看我们有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及时纠偏纠错。要深刻认识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民情,综合分析,主动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广泛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展得更好,才能把中国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作者是中央党校的教授,是一名体制内学者,但他没有躺在以往发展的功劳薄上睡大觉,只是歌功颂德,而是直面中国发展的现实问题,以自己客观的态度,宽宏的视野,深厚的学养,详尽的数据,严谨的方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人向往的中国梦,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解答了什么是中国梦和中国道路,解答了如何走好中国道路和实现中国梦,并针对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很好的对策,提出了一个实现这个中国梦的总的路线图,这非常值得称道。其中不乏治国良策,称得上是真知灼见,是理解中国发展现状,洞悉中国发展未来的一本必备书籍,应该说很值得一读。
  •   本文前半部分曾分析了中国经济政治及外交的困境,而接下来的资产泡沫、债务危机以及多年来粗放型发展所积累矛盾的集体爆发,意味着经济和社会危机,面对危机,对城市化、人口政策、经济体制、外交政策的质疑和批判,必然推动中国社会全面向“左”转,与之对应的是,执政党不得不面对的内部分化与改革,甚至来自第三方力量的竞争。如果中国能够摆脱前苏联的厄运,那么历史最终必将能够代表民族利益的政治力量推上前台,而一个具备民族性的政治团体,必然会通过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内市场,建立独立的经济体系和强大的国防力量。在这个巨变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对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有限政府等思想理念的普及,必然会推动公民社会的形成和现代政治经济体制的确立。至此,现代化国家的基本条件同时具备,而作为成果的民主自由,国强民富基本同时实现。如何强化中央集权,建立独立强大的经济体系和国防力量,本质上是通过削弱内外资本以及官僚阶层的利益,填补底层阶层和国家的利益,这根本不是博弈,而是斗争,因此,“右”的道路根本走不通,只能通过“左”的途径,先强化中央集权,实现经济的独立和国防的安全,如果这一步成功了,“右”的价值理念才有存在的基础。这正是“先左后右”的原因所在。我了阐明这一推断,下面再做进一步说明。

    政治上的威权主义加经济上的自由主义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法宝。但是,这一模式有着不可复制的国内外环境,比如,欧美国家制造业的空心化以及因大力发展金融业而对外输出资本,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等因素;更重要的是这一模式是通过付出承重的代价换取的,因此是无法可持续的,比如对资源环境的牺牲,对民生、贪污腐败甚至涉及领土主权问题的容忍等。中国模式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造成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贫富差异,以及江浙模式、广东模式、山东模式,上海模式等不同的经济社会模式,才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面临的最大隐患。

    不同的经济模式对国家的法律政策,对政治和经济环境以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依赖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江浙模式和广东模式,本质上是宽松的政府监管与权力干涉+廉价的资源与劳动力+便利的交通运输,改革开放初期,对于吸引资本,解决就业,搞活经济做出了贡献,同时在对外贸易中,传播了西方的许多价值理念。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低层次的加工模式,从国家层面看,不利于产业的升级。这一点和美国南北战争前的现状非常相视,可见,落后的经济模式和国家的整体战略是矛盾的,2008年《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之所以遭到江浙粤地区的强烈反对,根本原因就在于江浙模式对劳动力的成本非常敏感。问题是,神州大地上存在的经济模式实在太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中央集权的弱化和分化是不可避免的,世界历史上,无论是美国南北战争,还是德意志的统一,无不因经济形态的多元化对中央集权的弱化和分化而起。一个落后的国家,要完成政治和经济上的现代化,首先需要的是统一的市场和工业体系,而统一的市场和工业体系离不开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保障。

    这里必须强调一个政治学常识,那就是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不等于独裁政府,民主政府也不排斥中央集权,因为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民主强调的是通过民主方式形成权力并管理社会。强化中央集权的过程,也是统一市场,建立独立的经济体系和强大国防的过程,而其具体形式,最初必然是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渐进式改革,如果收效甚微,必然走向政治领域的改革甚至暴力冲突。但可以预见的是,在强化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城市化、民主自由、有限政府这些被人类历史证明了大大趋势和普遍价值必然出现曲折甚至倒退,或许,这就是现代化必须付出的代价。
  •   作者对未来30年中国发展、改革和民生综合、宏大和长远的战略和方案中国道路的调整和完善思路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 值得一读
  •   本书提出的问题很真实,也很好地描绘了中国的未来!!
  •   中国世界第一时,即中国梦实现之时。
  •   近一段时间对于中国梦的提倡大大加强了,而这本书也更深入的诠释了中国梦的意义,非常的不错。
  •   了解中国,为中国梦而奋斗。
  •   有了这本书才有习大大的中国梦,哈哈。
  •   有相当深度之中国梦!
  •   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
  •   写的比较专业,从专业的研究视角来写,是一本专业著作。
  •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深思。
  •   感觉很不错 的书 还么有看呢。
  •   这是一本好书,是帮朋友买的,朋友说内容非常好!
  •   质量和内容均很好,值得推荐
  •   写的好,质量好
  •   对于个人而言,确实也是有一种指引作用。
  •   帮单位买的书,不错。
  •   价值观紊乱的今天,中国还有梦么?也问自己,你还有梦想么?于是在这样举国迷惘时再读周天勇的这本《中国梦与中国道路》忽而显得特别起来。这本书可以唤起我们被泯灭压抑的国家梦想么?改革开放三十年,狠抓经济,不惜一切代价地搞经济建设,也使得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让世人括目,可是这种经不要命的经济发展却带来许多不可避免的隐患,和许多已正在发生的危机:金融危机、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浪费、贫富差距扩大,土地冲突加剧,执政党与民众信任危机。。。。公正看待这三十年的发展成就,也冷静面对层出不穷的国内外问题,再一个十年里,中国会做什么样的梦,会走出什么样的道路?民富国强,社会安定,生态环境优美,在未来是否成为可能?我想这也是每一个普通民众希望了解和看到的,中国政府的各种举措都应该给出迷茫中的一个肯定回答。而这个回答,我想是由周复生这本《中国梦和中国道路》解答了一种可能。

    回顾三十年,从乡下人农村走进城市,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到产业结构宏观调整,再到技术进步创新产业兴起,作为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的周复生为中国人做了六个梦:成为城市人的农民梦,安居乐业梦,健全的生活保障梦,公共服务梦,生态家庭幸福之梦,以及精神世界之梦。而他的笔墨分析,从30年前,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国道路成就失误与发展问题,以及对当下各种产能模式的分析,总结出四条中国道路发展线路图。这四条线路图分别是发展路线图,资源环境路线图,民生路线图以及未来改革路线图。就发展道路又寄希望于二次改革,重点是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前不久刚刚进行个人所得税起点的调整,这一调整对普通民众而言,每个月总归是少了一点。可这种也只能算是医人皮毛而己,至少目前还没有触及卖地的财政税收。土地征用,土地使用以及财政收入的过度依赖,中国的财税改革起步便困难重重。

    国家富裕为什么民生艰难?为什么中国人民每日辛劳,却幸福感低落?在本书中,作者也竭力呼吁,“在今后的10年中,解决问题的大的思路、方向和路线一定要正确,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敢于触动政府本身,各部门和各阶层的利益,坚决推进一系列改革,最终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美好的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由预期到实现,希望中国一路走好。
  •   1963年8月23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为美国黑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未来:人人生而平等,不再因肤色受歧视受压迫,不以肤色而以人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一个人,黑人孩子和白人孩子能情同骨肉携手并进,整个国家成为自由和正义的国度。我想他的梦想(也是大部分美国黑人的梦想)已经基本实现了(并未完全实现),虽然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周天勇教授在他的新书《中国梦与中国道路》里讲到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之所以马丁路德的梦想能够实现,是因为美国有梦想实现的土壤和体制,这就是“美国梦”“一种相信只要经过不懈的持续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我不知道它是否真的像书里说的“给了全世界每个人一个均等的机会。”但至少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美国梦”很遥远,可能对于有权有钱者比较近,大部分普通人有的只是“中国梦”。

    从古至今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有梦想,神农氏梦想让天下人能战胜饥饿与疾病;孔子梦想有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盛行礼义仁孝的大同社会;老子梦想“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的田野生活;士大夫的梦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被压迫者的梦想是“均贫富等贵贱”……中国人的梦想是什么呢?

    周教授的书中代表十几亿中国人描绘出一个美好的“中国梦”境:每一个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安居乐业的需要,追求事业的成功;向往城市的人到城市里工作、居住和生活,成为新市民,让生活更美好;每个人诚实合理纳税,政府提供满意的公共服务;每个中国人工作和生活在环境优美并安全的环境之中;每个中国人都工作和生活在自由、民主、平等、公平、公正、正义和有秩序的和谐社会之中;经过30~40年的努力,让中国成为民富国强、社会安定、生态环境优美的强国,实现民族复兴。

    中国有个中国梦,国家只是一个虚拟的抽象的概念,只有人才有梦想,所谓国家的梦想其实只是汇集大部分国人的梦想,并非每个人的梦想。既然则称之为梦想,就是还没能达到没能实现的愿望,所以说明周教授在上面所描绘的还只是我们绝大多数国人所没有达到“梦想”,对照现实都还只能是个梦:

    安居梦,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房价的高涨,蜗居、房奴成为流行新名词。土地属于人民,使用权却被政府高价卖给人民,老百姓的房想怎么拆就怎么拆,如何安居?

    乐业梦,除了国企、垄断企业有高收入,其他企业工资的上涨的幅度赶不上CPI上涨的步伐,国家被“猪”(肉)给绑架,连猪肉都吃不起还乐什么业?不要说中小企业,开个杂货铺那些苛捐杂税摊派费用就够你破产的了,只有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赚黑心钱,才能发财。

    进城梦,我们以前只想到农民工进城,现在很多城里人开始怀念乡村生活了。农民工在城里不想做了回去好歹还有地种,自给自足,还有房住。城里有什么好:住的是蜗居,吃的是含三聚氰胺的毒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猪肉、猪肉浸硼砂“变”出来的牛肉、毒大米、毒蔬菜,喝的是皮革奶、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塑化剂饮料,这都是噩梦。我倒是有回乡梦,想回乡下过乡村生活去了,可根本不会批给你地。

    纳税梦,几千块钱工资养家糊口都不够还要交个人所得税,即使我们没有达到起征点没有纳个税的荣幸,或者侥幸逃了一点税,我们最终也逃不过纳税的魔咒,我们一切日常生活消费娱乐都是要纳税的,无论吃饭喝水坐车穿衣旅游上网上厕所都逃不过这一刀,2010年中国人均年收入13000多元,但按照2010年8.3万亿财政收入计算,13.4亿人平均每个人要交6200多税费,占收入比例达到50%,堪称世界第一,美国2010年人均年收入3.7万美元,财政收入2.9万亿美元,3.1亿人人均承担9355美元,占收入比例25%。

    但是作为纳税人我们却不知道我们纳的税到被谁花了怎么花的。中国靠财政税费供养的广义公务员有7000万人,平均19个人养一个。再看看刚刚公布的各个政府机关部委事业单位的老爷太太们的“三公”费用(公车、公费出国、公款吃喝招待费)就知道我们纳的税到哪里去了?贪污腐败包二奶的费用还不算在内,那一串串天文数字背后都是民脂民膏老百姓的血汗啊。红十字们敢把赈灾、捐款的钱都拿去养二奶三奶四五六奶,买别墅、玛莎拉蒂、爱马仕包去了,那还有什么不敢的。以后傻子才捐钱给他们。

    “满意的公共服务”在哪儿?我们申请不到公务员独享的100多平米的微利房?享受不了官员公务员的“三公”和高福利补贴,大部分人过着“八不起”生活: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起;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二、三万元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嫁你?养不起,父母下岗儿下地;病不起,药费利润十倍起;活不起,一月辛劳一千几;死不起,火化下葬三万几。

    飞机延误是正常的(不延误才是不正常的)、动车追尾是打雷造成的,老百姓的命想怎么赔怎么赔,油价水电物价想怎么涨怎么涨,天好道路堵车、下雨京都变海岛……这就是所谓满意的公共服务,你满不满不知道,反正我是满了。

    生活里满眼都是富二代、官二代,处处是限制、压制、不平等、不公平、不公正、无正义的欺瞒蒙骗阴暗的潜规则,什么“自由、民主、平等、公平、公正、正义”的生活,根本不要奢望这些,就更只能是“梦一场”了。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简单的,难的是解决问题。周教授在书中发现、提出的问题确实不少,中国梦的范围也很广,从物质到精神,从生老病死到创业成功,从家庭安居到社会环境,从面子到里子都说到了,对于实现梦想之路——中国道路也提出了不少可商可议可论证的方案方法,比如改革工商注册审批制度,降低审核标准减少审批手续;用财政拨款供养质监、环保、卫生、路政的部门,以减少乱摊派乱收费;税务部门对中小企业减税不要吃干榨尽;避免高失业和人民生活困难造成社会动荡;调整人口规模和计划生育的矛盾,注重资源生态环境的管理控制,城乡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科学调整,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土地、金融、国有体制的改革,消除两极分化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还是现实一点讲缩小吧,消除怎么可能)。

    方案的可行性如何我们且不去深究,就算有人有比作者更好的方法解决财政、税收、土地、贪污腐败问题,因为一样没有话语权,根本没有说话的地方和自由,也根本没有人会听,说了也白说,所以只能停留在痴人说梦阶段。这也是作者似乎有意无意回避了的一个关键问题,他提出的基本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道路,却没说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这就像人只用一条腿走路,是走不快走不稳也走不远的。只怕根据用进废退的理论,那条不用的腿会萎缩并最终退化,报废,那就惨了。

    但无论如何,有梦想总要比没梦想好,就像周星驰电影里说的:做人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没什么区别。至少有梦想让人觉得和咸鱼有所不同。至于梦想何时能成真,可能这一代看不到了,下一代下两代三代总可
  •   《中国梦与中国道路》是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天勇教授对中国未来30年所作的规划和建议。巧合的是,我刚刚看过一本美国“影子中情局局长”写的《未来10年》,后者是站在美国的角度对未来10年的世界格局进行了一翻规划,字里行间都体现着美国的霸主本色。而中国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也没有那么强的实力,在《中国梦与中国道路》这本书里,周天勇教授所规划的“中国梦”其实非常的简单而实在:农民可以进城,城市人口可以有房住,环境越来越好,贫富差距不要太大,社会越来越公平。仅此而已。
    这些“中国梦”似乎都不应该成为一个“梦”,因为它看起来是那么的简单那么实在,而且似乎都是应得的,应得的东西,就不应该上升到一个“梦”的范畴。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应得”的东西,却真的离我们那么遥远,遥远得就像是一个又一个的“梦”:农民可以进城,但是却留不下;城市人口如果买了一所房可能就要背上多年的债务;环境越来越恶化,食品安全都不能完全保证;贫富差距更是越来越大,从富人方面看,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但从穷人方面看,失学儿童仍然在一定数量上存在;而在这样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再加上一部分官员的腐败,社会的公平正义更是任重而道远。所以,这些还真的就是中国的“梦”,可以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社会发展还是有一段长长的路要走。
    当然,周天勇教授并不是只是列出了这些“中国梦”,他还具体给出了实现这些“梦”的规划和建议,为这些“梦”的实现勾画出了一个“路线图”,比如关于土地,周天勇教授的建议就是:转化土地所有制,把土地所有权的年限扩大,让农民在土地的出让上有更多的话语权,直接进入土地交易市场,这样就可以让农民在土地交易上得到更多的好处。其实这个建议并不新鲜,因为此前秋风先生的大作《政府的本分》里也提到过相关的一些思路,秋风先生指出:现在的土地买卖机制是由政府按照土地的农业价格从农民手里征收,再按地产价格卖给土地承包商,地产商建筑之后再加价进入房地产市场,市民买房就要花费几十年的积蓄或者用几十年的收入来还贷。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民显然吃了大亏,市民也吃了大亏,得到好处的是政府和房地产商。所以秋风也提出,应该让农民直接进入地主市场,直接和建筑商对话,而不是由政府低征高卖。政府对土地的把持弱化之后,开发商和农民直接对话,必然会让地价降下来,房价也会应声而落。而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农民一直按照菜地的价格卖地,那么他们一方面失去了土地,另一方面又没有能力入住城市,他们就会越来越穷。两极分化最可怕的还不是富得越来越富,而是穷的越来越穷。
    虽然这些建议都非常好,而且目光长远,好处多多,而不听从这些建议,则仍然会有深远的影响:农民越来越穷,房价越来越高。但是,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执行这样的建议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有人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哪些人呢?自然是官僚和地产商。笔者曾经提醒,现在的中国,其实是官僚和暴发户绑架了中国和中国人民。而地方政府和地产商就是要通过土地来绑架中国,进而阻挠改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的决心就显得非常重要。
    除了土地,周天勇教授还有一些非常好的建议,比如他提出要加大对小企业的投入,加强对国企的监管,放开国企银行对金融市场的垄断等等。其实,小企业多了,第三产业多了,自然会扩大就业,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这么多年来,小企业受到诸多限制,工商管、国企压、银行不给钱,说到底,还是牵扯到部门既得利益。比如工商,它不对小企业进行“管理”,它就不能“创收”;国企,如果不对小企业打压它就不能形成垄断;银行更是只愿意给政府和国企贷款,因为政府不会破产,而对小企业的要求却根本无视。
    所以说来说去,中国“梦”不需要讨论,中国道路其实也很明确,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挣脱既得利益者的对中国的绑架和束缚,这才是中国最大的现实问题。
  •   活在当下,喜欢看有关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一切专著,往往一本书读完,觉得自己对国家的认识又深了一层,收获良多。以前看《种粮行为与粮食政策》、《重新发现社会》这类书籍,就很有感触,觉得中国的发展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的,每一步都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出来的,老百姓的生活也才有了今天的改善,这是值得称道的。

    身边还有本《中国,你要警惕什么?》没来得及拜读,进入社会后,总喜欢读哲学社科类的书籍,总觉得自己对这个国家的了解还只是皮毛,需要钻研的东西很多。这本书从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入手,从人口控制、土地利用、城市化建设、科技发展、资源开发和节约、环境保护、体制改革,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未来几十年的概略,但我们所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是从粮食的供应或资源的使用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大问题。

    人口多,底子薄依然是我们目前的经济现状,无论什么一旦被十几亿人平均下来,都微乎其微,这是最应该我们警惕的。都说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油,21世纪争水,无论怎样,总体来说,都是资源的竞争。

    书中说到按照城市化比率、资源消耗与国际划定的三大产业比例,中国目前的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这导致了资源的过渡浪费,中国十几亿人口,每个人浪费一点,这对资源的消耗是个极大的挑战,更对我们的子孙后代产生了威胁。而且第一第二产业过度发展,不仅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化发展更对环境保护造成了破坏,生物多样化锐减,水土流失、沙化严重,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遭受威胁,可耕地面的锐减,对人民生命财产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社会这些概念,一是为了保护环境,为我们生活营造一个良性的发展模式,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我们提出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不动摇,是一个最低的标准,这个标准是要保证我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中国城市化水平目前还过低,人均GDP也才4000美元左右,而且这个GDP总量是在高能源消耗和高财政收入的前提下保证的,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模式。中国乡村多,且不集中。这对土地是一种浪费,农村的各种**粪便和秸秆作物燃烧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不可小觑。但老百姓知识水平低,认识不足,这是主要原因。现如今农村有以下问题。一是农民工进城。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物价越来越高,守在一亩三分地上一年到头不能有剩余,农民对吃穿住行的要求比之前有所提高,于是进城打工。这样农村没有劳力。土地荒芜,粮食产量有所下降。接着是形成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社会问题频发。农民进城后,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市需要劳动力,但容量有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对城市的交通、社会治安、环境等都呆了诸多问题。且又一个问题不可忽视,近年来,进城农民工非正常死亡事件越来越见诸报端。一起进程的子女教育问题难以得到解决,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他们多生活在城市边缘,环境污染等也对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二是衣锦还乡。农民工在城市挣血汗钱以后,往往会“衣锦还乡”,回家“大兴土木”,近十几年来,农村小洋楼雨后春笋。这对作者所说中国城市化进程无疑是一个“阻碍”。中央重视农村,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但往往因为农村无产业发展优势和必要的人才支撑,尤其是资源、资金支撑,很难推行。现在不少农村通了水泥路、自来水、安了有线电视,但这还只是外壳。内在的是进行农村规划,统一建设,这样才能节约土地和资源。小时候,我就有两个疑问,一是每年这么多人出生,都要盖房子结婚,那将来岂不是我们都没有了土地可种了?现在看来不会发生。因为房子都开始往上盖了,而且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现在很多家庭都只生了一胎。第二个疑问我经常问父亲,我们什么时候能过上好日子,父亲也总是说不清。我就问30年以后吗?父亲说差不多。我又问50年以后吗?父亲说差不多。现在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按照作者在书中说法,未来农村都要进程,城市化水平达到90%,国家逐渐收回宅基地,或用于耕地,或用于交通建设,但这个过程并不会太顺利。农民的乡土观念很重,所以才有“衣锦还乡”“大兴土木”这一层。因为一是城市房价太高,买不起房,即使买得起也很难在城市生活下去。但他们对自己的子女教育则是不敢怠慢,砸锅卖铁也要他们能在城市立足。或者这一代农民之后,都到70后,80后的新生代成了社会的脊梁后,因为从小接受教育,知识水平较高,观念开放,且混迹于城市,乡土观念日益淡薄,这对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助推剂。

    还说到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是我们尤其要重视的一点。中国的国土面积虽大,但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有限,众所周知的黑河腾冲一线就是分界点。中国的土地资源需要合理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应利用科技去开发和扭转那些不可利用土地。加上中国人多,出行对交通的要求压力大。这也要占去一部分土地。但如果多件高速、高铁,速度上去了,出行压力得到缓解,也节约了土地,但又出现一个问题,就是速度的提升对人民的出行安全是个威胁,这一点不得不引起重视,要确保交通运输工具的安全。而且陆地交通便利了,航空运输自然下降,这对石油资源也是一种节约。不得不说还有水资源,人一天不吃饭可以,但一天不喝水是不行的。目前农村灌溉用水占去一大半不说,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污染跟人们的生活和工业化建设有关。水资源浪费跟人们的观念有关,总认为水吃不完用不尽,即使在城市,1.2一吨水很便宜,这种观念需要转变。所以,城市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转变人的观念是一个大问题。

    作者在书中还深度阐述了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修改和完善。这都是中国未来发展不得不重视的课题。这本书读下来,我们对未来30年的中国发展的基本框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很值得细读的专著。
  •   记得在我们刚刚举办了奥运会的时候,有人提到了1908年时南开大学的学生提出的“奥运三问”,2008年,百年奥运梦,终得圆满。或许,对于已经圆了此梦的人们来说,他们的目光更加远大,更加宏伟。究竟什么是中国梦?是梦回唐汉的四方来朝,还是以一种崭新的容貌屹立在此?经济腾飞、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等等。

    近几年的迅猛发展,人民的收入、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热钱流入、食品安全、非法占地却接踵而至,令人不愉快。的确,经济水平的再怎么提高,也掩盖不了羸弱的基底。根基不稳,怎能撑起一棵大树呢?以胡景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或许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新的理论从提出到真正的实施,需要经历多少才可以很好的落实,这是一个需要时间衡量的过程。

    或许面对其中的迷茫,周天勇的《中国梦与中国道路》能让我们去看清一些问题。作为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副所长,他所掌握的信息,能够看到的问题,是许多人都接触不到的。所以,他提出来的观点观念,可以说能够代表上层的一些意思——从书中我们就能看到。虽然在讲中国梦以及怎么发展的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但是本质的思想并没有离开“科学发展观”这个大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是对于“科学发展观”在社科层面上的进一步的剖析与解释,或者是文字上的具体化。

    当然,除了科学发展观这个重要的论调以外,其中的数据也是值得人们去看的。其中,有我国自身发展以来的对比,也有和其他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种种对比与分析。可以说是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基础到衣食住行。宏观到城乡建设、国家规划,作者可以说是通过旁引博征做到了尽可能的全面。语言文字上,也是简洁明了尽可能做到了深入浅出。

    什么是中国梦?什么又是中国道路?这本书能够引领去看到一条主流的思想,但是其中的美好情景,又何尝不是十几亿的中国人民的梦想呢?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逐渐浮现出来的贪官污吏、逐渐曝光的食品安全,关乎到民生的种种问题都是我们梦想道路上的绊脚石,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不应该是先牺牲一方的提高,而是稳步、相辅相成的起头共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拿到《中国梦与中国道路》这本厚达443页的大书之时,我相信许多朋友的感觉与我是一样的。如此主旋律的书名,如此官方的作者背景,如此强势的国字头单位推荐,想必这又是一部总结成就、展望复兴的巨著。但是读了几个晚上之后,我的想法已完全改变,人不应该被自己的情绪所蒙蔽,那样会错过许多精彩。

    微博上,郎咸平教授说:“我的书第一个书名叫《为什么政策总是错》,第二个书名叫《为什么生活越改越糟糕》,出版社都不同意。最后我只有把我无奈的心情转化书名《无奈》,才得以顺利出书。”相比起郎教授耿直的“无奈”,周天勇教授就是明显更加富有韬略的“务实”,虽然这种“务实”有时会让人误解。我认为,周教授绝对是隐藏在阵营核心的改良派,伪装成忠实信徒的探索者。我虽然未曾拜读周教授其他大作,但心中已经定位他是当代的“翁同龢”,起码也得是个“孙家鼐”,哈哈!

    《中国梦与中国道路》这本书不是改革派的激进除弊,也不是自由派的人权道义,更不是左派小将们的摇旗鼓噪。这个一位负责任的知识分子,对中国现状殚精竭虑之后的表述,这种表述隐藏在歌功颂德的文字之下,却更加启发我们的思考。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是以党的伟绩做开头,以发展现状做转折,以数据评论做延展,以美好展望做收尾。像我这样的性急之人有时忍不住暗骂,“请直接说‘但是’好不好?”。但这超过三分之一篇幅的铺垫确实又是不得不做的功课。

    《中国梦与中国道路》涉及到的议题有政体、金融、能源、外贸、土地、环境、人口、民生、企业等等方面,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全部。每一个议题都适可而止地切中要点,又不触动某些敏感的神经。周教授不愧是受党培养多年的人才,政治水平与觉悟都相当出色。本书相比同类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到处都可见的数据图表,所有的分析均根据数据进行推演,这种推演很容易让读者举一反三,许多问题一经启发,我们心中就已有答案。这种客观与务实,在意识形态氛围依然浓厚的学术界难能可贵。

    什么是“中国梦”?是党或国家的“复兴之梦”,还是14亿人的“民生之梦”?周教授本书的主题就是想阐述能否通过一系列的改良措施,使两者和谐统一。努力思索在党推动中国前行的洪流夹缝中,如何寻求普通14亿老百姓“梦想”的实现。我一直认为“革命”总是充满了血腥味,“改良”才是社会进步的主流方式,与其矫枉过正,不如循序渐进。然而手无寸铁的改良派靠什么与把持国家机器的既得利益集团博弈呢?只能依靠民主的启蒙!!!这个过程也许相当的曲折和漫长,但也是国家步入正轨的必由之路。其中最大的阻力不是来源于政府,恰恰来源于被启蒙的民众自身。那些盲目激进的、没有想象力的、没有逻辑体系的,一味倒行逆施的思想暴民们是民主启蒙的真正阻碍。这样一群人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中一直都有,我们要帮助他们从旧思维的洗脑中解脱,这样才能实现自下而上的改良。因为中国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已经很难实现“明治维新”式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了。

    《中国梦与中国道路》这本书并没有指明我们的道路,但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现实的真相,从中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疑虑找到思考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绝对是一本适合所有正在思考中国命运人士去研读的大作。
  •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正如书中写的:中国坚持不懈地走着和平发展,经济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中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现代化之梦正在进一步的努力和发展。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中国梦”成为中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都希望“中国道路”成为中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功之路。
    而且这个梦越来越强烈,但是作者却提出了要想实现这个强国梦之前,要最先要去解决很多基本事情,如:城市化的进程、住房问题、社会保障、就业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作者不仅仅是对上述影响实现中国梦的原因作了罗列,而是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些基本问题中尤为突出的是如下问题:
    1)能源问题:中国人口众多,只有改变能源的消耗形式,节能减排,但是简单的方法绝不是靠限电限制用量来控制的,中国要发展,就必然需要消耗能量,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如何真正做到高效节能,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2)收入分配和财富分布问题:目前收入分配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能源企业中高收入群体极度增加,他们掌控着生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任何的价格变动,最终受益的如果都是他们,那么只会造成财富分布极大不合理。而且高收入群体如果过度集中在这个阶层,只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对于其他中小企业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3)税费问题:中国人的税务负担不是很轻,而是比较重,更大的问题的是缴纳的税,也被用的不清不楚,缺乏必要的监管。但是仅仅简单化得提高征收税务的门槛,绝对不是解决该问题的最终途径。税务征收的项目过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流通税、建设税等等,实在是有点不堪重负。
    4)住房问题:安居才能乐业,可以房价如此居高不下,如何安居?安什么居?只靠什么保障性住房也不是唯一途径,房价明码标价只是治标不治本。真的想实现腾飞梦,看来真的需要懂点真格的。
    5)但是有一点我是不太清楚,城市化进程,作者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化程度,但是我不认为中国要进一步发展大城市,而是应该去发展中小城市。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口问题,一个在大的城市,一下子容纳一亿人,我想这个城市好不到那里去,到处是拥堵的交通和出行的困难。我认为应该去合理发展中小城市,这样才能对大城市进行分流,才能缓解大城市的就业和出行压力,以及生活压力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否则以目前的发展状况,只会是北京的今天就是别的大型城市的明天。城市未必能使生活更美好!
    梦可以随便做,但是想实现一个梦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巨龙想腾飞的时候,才知道身上的负担是何其之重?生命中总有不可承受之重啊!
  •   支部建图书室,这本书是推荐书,很符合要求。
  •   任重、道远的富民强国之路
    评《中国梦与中国道路》

    中国梦?是政府的执政理想还是中国人民的梦想?政府能否将自己的执政思维真正放到给老百姓提供福利、实惠上,老百姓能否相信政府,并在政府带领下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一连串的问号,与其说是对和谐社会下官民关系的一种反思,还不如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的一次展望。《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作者为上面的很多疑问提出了一个初步的答案,对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进行了一个总体的概括,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和反思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得失基础上,对未来中国发展提出了相对明确的路线图。可以说是一次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总结,也可以说是对未来30年中国发展的一个初步预测。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于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中国乃至世界有目共睹,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过分追求发展,忽略了资源、环境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稳定和科学发展提出了挑战。学者和研究人员能站在一种客观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分析,提出深刻的见解,而不是简单地为政府歌功颂德、唱太平歌,可谓是学者的一种正直的良心所在。而发现问题不是简单地批判,并且发表一些愤世嫉俗的感言;而是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真正可行的改正建议和改进方案,对未来的发展敢于向政府建言献策,这又体现了一位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学术正义感。作者作为中央党校的教授,利用这个良好的平台搜集各种社会问题和成就,并站在国家的高度上考虑发展问题,一方面说明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所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党校乃至党中央敢于发现问题、承认不足、勇于改进的气魄。

    21世纪的中国梦,是人民富裕之梦,是国家强盛之梦。这个观点多少是官方的表达,相对于美国梦(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表达,我认为中国老百姓的梦想可能更加平凡一些:过一个安分守己的一辈子。在社会动荡中能保全自己和家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能得到一些实惠,如此简单而已。将官方说法和老百姓的想法综合一下就是:富民强国。改革开放确实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极大丰富了中国的物质生活;但在现实中,人民内部的矛盾、经济发展的障碍越来越突出: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这些问题存在都会给“富民强国”的中国梦带来很大的掣肘,未来的道路确实是任重道远。

    在提出中国梦的概念之后,作者着重将重点放在了发展模式、资源和环境、财政税收、经济体制改革、消除两极分化等国家战略、政策的调整上来,分析了目前中国经济改革上的重要、敏感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以仗义执言的责任心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看法。在书中最后一部分,作者将全书的观点以采访、回答方式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提出了中国在下一个30年发展、资源生态环境、民生和改革四个方面的发展路线图。

    涉及到的国家发展问题,作者有高度;谈到的中国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书中有广度;对于问题的分析和建议方案,研究的很有深度。全书能将“中国梦”和“中国道路”这两个大概念解释清楚,可见作者的功力深厚。全书的内容多为研究报告总结的结集,且探讨的问题多为严肃的民生、民本问题,对于一般读者可能有一定的门槛,应该更适合研究人员。书中也存在一些小瑕疵,比如说在能源消耗上,书中说:“生产能源26亿吨(应该加上标煤的量词吧)”;还有一些统计表上存在没有抬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建议作者再版时修订。总体上说,这本书应该是我们了解中国发展的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2011-7-3
  •   内容老套,没有出跳的思想,有点乏味。
  •   因为是国防大学教授所写,所以书中侧重于论述中国的对外政策、国防和军事,尤其是对美关系严重,因此这本书本质对中国梦的实质和核心并未能有深刻谈论,只是稍点到了,可以作为国防教材,但是不能作为具有普及价值
  •   有点水。说实在的。
  •   此书太过笼统,适合非哲学专业人士阅读
  •   感觉老师做过一番思考的。期待中国更好。中国加油。
  •   喜欢这本书,作者的观点很不错
  •   书绝壁是正品哦!感觉对于写论文应该有帮助的吧!
  •   可以相信,还是比较满意的。
  •   好没来得及看,哈哈,看起来很不错呀,是朋友推荐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