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殷存毅 页数:292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类的任何社会经济活动总是与某一特定的空间场所相联系,而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既包括区位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也包含文化和制度政策等因素。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这些因素在空间上呈非匀质状态,从而导致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非匀质特性。空间的差异使得“什么事在什么地方”成为研究资源的空间配置规律、特点及效率的主要内涵。无论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资源布局,还是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的选择,都受到空间因素的约束,“因地制宜”体现了发展受空间因素约束的规律。从世界角度来看,许多幅员辽阔国家的国民经济整体发展通常是由区域性的增长极所带动,如美国、德国、原苏联等都在不同时期采用具有空间差异性的政策支持来推动特定区域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战略也显现出一个特点,即区域性发展战略是带动国民经济整个发展的引擎。从1980年代的沿海城市的对外开放及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的发展战略、1990年代的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的长江下游地区的发展战略、2000年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03年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等等,不断地推动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在发展中获得了极大的自主权,各地都力图根据自身的条件或特点来制定及规划地方的发展战略,这也是一种区域发展战略。所有这些区域发展战略都是在一些具有空间差异的政策实施下展开的,区域政策也是推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政策。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多年教学及科研心得的总汇,其突出特点是密切联系中国发展的实际,正如作者在导论中所言“本书将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中国的实践来论述和分析区域发展问题,力图为区域发展的学术理论奉上具有中国视角的解读”。其内容与西方相关著作明显不同,它把中央与地方关系、特殊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基本公共品均等化、招商引资等作为区域发展与政策的核心内容加以理论分析,反映了中国的区域发展中的主要内涵。该书非常贴近实践,不是在“象牙塔”里的坐而论道。 “区域发展与政策”是中国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路径依赖,观察或了解中国发展的特点离不开对区域发展与政策的了解或研究,从中人们可以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对既有理论提出的挑战,也肯定会感受到中国的实践对理论发展注入的新动力或新元素。
作者简介
殷存毅
1955年11月出生,云南昆明市人。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于1998年和2008年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做访问学者,现被聘为荷兰国际亚洲研究院规制与治理研究中心(IIAS Center for Regulation and GovernarIce)研究员。曾受邀到台湾东华大学、淡江大学讲学。
主要研究领域:区域发展与政策,区域经济学,两岸经济关系。在《公共管理评论》、《国际经济评论》、《中国区域经济》、《台湾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委托研究课题20余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区域发展与空间约束 第一节 经济学的空间维度 第二节 空间因素对发展的约束 第三节 经济活动的空间形态第三章 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发展战略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平衡与非平衡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内涵第四章 区域发展与政策 第一节 区位条件与区域政策 第二节 区域政策的属性 第三节 区域政策目标及工具第五章 区域发展中的政府 第一节 发展效率与分权化 第二节 区域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 第三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政策分析第六章 特殊经济区及其政策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 第二节 特殊经济区的创建、政策及其效果 第三节 我国特殊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与政策调整第七章 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实践对理论的检验 第四节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理论原则及政策第八章 区域发展与基本公共品及服务均等化 第一节 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公共品及服务与区域发展差异 第三节 区域基本公共品及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取向第九章 区域发展与要素资源的利用 第一节 “招商引资”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招商引资”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 中国区域发展中的招商引资策略第十章 空间规划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空间规划及其理论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与空间规划 第三节 空间规划与制度环境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节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相关理论一般而言,地区发展差距是指在一个国家内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产业结构、收入和消费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出现了一些地区比另一些地区具有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经济实力的空间格局。综观各国经济发展历程,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区发展差距,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存在这一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地区性差距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且人口众多的大国,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问题较为突出。一区域差距问题的一般理论分析由于地区性差距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因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也是一个具有普遍性要求,同时也是长期以来的一个重大理论和政策课题。对此,理论界对落后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具有政策含义的理论建言,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区域差距是一种客观存在,市场机制会引导差距缩小新古典经济学增长理论认为,基于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不变和要素边际生产率递减的理论假设,某一地区资本的回报率与该地区资本一劳动比(K/L)成反相关,而劳动回报率与之成正相关。因此,资本和劳动力在空间上会呈现这样一种流动规律,即当某个地区到达边际生产率递减区间,资本在这个地区的投入就会随之减少,而转向边际生产率较高的相对欠发达地区,从而起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功效。按照此观点,区域经济政策的任务是促使劳动和资本的流动性提高,并改善区域之间的信息流动,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差距就会趋于缩小。
后记
“教学相长”和“教研相长”都是同样的哲理。过去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从那些莘莘学子的求知思辨中得到了一种修正和坚持;过去多年的研究经历,使我从与不同地区的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交流中得到的仍是一种修正和坚持;在国外做访问研究的日子里,与外国学者的交流同样得到的也是一种修正和坚持。这种修正就是基于新思维、基于现实、基于国际潮流对一些书斋理念(text-book theorist)的修正;这种坚持就是基于中国国情对传统理论的反思,紧密结合中国的实践来论述和分析区域发展问题,力图为区域发展的学术理论奉上具有中国视角的解读和追求。这就是拙作写作过程的心路历程,也是一个教学和研究不断完善的过程。当然,之所以称之为“拙作”,绝非职业性的谦恭之词,而是学而知不足的坦诚。最后,要特别感谢刘震涛所长,多年来跟随他的研究工作经历,使我得到了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同时,对中央财经大学的王志峰教授、建银国际的蒋荣健博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徐小玖编辑以及我的研究助理张贤和扎西等人,一并表示致谢,他们的指教和帮助对拙作的出版不可或缺。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大国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会呈现出区域性特点,这是由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所决定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仍需不断地加深认识,是确保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及有效性的基础。这就是奉书的意义及理论价值所在。 ——北京大学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开忠立足中国的国情,作者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剖析了中国区域发展的特点及问题症结所在。这将有助于深化中国区域发展中一些关键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更具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魏后凯区域政策的总体目标是要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效率和公平问题,但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状况和体制不同,其问题的表现形式与特征也不尽相同,因而区域政策的目标导向及重点选择也会有所差异。该书的主要研究内容透视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进程和特点。 ——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久文
编辑推荐
《区域发展与政策》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