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理论导论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社科文献  作者:彼得·华莱士·普雷斯顿  页数:38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本书中,彼得·华莱士·普雷斯顿教授针对“二战”后关于第三世界兴起这一现象的各种主要发展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了发生在第三世界的发展变化及其本质,由此引出各种有关发展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流派;展示了当代不同的发展理论如何一步步展开研究并深深嵌入现代社会学术传统的过程。本书将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广阔的社会发展理论框架,并在此框架下系统地把握各种发展途径、发展议题与发展的主要?点。

作者简介

  [英]彼得·华莱士·普雷斯顿,英格兰伯明翰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系的资深教授。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社会理论构建的本质
 第一章 社会理论构建中的观点与行动
  1.1 章节概要
  1.2 理论构建的方法
  1.3 欧内斯特?盖尔纳的理论
  1.4 彼得?沃斯利的理论
  1.5 对社会变迁的研究
  1.6 有关发展的主张和行动
  1.7 本章小结
第二篇 古典社会理论
 第二章 人类社会科学的兴起
  2.1 社会科学概述
  2.2 人类科学的兴起
  2.3 理论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亚当?斯密和市场?自发性秩序
  3.1 亚当?斯密著作综述
  3.2 亚当?斯密著作的历史背景
  3.3 亚当?斯密的实践理论
  3.4 后世对亚当?斯密的注释与评判
  3.5 亚当?斯密对新右派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马克思和历史辩证法
  4.1 马克思著作概要
  4.2 马克思的研究伦理和研究方法
  4.3 资本主义的实质性分析
  4.4 马克思理论的范围和作用
  4.5 马克思和 第三世界的发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迪尔凯姆社会分工的发展
  5.1 迪尔凯姆著作简介
  5.2 迪尔凯姆的道德观
  5.3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
  5.4 迪尔凯姆对社会本质的分析
  5.5 迪尔凯姆对后人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转型研究
  6.1 马克斯?韦伯的研究概述
  6.2 韦伯的研究伦理和研究方法
  6.3 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探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20世纪(1914~1991年间)的学术分工
  7.1 学术分工概述
  7.2 这一时期的逻辑
  7.3 扩张、分裂与巩固
  7.4 战后各领域兴起的争议
  7.5 本章小结
第三篇 当代发展理论
 第八章 殖民时代的遗产——结构、制度和想象
  8.1 殖民时代概况
  8.2 殖民时代遗产的本质
  8.3 欧洲资本主义的扩张
  8.4 殖民化和去殖民化
  8.5 追求发展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去殖民主义、冷战与现代化理论的构建
  9.1 概述:“二战”后早期的发展理论
  9.2 增长理论的背景
  9.3 威权性干预的逻辑
  9.4 阿瑟?刘易斯的研究
  9.5 现代化理论的构建
  9.6 现代化理论的逻辑
  9.7 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
  9.8 沃尔特?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9.9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拉丁美洲的发展经验:结构主义和依附理论
  10.1 结构主义和依附理论概述
  10.2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拉丁美洲
  10.3 保罗?普雷维什的结构主义理论
  10.4 塞尔索?富尔塔多的依附理论
  10.5 依附理论的遗产
  10.6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追求有效的民?国家:制度主义发展理论
  11.1 制度主义概述
  11.2 制度主义发展理论的兴起
  11.3 制度主义发展理论成长的土壤
  11.4 冈纳?缪尔达尔的研究
  11.5 缪尔达尔的制度主义理论
  11.6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批判性研究
  12.1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概述
  12.2 马克思主义的复苏
  12.3 保罗?巴兰的研究
  12.4 安德烈?冈德?弗兰克的研究
  12.5 世界体系论
  12.6 对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12.7 当代马克思主义学派之间的争论
  12.8 本章小结
 第十三章 主张 第三世界团结起来——研究全球发展的理论
  13.1 全球发展理论概述
  13.2 对发展理论的反思
  13.3 20世纪70年代学术争论的转变
  13.4 有关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争论
  13.5 关于基本需求理论的争论
  13.6 对全球发展理论的回顾与展望
  13.7 本章小结
 第十四章 市场作用的重申——20世纪80年代的都市新自由主义
  14.1 对新右派的概述
  14.2 凯恩斯主义?没落
  14.3 新右派的逻辑
  14.4 新右派的足迹
  14.5 新右派关于国家、市场和经济的思想
  14.6 对新右派的反思
  14.7 2008年的金融危机
  14.8 本章小结
 第十五章 东亚的发展经验:增长、区域网络,以及对“发展型国家”
的讨论
  15.1 东亚的现代化之路
  15.2 东亚模式、价值观和危机
  15.3 结论:东亚地区的发展
第四篇 对于复杂变化的新式分析
 第十六章 全球体系下的相互依赖:探究工业资本主义动因的新结构分

  16.1 新结构分析概述
  16.2 构建全球文化市场的后现代理论
  16.3 全球工业资本主义体系的重建
  16.4 全球系统下各国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16.5 本章小结
 第十七章 生活形态多样化下以能动者为中心的分析
  17.1 以能动者为中心的理论概述
  17.2 以能动者为中心的分析
  17.3 社会运动的贡献
  17.4 本章小结
 第十八章 一种新型的发展研究
  18.1 新型发展研究简介
  18.2  第一世界理论的衰退
? 18.3 追求有效的民族国家
  18.4 市场的自发秩序
  18.5 依附理论的遗产
  18.6 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反思
  18.7 新型发展研究的基本要素
  18.8 结语
  18.9 本章小结
 第十九章 一种新型的实质研究焦点:阐述全球复杂变迁的动态过程
  19.1 本章概述
  19.2 发展话语的变化
  19.3 公共领域的发展话语主张
  19.4 公共领域发展话语的实质性主张
  19.5 全球体系中备受瞩目的变化
  19.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尔都塞(Louis Ahhusser)在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解读马克思的著作时,曾对生产方式进行了大量的解释。所谓生产方式是指某种特定的社会生产类型。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就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在1859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他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并用了“生产方式”这一概念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关注的一大重点,该体系以生产资料私有化为特征,具有发展性和不稳定性。除此之外,马克思对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亚细亚社会等生产方式分别进行了阐述,这些生产方式纷繁复杂、各式各样③,当代有大量的民族学专著研究于此。然而,马克思并未将所有的这些资料成体系地呈现于世人面前,只有恩格斯少量地出版了一部分。后来,法国的理论学家将其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应用在了发展研究中。④阿尔都塞的著作对法国其他社会理论家提供了较大的启发,其要点如下。阿尔都塞认为,我们不应该把第三世界看做是欠发达的社会形态,而应把它当成有着各种生产方式的杂合体。每种生产方式都代表了一个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安排;且每种生产方式有它们各自的内在发展动力来促进社会的再生产;不同的生产方式,比如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都以特定的方式相互影响着。为了对某个社会进行分析,我们必须要完成以下两个步骤:一是要说明当地生产方式的特性,明白它们是如何进行的再生产以及怎样和其他生产方式相互影响;二是要明晰当地生产方式与外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复杂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同时也为它们各自的发展提供了特定的条件。

编辑推荐

《发展理论导论》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发展理论导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选作教材,不错的东东,一册在手,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
  •   该书对发展理论的演进史做了较为清晰的勾勒,初步浏览之后感觉收获不少,值得细读一遍。
  •   内容梳理很系统,理论介绍以及相关见解也很到位,对我的学位论文写作具有很大帮助。
  •   书不错的 有时间会再来看
  •   书的包装感觉不值这个价,上课要用的书。。
  •     在过去500年中,人类社会的主旋律是发展,即从间接管理型国家发展为直接管理型国家,从传统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成功者虽多,但失败的案例也不少。更吊诡的是:许多国家在某个阶段曾经是令人羡慕的榜样,但不久却又变成了惨痛的教训。
      
      面对如此纷繁的事实,我们可以总结出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巴西模式等等,但不论哪种模式,都是只有解释,难有预判,因为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因素实在太多元了,它与国家能力相关,与文化传统相关,与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相关,与机遇相关……总之,发展之中充满偶发性。
      
      人类对于发展的思考,一直在持续,形成了非常多的学派,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新右派、发展型国家理论、文化决定论等等,正是这些多元的思考,极大地拓展了人类思维的疆界,我们对发展的困境,有了越来越多反思。
      
      必须看到,“发展”是现代化赋予人类社会的一个评判标准,在这个标准之后,掩盖了太多未知的因素,我们往往将发展片面地理解为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基础崩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伊朗每年10%左右的GDP增长曾引起一片赞叹之声,但这个发展却并没持续下去,拉美许多国家的情况更糟糕,各种社会问题乃至内战,最终让发展成了镜花水月。
      
      可以看到,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存有共性,即:传统保存状况堪忧,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社会道德基础薄弱,人文精神弱化……盘点这一切,都是发展的代价吗?还是对发展误会的代价?
      
      在今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多元发展才是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在通向未来之路上,跑得快的车往往最容易翻车,发展是力量,但平衡是更重要的力量。
      
      本书全面梳理了人类发展理论,将不同学派的发展理论融汇一炉,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让我们对发展的复杂性与发展学走向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
      
      中国正在高速发展中,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对于愿意思考民族未来的读者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放飞思想的绝好的平台,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更遥远的未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