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社科文献 作者:马金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外债是清代与近代中国史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它具有“双面刃”特征,一方面它是帝国主义列强对华实行政治控制和经济剥削的手段;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缓解了清政府财政困境,推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过程。这一课题向为学界所瞩目,但存在两种倾向,或侧重批判其负面影响;或持肯定态度,认为其促进了中国经济现代化。
《外债与晚清政局》作者马金华为历史学博士,长期从事财政史研究,具有较为扎实的研究功力。本书突破了或肯定或否定的传统模式,试图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的大背景对晚清外债进行深入探讨,着力揭示外债与晚清政局的互动关系。不仅对清代和近代财政经济史研究具有填补空白作用,对于当今我国外债政策的制定及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外债与晚清政局》运用资料丰富,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档案资料,并参考了许多国内外论著,是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专著。
作者简介
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6~2009年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从事应用经济学(财政学)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财税史、中外财政史比较等方向的研究,著有《中国外债史》,参与《中国财政史》《中国赋税史》《中国财政思想史》《中国农村税费改革》《新中国农业税历程》《财政百年》等多部教材、著作的编写,参加课题十余项,并在《中国经济史研究》、《清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晚清外债概况
第一节 外债的定义、起源和债项
第二节 外债的起因、分类及概况
第三节 晚清外债的特点和性质
第二章 外债与晚清财权下移
第一节 举债镇压农民起义与地方势力的增长
第二节 西征举债与“权力交锋”
第三节 外债摊还与“光宣争权”
第四节 财政改革与财权转移
第三章 外债与晚清政治斗争
第一节 海防外债与塞防外债的较量
第二节 借债筑路之争
第三节 外债权限之争
第四章 外债与晚清改革风潮
第一节 外债与洋务运动
第二节 外债与清末新政
第三节 外债与金融改革
第四节 外债与宪政运动
第五节 外债与路政改革
第五章 外债与晚清国权沦丧
第一节 列强与外债举借自主权的丧失
第二节 赫德与清海关行政管理权的丧失
第三节 外债抵押和摊还与国家税权的丧失
第四节 实业外债弊大于利
第五节 外债偿还与国计民生
结语
附录一 总表一 甲午中日战争前清政府外债统计表
总表二 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清政府外债统计表
附录二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2.20世纪50~60年代的晚清外债史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经济史学进入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新时代。在政府的支持下,学术研究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起来,建立了新的研究队伍,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契机,晚清外债史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相继出版了一些著作和资料丛刊,出现了专门论述晚清外债的著作,并逐步形成了两个研究重点:一是突出揭露外债的经济侵略性和政治上的反动性,二是较多研究铁路外债;同时,部分学者继续从横向角度研究外债与财政、外债与战争等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1954年起,由严中平负责着手主编了“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在1966年之前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并开始了各项专题研究。其中丛刊的第六种——徐义生编写的《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1853~1927)》(中华书局1962年版),是较早问世的专论外债的著作。该书使用统计方法,既有各时期按年编列的外债表,也有若干专题性统计表,充分利用了《清实录》、《筹办夷务始末》、《筹办夷务始末补编》、《清代外交史料》、《北华捷报》,清政府有关抄档、奏稿及各国档案,便于查核。但该书属资料性质,没有充分阐述晚清外债研究的全局性问题。同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刘秉麟编著的《近代中国外债史稿》是目前仅有的一部述及晚清到民国时期外债的专著,该书内有“清政府时期的外债”、“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外债”和“国民党反动政府时期的外债”三编,其中第一编论及晚清外债。它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国内学者研究外债史的代表性著作,可视为全面进行中国近代外债史研究的滥觞之作,至今依然是研究外债问题的重要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外债与晚清政局》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