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事件争论史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日) 笠原十九司  页数:316  译者:罗萃萃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他们残害杀戮了无以计数的战败投降的中国士兵、俘虏以及普通市民。尽管历史资料已充分表明:“南京事件”是证据确凿的史实,然而在日本,竟然存在“南京事件”否定派,他们固执地为否定“南京事件”而“争论”至今。本书将严谨地追溯、考证“争论”事件的整个过程,指出“否定派”所持论据中的破绽、识破其花招,拷问滋生如此“争论”的日本人之历史观。

作者简介

笠原十九司,1944年生于群马县,东京教育大学大学院硕士课程中途退学。现为都留文科大学教授。专业为中国近现代史、东亚近现代史。关于南京事件的论著有《东亚中的日军》(大月书店)、《中日全面战争与海军》(青木书店)、《南京事件》(岩波新书)、《南京难民区的百天》(岩波现代文库)、《南京事件与日本人》(柏书房)、《体验者讲述的南京事件》(高文研)等。此外,作者也是歌、人,著有《笠原十九司歌集·同时代》(本阿弥书店)。
罗萃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日语教师。译著有《战败前夕》、《通向武陵桃园》、《南京大屠杀资料集——日军官兵日记》等。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
序言 世界关注的日本
 留学生的震惊
 本书的主题与目的
 关于《南京事件争论史》书名的由来
第一章 “争论”前史
 1.政府及军队上层早已获悉南京事件
 2.南京事件为何未被记忆?
第二章 东京审判——“争论”的原点
 1.为何南京事件被审判?
 2.南京事件是如何审理的?——引自《松井石根狱中日志》
 3.判决认定了什么?
 4.辩护方的主张成了否定论的原点
 5.“南京事件”为何未成为“国民的记忆”?
第三章 20世纪70年代——“争论”的起因
第四章 20世纪80年代——“争论”正式展开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争论”蜕变
结束语 希望展开真正的学术争论
附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南京事件争论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6条)

 
 

  •   这本书是中日历史问题译丛系列的一本,这些书全为日本人所著。这是一本有别于以往历史学历史问题政论著作。本书是以南京事件为线索,向人们展现了当代日本人对近代日本侵略战争的历史问题分成了两派,对历史问题的不同认识及态度。
  •   解开了一些疑惑。属于“可以获得知识并且引起思考”这个层次。
  •      《南京事件争论史》:远未展开的细节研究
      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情结
      南京大屠杀,这个名词在对我来讲,在1995年之前依稀听说过,除了笼统的一句日军凶残外,不知任何详情。经过二战胜利五十周年的一整年发酵,我成为了二战迷,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印象在传媒、出版适时大战中蘧然加深了,这年看了报纸上的很多相关文章,看了电影《屠城血证》,以及一些早已忘记名字的国产纪录片。这一年,我还记得家乡的鲁迅纪念馆专门开辟了一间展厅用于展出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和文字,我出展厅时碰到一群日本老人集体来观看,只听一个西装革履的日本老者说,南京大屠杀是不存在的,那一刻,我杀人的心都有了。
      除此之外,让我印象尤深的是,我在此展览馆内翻阅了留言簿,上面满篇言论不是壮怀激烈地要求实施复仇,就是勿忘历史振兴中华之类的励志劝诫,而国家崛起之目的只是出于对“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金字教诲的回应。还有一句让我当时看来很佩服的诗句,“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我想这位老兄一定是在留言者中最有文化的。等开始上网后,我才知道这出自新一军的军歌,而在1995年,新一军并不是一个出现频率有多高的词,那时候我绝不会知道征战印缅战场而幸存的新一军老兵们在战后长达半个世纪里过着怎样悲催的生活。过了15年,我居然遇到了新一军军长潘裕昆的外孙晏欢,知道了在我国找寻档案史料是如何艰难,属于事业单位编制的各地档案馆相当于半个衙门,进门不是易事。我还发现,当年我读过报纸上整版的关于南京保卫战、南京大屠杀的文章,班主任给全班读过后激起全班同学强烈复仇之心的文章,统统都是低劣的抄袭拼凑作品,再加上作者本人的文学虚构。比如南京保卫战,从1995年持续到现在的重复炒冷饭文章,依然是主要抄袭自政协文史资料选辑中的《南京保卫战》一册,真是没长进。在没有互联网的年月里,门边拉屎不怕被人发现,只要占有足够多的文史资料选辑,就能轻松成为中国现代史的高产写书者。
      所以我现在得出一个结论,长久以来的南京大屠杀教育结果,只是对历史仇恨的复制粘贴,永远在感情层面上翻江倒海,但在事实论证技术分析上难有进展。更荒诞的是,那些在主流媒体上(当年鲜有市场化媒体)一脸正经撰写历史、孜孜不倦进行道德教育的作者,多是无耻的文抄公。而当事人的回忆,经过层层修正,在不同的时间段适应了不同的政治需要,正如同老兵们不符合常理的夸张回忆一样,也难以让国内外的历史研究者信服。尽管他们有一肚子的苦水让人催泪,有满身的伤痕可以从视觉上征服人们的同情心。
      这一切,怪谁呢?我们反复谴责日本修改教科书、政治领袖参拜靖国神社,但其实我们也是一个擅长选择性失忆的民族。现在,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抗战军史研究者,除非他懂日文,否则手头必备的那些书籍,除了并不十分准确的文史资料选辑外,就剩下七八十年代从日本翻译过来的一堆战史书籍,可惜这些书都未重版。
      有意思的是,在资料奇缺的抗战史中,南京大屠杀这话题是个幸运儿。有一套书叫《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断断续续出了78卷,从中方资料到日方资料,收录详实、范围广阔。这套丛书有浓厚的官方背景,是国家出版项目之一,得到各方面的开绿灯,在资金上不成问题。我觉得个人研究抗战史,基本上没必要看国内学者们写的厚厚的论文,只需要把这堆书里感兴趣的内容买回家,就能超过穷尽几十年功力的专家们,比方说有人对日军感兴趣,有人对战后审判感兴趣,有人对欧美友人感兴趣。经过搜索,我发现有影响力的网站和媒体鲜有对这套书做出过报道,所遭冷遇与火热的远征军话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大力做报道的,主要是江苏省本地媒体作为对政绩工程的吹捧,奉旨唱诵的赞誉一边倒,看后觉得肉麻。因为出来接受采访、发表言论的反倒是那些仅挂个名字的领导,这给人争功邀赏的坏印象。
      笠原十九司的《南京事件争论史——日本人是怎样认知史实的》,属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中日历史问题译丛”。这套书都是翻译自日本,值得一读,特别是《战前日本国家主义运动史》,但上市后也没什么反响。
      
       争论种种
      笠原十九司,按照我们一套话语来说,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多年来为了维护中日友谊不惜与自己的同胞反目为仇,这是一种多么伟大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我不知道笠原十九司的对手们,有没有质问他,你这个日奸拿了多少人民币,太平洋没加盖子,你游到中国去吧。
      笠原十九司不是在孤身鏖战,在日本通过著书和一系列社会活动来普及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还有许多日本学者。《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的证明》作者洞富雄,推断遇难人数在20万以上。《通往南京之路》的作者本多胜一,于1983年来到中国,沿着当年华中方面军的行军路线重走战地,他的足迹经过杭州湾、上海、南京,本多胜一认定南京惨案不是一桩孤立的事件,是从登陆后的征战路线上一路大面积发生的事件。洞富雄、本多胜一、笠原十九司,是在南京事件上大力为中国说话的日本人,影响力最大。笠原十九司在书中历历细数了他同行们的作品,以及同行们的做研究过程、遭受右翼的攻击以及对此回应。
      藤原彰著的《南京大屠杀》也是有份量的一本书,藤原彰的父亲是陆军财务部军官,父子皆从军,藤原彰从军校毕业后来到华北战场,1944年调任到湖南战场参加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他还曾著书《中国战线从军记》,生动记录了从北方到南方所遭遇安危的截然对比,这是我读过最好的日本老兵回忆录,当然,此类回忆录翻译过来极少。
      维基百科上,笠原十九司的词条,内容聊聊,除了基本履历和作品单外,只有著书《南京事件》时因图片出差错引发抗议一事进行了独立叙述。
      所谓争论史,从战败之后立即开展的东京审判,到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前半期、90年代后半期迄今,一共分成四阶段。期间主要的事件除了笠原十九司阵营里的几位仁兄出书、或惹官司之外,就是家永三郎的教科书案胜诉。家永三郎的《新日本史》因为涉及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暴妇女,未通过审查,于是上诉走司法程序,最终获胜。这些年来,虽然有各地的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声音此起彼伏,待官方明确承认大屠杀事实成大气候时,反对者的精力开始专注在遇难者数字大小上。这段争论史迄今未完,但这也是民主社会的常见现象。在钓鱼岛归属权问题上,日本学者井上清坚持钓鱼岛主权在中国,他照样在学校教书以及在政府机构任顾问。在中国,30万遇难者数字是一条政治红线,置于任何学者们的研究之上,你无法在公开场合怀疑它,虽然我们能列举出有名有姓的人数量寥寥。饶是笠原十九司,也只说是十几万到二十万,甚至二十万以上。
      日本社会对于南京事件的怨恨,除了因对对立政治体制的不信任之外,还有普遍为松井石根、百人斩的两位少尉喊冤。这三人在东京审判中被判死刑。对于在1937年先后时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华中方面军司令的松井石根,因为对部下的大量反人道行为缺乏约束,而在当时饱受国际舆论指责,随即遭撤职回国。但因为约束属下无方而被战胜国判处死刑,是有点冤枉,从根本上讲,他作为指挥官没有发布过屠杀的命令,相反是严令日军不得驻扎城内。陆军省、参谋本部、大本营的文件里提及禁止扰民和禁止屠俘,当然下面执行与否、监督者睁只眼闭只眼又是另一回事。如华中方面军的文件,“让支那军民敬服于皇军之威风,以杜绝有损皇军声誉之行为。”而且从日军法务部人员的回忆来看,当时也是杀鸡儆猴处理了一些“有损皇军声誉”的违纪事件。所以,包括国内的战史爱好者,很多人也为松井石根鸣冤,认为真凶是朝香宫鸠彦,靠皇族身份逃脱审判。至于百人斩中的两位当事人,主要看法认为他们是被自己和记者的吹牛害死,如果是战斗中杀敌,则不算屠杀,但不可能达到百人的成绩,所以必定是杀了很多已经投降的士兵和平民,此外在军刀物理性质上也存在很大争议。
      
      日本老兵眼中的南京之役
      其实,看过《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后,再看笠原十九司的书,已经失去吸引力,此书在写作上也不是很给力,分析不深,更多是资料梳理。但无论是资料数量,还是观念史的勾勒,都不见得优秀。而且学术圈内也就是那么些人,多年浸淫下来彼此都脸熟了,不管你们是站在对立面的还是比肩的,作者更像是在轻车熟路地例举介绍老朋友们的研究。作者在此书中分析了日军屠杀行为的原因,但只是在浅层次上,因为书的重点不在此。原因何在?
      书中分析如下:现役兵的军纪相对还能有保障,但因战事爆发而征召来的预备役士兵则军纪较差;日本军队缺乏国际法常识的教育。这些都在日本军方文件里多次谈及。此外,自从日清战争之后,日本国民被长期灌输仇视、鄙视中国的观念,所以视中国人为劣等人种,对对手的尊重无存。这是此书内的分析。
      翻阅《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则能看到更为生动、细密的资料。日军参战将士的回忆录、日记,内容好坏基本与官衔高低无关,这能说明日军的文化程度不低,进而说明战前国民教育的普及程度之良好。不少经历过中国战场,经历过太平洋丛林,或者两者都先后经历过的幸存普通士兵,战后读了大学,有志从事近现代史研究,这些人写出来的回忆录,质量上乘。这套丛书里也有大量士兵的无脑文章,战友倒下我愤怒,战旗招展我激动,最后胜利来之不易,感谢天皇感谢国家。对于战场经历,只有放置在哪场战争中都通用的文学色彩的描写,没有将个人经历置入于战史研究中,没有思考分析,此类文章也有不少。但几乎所有日军将士,都承认南京之役的残酷,从天而降的迫击炮炮弹和捷克式轻机枪的点射,成为他们的最大噩梦。许多人不约而同谈到,他们在民众的欢送中坐船离开日本本岛,在船舱中经历了莫名的激动和迷惘,在刚结束战事的上海登陆。放眼望去,满街的断墙残垣,中国士兵的尸体、战马的尸体遍布在泥泞的地面上、水系里,有些只剩下骨头,更多的是爬满了蛆。
      而后勤保障的乏力,导致作战的日军陷入了几乎无米可炊的地步,有太多的人写到当时缺乏粮草的困境。日军的应对之法便是征收,其实就是抢劫百姓。但军方是有命令禁止抢劫的,并不时派宪兵纠察士兵们的行为,于是士兵们为了避免遭受军法指控,抢劫后加上了灭口这个流程。后勤的缺乏,还体现在军服上,日军穿着破烂后无法更换的夏季军服,经历秋季来到冬季,他们要面对霜降,要面对江南湿冷的气候,曲曲折折的河流地形、泥泞多水的土地也给行军造成很大困难。南京一带的米粗糙难吃,水质也脏,战斗减员之外,疾病减员数量相当可观。无粮食供给俘虏,那就一杀了事。除了物质匮乏外,还有作战心态的消极,许多士兵以为上海战事的胜利标志着中日局部冲突的结束,一心归家的他们想不到被卷入到全面战争的爆发中。因为是中央政府的心脏地带,这一路进军一直遭到顽强的抵抗,可以参见各部队伤亡统计和兵员补充的数字记录。总而言之,日军的日子也不好过。种种消极因素加在一起,加速了屠杀的进行。
      有意思的是,冈村宁次在《阵中感想录》里这么写道:“战争爆发后不久,我在满洲听东北老人说,义和团事件时,欧美等联合军队极尽烧杀抢掠之事,惟独日本军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让人敬佩不已。然而这次战争,日本官兵行为与从前判若两人。”不止是他,还有其他日本军人也如此讲过,拿庚子事变、日俄战争、一战与德国交战中日军的文明表现来惊呼今日作风的沦丧,那时候的日本正大力提倡脱亚入欧,要学西方做一个文明的绅士,所以遵守各项国际公约;而步入二战前的日本全国,经受了国家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双重作用,社会整体上仇视西方,欲取而代之。比方如当时风靡的歌中所唱“青年啊,称霸七海是海洋国家日本的使命”。冈村宁次尽管对自己军队军纪大不如前有痛心的认识,但他的分析却是,日本的过快发展将外来思想中不符合国情部分也囫囵吞枣。处于“日本不高兴”状态之中,学校教育反复灌输“支那人”如何劣等,更让这些喝狼奶长大的孩子们抱着蔑视心态放开胆子“惩戒暴戾支那”。
      有了这样的记录和分析,历史才会清晰,可惜的是,八年抗战只看到南京大屠杀这个节点上出了系列资料。远征滇缅,尽管在大众关注的层面上比南京大屠杀要火热、要时髦,但也没有成系统的严肃书籍出版,比起政府出钱来做亏本的出版项目,至于其他的环节,比如淞沪、武汉、徐州、中条山、长沙、常德、衡阳这些战史地标,就更不用提了。
      
      
      成稿于2011-09-26
      经观书评增刊2012年1-2月合刊
      
      《南京事件争论史——日本人是怎样认知史实的》
      笠原十九司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年5原版
      
  •   对于大部分人,本没有必要关注细节,只要能问出一句“为什么日本的军队会在中国的首都南京杀人放火?”就足够了。至于侵略军的提心吊胆,生活环境有多糟糕,是被害人需要考虑的问题么?
    理性不意味着丢弃血性。
  •   笠原十九司還是正統研究者,不算拿了毛的,黑羽清隆那些才算,都可以說出tg不种opium是道德表率這種話了……不過與其信笠原老先生我不如去信秦郁彥,這是我一貫的態度……
  •   从楼上的回复就可看出这篇文章作者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如果整个社会再被煽动种族主义和国家的道路上走下去,激进的风气再荡漾,那才是一条不归路了。
  •   一楼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与这篇文章真是相得益彰
  •   真理往往不善也不美,各自处于科学,政治和艺术的领域。如1l一样的求“善”者对历史是很大的威胁。
  •   实证研究是水平最高、素质最高的表现。
  •   我剛看了一下回復,貌似我躺中了?
  •   一楼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与这篇文章真是相得益彰
    +1
  •   2-02-08 11:29:28 gespenst
      我剛看了一下回復,貌似我躺中了?...,.............................你不是一楼啊
  •   see greenhands
  •   老百姓就是不在乎细节,有什么好鄙视的?专业的学术研究不可缺失,但切不可以专业素质和心理来要求一般人来理解战争。人家还没说什么呢就扯到军国主义上去,真可笑,就算真有这一天,你们这种莫名的永远正确的优越感也只会让中国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   战争已经是一个悲剧了,无论是战中战后,不仅中国人民惨,日本人民也很惨。我们学习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分谁对谁错,也不是为了仇恨谁,只是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悲剧而已。一定要忘记仇恨,仇恨是无意义的,不然永远不会发展。
  •   2012-02-08 12:45:19 gespenst  see greenhands
    我回复时,您的帖子还没有上来。
  •   審核了?
  •     一楼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与这篇文章真是相得益彰
      +1
  •   @greenhands 8好意思您躺中了……
  •   一楼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与这篇文章真是相得益彰
    +2
  •   噓ls這話不能說給一個正在給歹徒搶劫並且持續了好幾十年的人聼,你說餓死私刑死司法黑暗死政治鬥爭死多少人不是餓死,沒死臘肉那就是罪惡嘛是不是
  •   1不在乎细节意味着拒绝分辨文字中的谎言和真理。
    2从杀人的角度来说,被“自家人”杀和被外国人杀也没有本质不同
  •   LS几位,既然觉得被歹徒抢劫了何不奋起反抗之?哪怕拼个鱼死网破也表明了态度嘛。想当年抗日将士何等威武荣光,要都跟你们似的光用嘴巴里唧唧歪歪的有卵用哦~
    让学术归于学术,正义归于正义。
  •   宁为家奴,不受外侮。民族愤青一以贯之的威武,拿所谓的正义、血性之类的名词来压人。而实际上,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深入到历史的细节之中,事实本身就具有客观的批判力。有些东西总要现形
  •   http://www.douban.com/note/199432973/
  •   那五只眼的态度是什么呢?要挑起另一场战争吗?战争只是当权者玩弄的权术而已,倒霉的都是老百姓。
  •   而且一直感觉,对南京的持续渲染让人忽视了日本其他大屠杀。
  •   南京城不是不战而降,国军打到这份上,是拼尽全力了。
    当然要研究当年破门而入的歹徒了。几十年过去了,后妈对歹徒说,感谢当年你们的洗劫,没有你们就不能赶走孩子原来的家长。
  •   2012-02-08 16:28:32 五只眼
      LS几位,既然觉得被歹徒抢劫了何不奋起反抗之?哪怕拼个鱼死网破也表明了态度嘛。想当年抗日将士何等威武荣光,要都跟你们似的光用嘴巴里唧唧歪歪的有卵用哦~
      
      让学术归于学术,正义归于正义。
    ============
    ++++++++++++
  •   2012-02-08 19:30:18 隗知
      而且一直感觉,对南京的持续渲染让人忽视了日本其他大屠杀。
    ===========================
    ==============
    ++++++++++++++
  •    花生米营长的瞎指挥和派系斗争令国军和老百姓承受了可以减轻很多的灾难。lsss和1L的想法类似,历史都是为了证明后来的善与恶而服务的。
  •   2012-02-08 08:41:03 greenhands
      从楼上的回复就可看出这篇文章作者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如果整个社会再被煽动种族主义和国家的道路上走下去,激进的风气再荡漾,那才是一条不归路了。
    ===============================
    商女不知亡国恨,中国才有救?
  •   亲妈后妈说则是对活人和死人的侮辱,花生米眼光差了点,杀起人来自然没有那么多技巧,然而又是什么善男信女了。感谢日本人也有外交和经济的考虑。
    学历史须看天行有常,利用历史则可以大加帽子。讽刺现在啊,煽动民族情绪啊,都是政治家和他们的支持者所为。
  •   什么水质不好,什么纪律之类的理由都不是理由,反正他们是屠杀了,20万30万也没有必要去争,哪怕是1万它也是屠杀,也应受到谴责。
    另外,比起日军侵略以及屠杀的邪恶,诸位好像对中共宣传日军暴行的行为更不满,难道中共的这种宣传能让日本人民掉一块肉还是你们掉一块肉?须知,日军对中国犯下的罪行是中国几千万活生生的人失去了生命啊。难道这就是你们所谓的理性?所谓的正义?
  •   ls对死的哪些人都不感兴趣,何必看这本书的讨论。有的人在意日本人杀了中国人,我则在意杀了30万“个“人。
  •   另外,比起日军侵略以及屠杀的邪恶,诸位好像对中共宣传日军暴行的行为更不满,难道中共的这种宣传能让日本人民掉一块肉还是你们掉一块肉?须知,日军对中国犯下的罪行是中国几千万活生生的人失去了生命啊。——————————————————————————————————————————恩,宁为家奴,不受外侮。不错啊不错。
  •   说实话,我更在意搞死一堆人怪天气不好的事什么时候反正一下
  •   能死那么多人和建国后人口出生率升高,人口统计准确有关,在什么层面上,如何和之前比较也是很值得探讨的。
  •   自己的国家不够真正富强,叫别人怎么向你认错,低头
  •   天杀的小日本
  •     2012-02-08 16:28:32 五只眼
         LS几位,既然觉得被歹徒抢劫了何不奋起反抗之?哪怕拼个鱼死网破也表明了态度嘛。想当年抗日将士何等威武荣光,要都跟你们似的光用嘴巴里唧唧歪歪的有卵用哦~
    我也想说,被歹徒砍了之后整天咬牙切齿缩在家里在键盘上YY杀歹徒全家报仇,有卵用啊。
  •   诸位是否知道,在上海的淞沪抗战纪念馆,对国军的惨烈抗战几乎只字不提
    上海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凭吊活动,我想组织都无从着手
    日本好歹有靖国神社呢
  •   广州人民表示有纪念活动
    广东各界在十九路军陵园纪念碑前集会
    2012-01-19
      本报讯 (记者李栋 通讯员陈珊)昨日上午,广东省各界在十九路军陵园先烈纪念碑前集会,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日80周年。省政协副主席周天鸿主祭并讲话,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余明永主持。省市政府、省市政协、省委市委统战部、省市民革、将士遗属代表向烈士敬献了花篮。
      周天鸿说,纪念淞沪抗日八十周年,就是要缅怀十九路军官兵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计个人祸福的忠义气节和勇于牺牲的高尚胆识,铸就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强、刚正不阿的精神品格;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纪念淞沪抗日八十周年,就是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   嗯,魔都魂淡
  •   真心觉得 上海人会想 广东人敢做
    差异巨大
  •   想自己组织也不难吧,既然有纪念馆或者类似的设施,约上同道,带上花束,献个花,聊聊天。不一定非搞成N千人大会那样的阵势。
    我们去陵园,也不过两三个人,几束菊花而已。
  •   1. 纪念馆里面没有国军这一部分内容,连共党组织的工人运动都写进去,却对国军的牺牲几乎是只字不提
    2. 没遇到有兴趣的人,当然,发的圈子也比较小
    3. 遗迹什么的也没有影子
    现在反正不在上海了,记得就是
  •   2012-02-09 01:01:50 带泥巴味的大熊
      另外,比起日军侵略以及屠杀的邪恶,诸位好像对中共宣传日军暴行的行为更不满,难道中共的这种宣传能让日本人民掉一块肉还是你们掉一块肉?须知,日军对中国犯下的罪行是中国几千万活生生的人失去了生命啊。——————————————————————————————————————————恩,宁为家奴,不受外侮。不错啊不错。
    =========================
    你觉得这和愿不愿为家奴有逻辑关系吗?还是你在偷换概念?
  •   十九路军参与过福建事变公开反蒋,XXX不算它是国民党反动派。
    其它如新一军哪个地方ZF敢公开凭吊
  •   纯学术的兴趣一般都是没下限也是没上限的。
    日本后勤系统之差劲,是人所共知的,就地征发和三光政策的关系早就有人分析过,几乎都是常识了。当然,我想LZ也会承认,后勤系统差不能成为洗脱屠杀平民罪行的借口。如果这点都得不到承认,我想就没必要说下去了。
    我想LZ也同样会承认顾左右而言他也是不对的。我跟你说屠杀,你跟我说建国后。我跟你说抗日,你跟我说CP。这简直是标准的五毛行径。
    我想LZ不如分析一下国军的抗战,那么多士兵的性命,就被那些昏聩的“国民党反动派”给断送了。淞沪三个德械师打得如何窝囊,中条山日军几百被杀换了国军将近十万伤亡,长沙一把大火,大陆线一路溃败等等等
  •   2012-02-08 17:43:20 带泥巴味的大熊
      宁为家奴,不受外侮。民族愤青一以贯之的威武,拿所谓的正义、血性之类的名词来压人。而实际上,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深入到历史的细节之中,事实本身就具有客观的批判力。有些东西总要现形
    ——————————
    +10086
  •   中国老百姓真是惨,蒙古人来了,被杀;满洲人来了,被杀;日本人来了,被杀;俄国人来了,被杀;国民党来了,被杀;共产党来了,被杀——都是该死的战争造成的。而今天之所以开始大肆渲染南京惨案,也是政治考量的结果,真相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   ls,中国人还没有学会怎么面对历史呢。
  •   如果你痛恨那场杀戮,5万军队对上百万平民,还有2万的守军,杀死了35万人(中方说法),排着队被虐杀,这场杀戮是如何进行的?那些本该保护女人和孩子的男人们在哪儿?你可以再查一下,太平天国的屠城,之后被攻城,又死了多少人?二战后的内战,这个民族内部的互杀,死了多少人?60年和文革死了多少人?
  •   傻逼,自己把逻辑搞清楚
  •   傻逼,把毛的话改改你就看不出来了啊,你什么智商啊
  •   拉黑了,跟低级五毛玩是浪费时间。
  •   2012-06-14 08:55:32 大日如来(北京)
      如果你痛恨那场杀戮,5万军队对上百万平民,还有2万的守军,杀死了35万人(中方说法),排着队被虐杀,这场杀戮是如何进行的?那些本该保护女人和孩子的男人们在哪儿?你可以再查一下,太平天国的屠城,之后被攻城,又死了多少人?二战后的内战,这个民族内部的互杀,死了多少人?60年和文革死了多少人?
    ====================
    照你的意思,内战死了很多人,你就可以不痛恨南京大屠杀的凶手了?再说了,我们有说过不痛恨内战的凶手了?
    假如你爸把你吗上了,照你这个逻辑,别人也把你妈上了,那你岂不是也不用痛恨别人了?
  •   研究历史真相最好还是少带点主观的感情色彩,南京事件的起因其实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因为在当时,停止对平民、战俘的伤害已基本形成了共识,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为什么日本军队做出这种面临国际舆论压力,与其战争宣传的目的格格不入的行为?而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此事突然被提起,双方对此事的暧昧态度根本无助于真相的了解。
  •   我的观点是:以真相战胜质疑!有志者可以寻找证据。讨论问题很好,但可不可以避免那些可能伤到人的“家奴”、“五毛”称号——我觉得这是语言暴力,尽管对方说的有可能不对,甚至偏执!
  •   一个不断更进篡改历史的国家 让我怎么相信你 30多万是红线 志愿军在朝鲜30多万也是红线 。 恨日本赖账 ,更恨政府......
  •   现在的中国不是正在步日本帝国的后尘吗?
  •   想步后尘也没实力,全国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哪比得上昭和20年前的日本,维稳才是最重要的。
  •   中国步日本后尘,但没有能力对外扩张...
    这样内部更惨啊,而且不去扩张,没有教训,何时能象日本那样早死早超生呢
  •   “有了这样的记录和分析,历史才会清晰”
    “翻阅《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则能看到更为生动、细密的资料。”
    “其实,看过《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后,再看笠原十九司的书,已经失去吸引力,此书在写作上也不是很给力,分析不深,更多是资料梳理。”
    我觉得,作者不经意间模糊了“资料”这个概念,史学与回忆是有明显分界的,这与是否具有“吸引力”无关。
  •   写得好!记得以前看过个纪录片叫一寸山河一寸血,重塑了我的三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