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 主办 页数:235 字数:23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7卷)》包括刘海龙论非公募基金会的公益供给功能分类、供给方式与最优决策;马剑银从生活世界到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公民社会理论的话语基础;董文琪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精英动员与志愿失灵——以“屈原乡村图书馆”为例;蔡琦海公益创投:培育非营利组织的新模式——以“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为例等等。
作者简介
目 录
论 文
论非公募基金会的公益供给功能:分类、供给方式与最优决策…………………刘海龙/1
转型、吸纳和渗透
——挑战环境下执政党组织技术的嬗变及其问题……………………………景跃进/30
以社管社: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周秀平 刘求实/55
德国财团法人制度的发展
——以德国《民法典》及柏林邦财团法为中心………………………………陈惠馨/71
社会企业之发展经验与政策建议:以美国、英国、
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为例……………………………………………李衍儒 江明修/94
从生活世界到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公民社会理论的话语基础……………………马剑银/115
案 例
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精英动员与志愿失灵
——以“屈原乡村图书馆”为例………………………………………………董文琪/146
公益创投:培育非营利组织的新模式
——以“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为例………………………………………蔡琦海/164
书 评
寻求公共善——读《自由主义者与社群主义者》…………………………………李 勇/183
创造价值:公益创新的战略选择
——读《慈善的新议题:创造价值》…………………………………………杨 丽/193
随 笔
中国非营利与公益研究的新航标……………………………………………………棠 咏/206
区域化党建与加强党对社会的领导…………………………………………………梁妍慧/209
行业协会的2010和2011………………………………………………………………张 经/216
本刊动态两则…………………………………………………………………………………/227
《中国非营利评论》专刊征稿启事…………………………………………………………/231
稿 约…………………………………………………………………………………………/232
来稿体例………………………………………………………………………………………/234
CONTENTS
Articles
The Public-Interest Supply Function of Non-Public Funding Foundations:
Typology, Supply Pathways and Optimal Policies ........... Liu Hailong/1
Transformation, Absorption and Permeation
——Organizing Techniques Used by the Ruling Party
in a Challenging Environment ......................... Jing Yuejin/30
Governing Society With Society: Innovations in Social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 Zhou Xiuping, Liu Qiushi/55
Development of Stiftung System
——A Focus on Germany’s Civil Code and Berlin State
Stiftung Law ......................................... Chen Huixin/71
The Social Enterprise Experienc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S, UK, Hong Kong and Taiwan
.............................................. Li Yanru, Jiang Mingxiu/94
From Lifeworld to the Public Sphere: Discursive Foundations
for Habermas’Theory of Civil Society ..................... Ma Jianyin/115
Case Studies
Elite Mobilization and Volunteer Failure in Countryside
Culture-Building
——The Case of “Qu Yuan Countryside Library” ........... Dong Wenqi/146
Venture Philanthropy: A New Model to Cultivate NPO
——The Case of “Shanghai Community Venture Philanthropy Match”
........................................................ Cai Qihai/164
Book Reviews
In Search of the Public Good
——Review of Liberals and Communitarians .................... Li Yong/183
Creating Value:Strategic Choice of Public Interest Innovation
——Review of Philanthropy’s New Agenda: Creating Value ..... Yang Li/193
Impressions
New Navigation Mark of China Non-profit Research ............... Tang Yong/206
Regional Party-Buil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Leadership of Society ................................... Liang Yanhui/209
Government, Trade Associations, and Cooperation:
A Fundamentally New Relationship .......................... Zhang Jing/216
News and Update ........................................................../227
Call for papers of special issue ........................................./231
Request For Submissions ................................................../232
Review Guidelines ......................................................../234
书籍目录
论文
论非公募基金会的公益供给功能:分类、供给方式与最优决策
转型、吸纳和渗透
——挑战环境下执政党组织技术的嬗变及其问题
以社管社: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德国财团法人制度的发展
——以德国《民法典>及柏林邦财团法为中心
社会企业之发展经验与政策建议:以美国、英国、
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为例
从生活世界到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公民社会理论的
话语基础
案例
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精英动员与志愿失灵
——以“屈原乡村图书馆”为例
公益创投:培育非营利组织的新模式
——以“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 为例
书评
寻求公共善
——读《自由主义者与社群主义者》
创造价值:公益创新的战略选择
——读《慈善的新议题:创造价值》
随笔
中国非营利与公益研究的新航标
区域化党建与加强党对社会的领导
行业协会的2010和2011
本刊动态两则
《中国非营利评论》专刊征稿启事
稿约
来稿体例
章节摘录
首先,基金会之间的供给行为同质化,缺乏自身的竞争优势。同质化竞争主要表现为:运作型基金会多,慈善捐赠多,热点领域内项目多而且雷同,缺少差异化的特色,缺少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包括独特的领域与项目)。 这种同质化的供给竞争显然无法满足NPO、企业、政府部门以及个人对于基金会公益资源的差异化和多元化的需求。第一,不同领域的需求存在差异性,比如艾滋病防治、环保、扶贫等三个领域的组织的资源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艾滋病防治领域NPO对于人力及办公资源的需求以及资助可持续化的需求将最为强烈。第二,不同地域组织的资源需求也不尽相同。城市与农村、大城市与中小城市、沿海与内地,地域不同,则会影响组织的项目设计以及需求量的不同。最后,组织自身因能力、宗旨的多样化,其资源需求也是差异化的。例如,有些具备一定基础的NPO,其需求重点可能不在于资金,而是在于如何确定适于组织的宗旨、如何提高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等。 其次,快速发展的非公募基金会行业将面临有效需求整体不足的严重挑战。如前所述,学界和业界普遍预期非公募基金会的行业规模将在未来10-20年内迅速扩大,但同时对NPO行业规模的预期却远不容乐观。目前在中国的公益领域中,相对于成熟的、有执行力的社会组织而言(或叫草根组织),可提供资金资助的公益基金会将会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的有执行力的优秀草根组织反倒是凤毛麟角,多数NPO公益服务机构缺乏接纳供给能力,无法形成“愿意接受资助并有能力提供有效服务”的有效机制。而且这类组织的发育和成长速度要受制于比较刚性的法律政策环境。 基金会的本质使命是“为他人做嫁衣”,但如果没有广泛的NPO“他人”的出现,基金会使命的实现将非常困难。对于飞速发展的非公募基金会行业而言,对口NPO的发展跟不上其步伐、需求主体整体数量少、能力有限,因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出现巨大的供求缺口。在此种情况下,大量的公益资金散不出去,将迫使更多的资助型基金会向运作型基金会转型——非公募基金会的比较优势是间接供给或者说资助NPO——从而浪费其比较优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