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事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樊吉社 张帆 著  页数:403  字数:36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相对于冷战时期,当前美国军事战略的目标有哪些调整?为实现新时期的军事战略目标,美国政府已经或正在采取哪些政策手段?美国这些战略调整对中国安全有何影响?
本书梳理了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军事战略的几次调整以及影响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作者既有对美国安全战略、军事战略的“文本解读”,也有对美国军事战略实践的事实解读。通过深入细致地考察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缘起与发展、军事战略调整的内涵,不难发现美国的军事战略调整不仅涉及美军用兵原则、作战效能和作战灵活性的调整,还影响到美国的盟友体系、美国与主要大国的安全关系。

作者简介

  樊吉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199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现为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军备控制与防扩散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安全战略、军控政策和中美安全关系。  张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200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现为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的中东战略、反恐战略和中美安全关系。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军事战略
 第一节 基本概念:战略、军事战略和大战略
 第二节 美国军事战略与当今美国战略体系
第二章 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调整
 第二节 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特征及动因
第三章 冷战结束后大国安全关系的演变
 第一节 美俄安全关系的演变
 第二节 美俄关系与预防性防务
 第三节 中美安全关系的变化
第四章 海湾战争与美国军事战略
 第一节 海湾战争的缘起
 第二节 走出越南战争阴影
 第三节 军事战略调整及海湾战争实践
第五章 美国军事基地与驻军的调整
 第一节 海外军事基地、驻军及其效用
 第二节 历史上的四次基地调整
 第三节 冷战结束后美国东亚军事基地和驻军的调整
 第四节 美国当前海外军事基地与驻军的调整
第六章 军事战略调整及其在科索沃的实践
 第一节 “超越遏制”与鲍威尔原则
 第二节 克林顿政府的调整:“打两场战争”
 第三节 走向科索沃:“人道主义干预”
第七章 “9·11”事件与大国安全关系
 第一节 美俄关系在“9·11”之后的演变
 第二节 中美关系在“9·11”之后的调整
第八章 拉姆斯菲尔德的“防务转型”
 第一节 拉姆斯菲尔德其人
 第二节 拉姆斯菲尔德防务转型构想
 第三节 拉姆斯菲尔德防务转型的实践
第九章 美国同盟关系的调整:美日、美韩、美澳同盟
 第一节 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与美日同盟:美日军事一体化
 第二节 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与美韩同盟:驻韩美军调整
 第三节 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与美澳同盟关系的强化
第十章 美国军事战略调整:强化地区军事存在
 第一节 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与北约的战略转型
 第二节 美国与东南亚各国军事合作的加强
 第三节 美国军事战略与美国在中东和中亚的军事存在
 第四节 美国海外军事存在的扩展:美军非洲司令部
第十一章 美国导弹防御政策的演变与调整
 第一节 美国核战略与导弹防御的缘起
 第二节 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及其终结
 第三节 克林顿政府:加速战区导弹防御
 第四节 布什政府的导弹防御政策
第十二章 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与防务转型
 第一节 阿富汗战争
 第二节 伊拉克战争
 第三节 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与防务转型
第十三章 国土安全与美国军事战略调整
 第一节 国土安全:美国军事战略的重要目标
 第二节 国土安全与“先发制人”
 第三节 美军的国土安全使命
第十四章 奥巴马政府与美国军事战略
 第一节 国防开支改革计划
 第二节 美国反恐政策与“反恐战争”
 第三节 美国核政策的显著调整
 第四节 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与大国关系
第十五章 冷战后的美国军事战略与中美安全关系
 第一节 寻求遏制与接触之间的平衡
 第二节 美国对华军事疑虑上升:中国军力报告
 第三节 美国对华“两面下注”
 第四节 “两面下注”:失范的对华战略
参考文献
Report on the Bottom-Up Review(Excerpts)Department of
Defense,October
 Section Ⅰ: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Post Cold War Era
 Section Ⅱ:A Defense Strategy for the New Era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Excerpts)Department of
Defense,September
 Section Ⅱ:Defense Strategy
 Section Ⅲ:Paradigm Shift in Force Planning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Excerpts)Department of
Defense,February
 Executive Summary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军事战略  第一节 基本概念:战略、军事战略和大战略  “战略”一词具有广泛适用性,不仅频繁出现于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而且日益运用于商业竞争和体育竞技场,但凡为特定目标而设定具体实施手段的设想和规划,都被冠以战略一词。有关战略概念的定义也是层出不穷,使战略一词具有日益广泛的含义。根据《美国传统英语词典》(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the EnglishLanguage),“战略”是指:①a.举一国之力,以在战争或和平时期尽可能有效实施既定计划的某种科学或艺术。b.运用于全面规划和实施大规模战斗行动的军事指挥科学和艺术。②源于谋略或旨在完成某一特定目标的行动计划。③在政治或商业活动中运用谋略的艺术或技巧。①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新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因此有必要考察美国军方就战略及其相关概念所下的定义。在美国军方公布的一份由参谋长联席会议提交给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正式术语单子中,战略及其相关概念军事战略和国家战略的定义分别是:战略——协调地、整合地发展和运用国家实力手段,以实现战区、全国以及(或)多国目标的艺术和科学。军事战略——运用一国武装力量,以确保国家政策目标通过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而得以实现的艺术和科学。国家战略——在和平和战时发展与运用一国外交、经济和信息力量以及其武装部队,以确保国家目标得以实现的艺术和科学。①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国军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对手是一把双刃剑 评《美国军事》

    文/落潇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古老的中国文化在美国也得到了发扬光大,尤其是20世纪的100年中,这句富含哲理的精髓之道被世界所倡导。从小对美国军事就非常感兴趣的我,尤其是学过历史之后,更是从美苏争霸中,感受军事的魅力。社科作品《美国军事》更是对美国军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仅叙述了美国军事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变化,而且也将其变化的根源进行深入的研究,读来感触颇深。从美国军事布局的千变万化之中,我领悟到:对手是一把双刃剑。

    对手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会不断的削弱自己,有时候却又磨练并壮大了自己。在美国成立的短短两百多年中,美国从建国之初的分裂之势,经历艰苦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世界之首的联邦合众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军事更是突飞猛进,逐渐掌握了世界的领导权,从而也开始了孤立主义向称霸世界的转变。冷战之时,通过发展北约,通过米歇尔计划,通过和周边国家建交,来削弱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军事基地,遍布于世界各地。在冷战的过程中,坐在国家领导宝座的总统,更是处心积虑,领导智囊团,通过各种方式,发展自己,震慑敌人。武器不断的更新,直至双方发展出核武器;时常不断的军备竞赛,更是让地球上的武器行业发展到极致;在地盘的争夺战中,双方更是大战没有,摩擦不断。从环境的角度来说,他们是地球家园的破坏者;从人文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人类文明的摧残者;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不断的竞争确实带来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的不断前进。

    然而,冷战随着苏联的解体轰然倒塌,双方苦心经营的局面顿时烟消云散。此时的世界,没有喧闹,带来的却是片刻的安宁。对手没有了,美国军事一时之间找不到了位置。不过很快,美国就开始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因为称霸世界之后的美国必须找到一个位置。美国的对外政策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开始迅速的采用许多的方式,来影响和干预俄罗斯的发展,并进行了海湾战争等较有影响力的国际战争,同时通过北约东扩,不断的将魔爪深入到中东腹地,苦苦的寻找未来的对手。曾经的一个时刻,美国和中国建交对抗苏联,此时的美国开始冷落中国,甚至将中国作为潜在的对手。

    正在美国苦苦寻找未来的对手之时,911的黑烟使得美国踏入新的竞争之中:国际恐怖主义。美国无论采用打两场战争,还是两面下注,抑或是寻找同盟伙伴,从根本上说,就是在寻找一个对手,而且不能是很弱的对手。

    落潇 2011-4-19 晚
  •   挺不错的。但很多看不懂
  •     
      偷爱警/文
      
       美国人对“战略”的解释,以词而看,具有一定抽象派的理想表现主义。符合美国的行事风格,对战略部署的阶梯式升级,使得美国每次举动,以及一次次的登上世界舞台,带来世界观众侧目的关注度。不断的激发着,美国内在的表现力和张力。美国试图因此来约束和制约别国的反攻、反扑,甚至是任何试图发展壮大本国军事强效战略的国家,都会成为美国的假想敌,锁定为虚拟的攻击目标。
      
       冷战后的美国,对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独立性不断的强化,对自身内部的军事战备不断调整,在博弈的棋局中,美国算是偶然间,赢得了局面的胜利。苏联解体,给这个后期之秀的国度,一个更为舒适的展示平台,他甚至肆意妄为的,高估自己的行事风格。但对于后顾之忧的考虑,显然没有周详的有所顾忌。现在的美国,甚至都愿意用战略失误的事实和对过去战备经验的惨痛,来拜祭那一份傲慢的姿态。出于对越战的误判,无帅而攻的草率战略,美国在内部的战略策划上,改进了自己对军事装备、战备、技术等多项领域的改良,目标的着力点,更趋于一个合理化、规范化的远见,对未来战争战略的部署,提供一个更为有利的参考资料,但关于伊拉克战争来讲,美国胜利了么?是否这样的付出代价,太过惨重了些。
      
       美国没有因为国会、众议院、国民的吵闹谩骂中,消极的对待战争的创伤,反而是更加专注于内部战略部署,来找寻更为有效的指导策略。对国家来讲,美国在冷战后的调整,加快和进一步提高着战备需求和能量,美国也给世界上,极少数反对势力国家、左翼国家一种强有力的威慑压破感。对于反恐来讲,美国找到了一个,使公众默许的借口。美国可以用这样的借口,来发动和打击对美国构成威胁的任何国家和个人。
      
       本书的特点在于,将美国在冷战后的战略部署、调整、军备远景规划,细细的讲述给读者来听。从专业知识层面来看,本书所设计到的问题,没有太多强硬和欲有所指的目的性,没有深度的阐明,战略机要内部的细末分析。但又从浅显的笔法实例上,为读者描述出美国从冷战后到现在,所遇到的战略局面调整。美国的战略计划,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美国的发展战略角度,大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整体战略发展。美国军事方面的消耗,成为美国上下的一种巨额开销,势必成为,美国面对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受限条件。而美国的经济主导地位恰恰在这一方面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土壤,随着美国经济实力和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美国在未来的路,必定要走多国合作发展模式,对世界互利关系,对美国也有着重要的推动平衡作用。
  •   美国作为当前世界第一军师强国
    许许多多的地方是要学习的
    这事要承认的
    这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彼及此
    的方法才算科学。
  •   还不错的书,值得认真读,!!!!!!!!!!!!!!!!!!
  •   美国的战略调整除了有国内选举需要、以往的经验教训以及新技术发展推动等“内源性”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外源性”因素。所谓“外源性因素”主要是指美国外部安全环境的变化,要求其作出相应的军事战略调整。这也确证了那句话——与安全有关的变化属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威胁的来源改变了,战略自然随之改变。
    二战以后,美国的军事战略调整有两大时间节点,一是冷战结束;二是“9、11”恐怖袭击事件。
    历时40年的冷战期间,美国安全首要的且贯穿始终的目标,是应对苏联及其社会主义阵营的挑战,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在此基础上成为霸权国家。这期间军事战略调整,主要是战略手段的变化和革新。围绕着核力量与常规力量在军事中的分布、核战略(核力量的运用)、海外军事力量部署与军种发展进行。
    冷战结束,苏联作为美国唯一的、主要的敌人和军事战略对象消失,美对安全形势进行了新的评估。1993年10月,美国发表了《全面审查报告》,认为冷战结束4年来,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革命性变化,1989年柏林墙倒掉,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1年苏联作为主体国家和军事敌人崩溃,安全威胁发生变化。《全面审查报告》将美国面临的威胁认定为:1、核武器和其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威胁,苏联遗留武器的威胁;2、地区威胁,主要的地区大国的侵略威胁以及其国内的民族、宗教产生的冲突,国家支持恐怖主义,对友邦的颠覆;3、苏联、东欧及其他地方对民主和改革的威胁;4、损害美国国家的经济威胁。
    基于以上判断,美国调整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在美俄关系上,首先与俄罗斯建立安全“伙伴关系”,“消除冷战遗留下来的最危险的后果”;其次是鼓励和推动俄罗斯的自由民主改革。中美关系方面,两国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一些重大事件对中美关系造成影响。1989年的政治风波,美国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挂钩;李登辉访美、1996年海峡军演、1993年朝核危机等,使得双边关系一度紧张。
    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与全球其它主要力量中心之间的关系背景,美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和大国关系发生重要变化。
    美俄合作获得新的契机。普京当即表示,暂停俄部队的军事行动,配合美国的反恐行动。“9、11”之后,鲍威尔访华,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美开始强调对华“接触”。同时对驻日美军、驻韩美国做出调整。美澳合作进一步加强。另外,美国借反恐之机,强化在东南亚和中东的军事存在,并且扩展到中亚,开始筹建非洲司令部。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将军事战略的首要目标定为打击恐怖主义,布什将这次袭击宣布为一场战争,援引“珍珠港”为例,同时反过来宣布对恐怖主义进行战争。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恐怖主义的威胁与以往的各种威胁不同,美国很快也会发现,这是一场没有敌国的战争。
    恐怖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分布在各种人群当中。只要这种意识形态存在,恐怖主义就永远不会被消灭。为了恐怖主义的识别,美国把拉登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人物。然而拉登不是希特勒,希特勒死了,德国战败,二战结束。但是拉登死了,恐怖主义却不会消灭。“一个拉登倒下去,千万个拉登站起来”。(据传奥马尔也死了。)美国以一场战争来回应恐怖主义,但是恐怖主义却不是战争可以消灭的。接下去美国该做何战略调整呢?
    动笔写这篇书评之前看到一则笑话,说拉登被击毙的消息一出,社会学系的一研究生嚎啕大哭。他花费一年多时间准备的毕业论文是《论拉登逍遥法外与美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联系》。真是倒霉催的。我运气好,可以写拉登死了怎么办。所以有时候,太勤快了未必是好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