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社科文献 作者:王建娥 页数:33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族际政治:20世纪的理论与实践》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决定自2010年始,设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每年评审一次。入选成果经过了同行专家严格评审,代表当前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水平,体现我统一标准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
作者简介
王建娥
1956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临泉县,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研究员。
先后在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学院、兰州大学历史系任教,并在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奥地利萨尔茨堡国际研讨班短期访学。发表《都铎王朝与英国近代国家的形成》、《世界体系与民族关系:解读现代民族问题的一个视角》、《后殖民时代移民问题的本质和政治共同体的重建》、《族际政治民主化:多民族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族际政治视野中的自治、共治与多元文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的解渎与治理一一多民族国家化解民族矛盾、解决分离困窘的一个思路》等论文数十篇。著有《外国史学史》《族际政治与现代民族国家》等学术专著,并有译著《公民与国家一一民族、部族和族属身份》发表。
书籍目录
绪论 20世纪的族际关系和族际政治
一 历史视野中的20世纪和20世纪的民族问题
二 族际政治研究相关的学科与方法
三 本课题研究的层次、对象、目标和任务
四 本书的内容、视角和特点
第一章 现代世界体系中的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问题
第一节 现代民族及其政治联系
第二节 现代民族的观念和现代民族的形成
第三节 现代世界体系中的民族和民族关系
第四节 民族、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代多民族国家的国家建构和民族建构
第一节 现代国家和民族的建构性
第二节 国家的行政整合和政治建构
第三节 文化整合和现代民族建构
第四节 社会整合与民族心理塑造
第五节 历史局势与民族建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族主义与现代世界
第一节 民族主义:本质内涵与时代特征
第二节 20世纪三次民族主义浪潮
第三节 民族主义和现代世界体系:内在的联系
第四节 民族主义的历史地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民族问题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第二节 地区民族主义问题
第三节 族群主义的兴起
第四节 移民浪潮和多元社会的政治认同
第五节 被边缘化的土著民族的问题
第六节 分离主义与泛民族主义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理论与概念的再审视
第一节 民族和民族国家:观念曲解和矫枉过正
第二节 民族自决权:概念、发展和运用范围
第三节 民族自治:理论与实践
第四节 多元文化主义:概念、内涵、政策与反思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现代国家和民族建构过程的历史反思
第一节 建构目标与整合手段的选择
第二节 亚洲新兴国家建构过程中的民族问题
第三节 非洲新兴国家建构过程中的部族冲突
第四节 苏联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实践的历史反思
第五节 南斯拉夫解体和后续国家建立过程中的民族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多民族国家处理族际关系的政治实践
第八章 建构多元主义的族际政治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这些政治观念,动摇了旧殖民势力建立起来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合法性,促进了世界性的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民族自决观念第一次得到了运用,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建立民族国家成为人类首次的政治实践。无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法西斯铁蹄下获得解放的国家,还是在战后非殖民化过程中获得独立的国家,都采取了民族国家的形式:或是接受了欧洲模式的主权平等、社会民主的政治思想,建立起民主的民族国家;或是将领土主权与世袭王权相结合,在民族自决的基础上改造为现代民族国家,从而使民族国家的政治模式成为20世纪世界性组织形式的决定性典范。作为世界体系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民族国家把其地域上所有的人都纳入其司法行政领域,在对不同历史文化传统地区进行内部绥靖的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国家权力机构,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单元。在外部,民族国家与其他相同的政治单元一道,构成了更大的社会体系即世界体系,并且以这个世界体系的基本政治单位的身份而行动。作为世界体系的一部分,民族国家之间存在着世界性的权利和资源分配关系。民族国家间的利益差别和分歧是国际政治经济中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在内部,民族国家制约着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关系:中央与地方、民族与民族、民族与国家,个人与民族、个人与国家,等等。民族国家这种政治模式本身是现代世界历史的产物,但它一经形成,又反过来影响世界历史,对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由国家推动的建构民族性过程构成了现代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而国家的权力结构和制度法律,又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形成了巨大的钳制作用,并且直接影响了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二族际政治研究相关的学科与方法理解20世纪历史中的民族运动和民族关系,理解20世纪民族问题的多样性表现形式及其内涵和联系,对20世纪发生的各种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给出回答和解释,仅仅叙述事件发生的事实以及揭示这些事件本身的因果联系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对已经发生过的历史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分析。英国历史学家J.B.布里早就说过,除非能够确定“它们与整个现实体系的本质联系,事实的集合或事实的罗列在理论上毫无意义”①。而要确定事件之间的本质联系,我们就不仅需要有能够涵盖这些现象及其联系的全球性视野,还需要对现代世界的组织结构、制度法律,个人与群体在这种结构中的权利与地位有深入了解,对这种结构、制度对人们的心理、观念的塑造以及对人们行为的宰制有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从特定历史事件发生于其中的特定历史过程和特定的时空联系中发现各种问题的根源和动力,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作出合理的解释。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批评了蒲鲁东单纯从观念哲学出发解释历史和世界的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从经济角度、从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出发解释世界历史的唯物主义方法。19世纪末,恩格斯在他晚年的通信中进一步地提出了从多重因果联系的角度理解人类历史的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从一开始就具有结构主义的特征,强调社会结构和大规模的历史活动对个人行为所具有的支配性影响。与此同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史学的代表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也提出了“全方位地考虑人的活动”的主张,认为单个的与其他社会侧面孤立开来的社会生活侧面是无法理解的,文化和社会习俗对个人心理、行为都具有重要作用。后来的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E.P.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这些被称做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文化马克思主义的著述对意识作用的强调,对文化和心理变量的关注,以及卡尔·波普在哲学领域对历史主义方法的批判,等等,都为认识人的创造性开辟了道路,对建构主义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了建构主义从人的行为角度提出的认识和解释现象、制度和社会实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为理解历史和现代世界提供了现实的手段和方法、促进了社会科学进步的同时,也为民族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给我们观照和洞察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实质以深刻的启迪。
编辑推荐
《族际政治:20世纪的理论与实践》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