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不平等条约史话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李育民  页数:168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人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内容概要

  1842年8月29日上午,南京城外,停泊江面的英军旗舰“皋华丽”号上,举行着结束鸦片战争的缔约仪式。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影响深远、极其沉重的一幕悲剧。这几张签了中英代表名字的纸片,宣告了中国一个深重苦难时代的到来。从此,中国开始被强迫套上一连串的不平等条约绳索,成为列强勒索的对象,沦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作者简介

李育民,1953年生,湖南耒阳人。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外关系史研究,完成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中国废约史》、《清通鉴·嘉庆朝卷》等著作,发表《论清政府的信守条约方针及其变化》、《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传教特权》、《晚清改进、收回领事裁判权的谋划及努力》等论文。

书籍目录

一 以《南京条约》为开端的中国外交悲剧
 1.强权与“公理”
 2.软弱与无知
 3.无尽的勒索
二 国土与白银被掠
——不平等条约受损权益之一
1.被割占的国土
2.被强索巨额赔款
三 中国领土上的外国法权
——不平等条约受损权益之二
1.入境不问禁的“特殊人”
2.类型各异的外国法庭
3.中国法庭上的外国陪审官
四 形形色色的“国中之国”
——不平等条约受损权益之三
1.列强在中国的特殊统治区域
 ……
五 五花八门的经济权益
——不平等条约受损权益之四
六 军刀与“福音”
——不平等条约受损权益之五
七 强盗们的“一体均沾”
——不平等条约受损权益之六
八 百年的耻辱与祸患
九 睡狮的觉醒与废约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这一条款规定:大清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专与住用之处,独由使馆管理;各国可以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自行防卫;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该约附件14还划出了具体范围:东自崇文门大街,西至正阳门及棋盘街,南起城墙,北界长安街的地带,除了几处官衙之外,全部作为使馆区。另外,列强还迫使清政府允准,在使馆区的外围划出一块“隙地”。所谓“隙地”,是一片便于防守使馆的开阔地段,范围内的所有房屋均得拆除。中国由此出现了一个新的“国中之国”,一个变本加厉地限制中国主权的“国中之国”。它的地盘虽然不大,但对中国主权的侵剥,却比租借地有过之而无不及。跟租借地一样,中国对这个区域不能问津,列强则有着属地管辖权、自卫权和驻军权。更有甚者,条约不仅禁止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居住,而且没有规定使馆区的期限,没有明确中国仍有领土主权。不言而喻,列强试图将使馆区的这一特殊地位,永久地固定下来。这个“国中之国”位于皇城的大门口,该地原是朝廷五府六部之所在,衙署、府第、祠庙极多,可说是天朝重地。清廷很想将它们保留在原处,但屡屡恳请,列强无动于衷。除了最西侧的宗人府和吏、户、礼三部之外,其余一概限令挪出。

编辑推荐

《中外不平等条约史话》是中国史话•近代中外关系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外不平等条约史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很薄的一本书,一会儿就看完了。
  •   与新课改以后的历史教学形式相契合,是中学历史教师的好助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