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林琳 页数:336
前言
“节约型经济”在当前的经济学理论界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比较权威的概念)。我们对“节约型经济”的理解是根据“节约型社会”概念进行理论提炼得出的。 “节约型社会”的权威概念为:“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国外还没有“节约型经济”的正式提法。但是,“节约型经济”的理论观点在国外的诸多经济增长理论中都有所涉及。 本书将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市场经济理论、产业经济学等的有关内容,初步建立起系统的节约型经济的基本含义、基本内容的研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节约型经济的实现途径这一现实问题。在理论上,这将是一项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研究工作。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为中国节约型经济的理论体系的早日完善,提出突破中国当前的资源约束问题的指导性对策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节约型经济一般理论,下篇为节约型经济实现途径。
内容概要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市场经济理论、产业经济学等的有关内容,初步建立系统的节约型经济的基本含义、基本内容的研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节约型经济的实现途径这一现实问题。在理论上,这将是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研究工作。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节约型经济的一般理论,下篇为节约型经济的实现途径。
作者简介
林琳
男,广西南宁人。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从事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经济学、新能源经济学、市场经济学。
书籍目录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外、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三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 本书的创新之处上篇 节约型经济一般理论 第一章 节约型经济理论的发展研究综述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节约观 一 马克思的劳动时间节约概念 二 社会化大生产与节约 三 马克思主义的消费节约观 四 马克思主义节约观的当代价值 第二节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有关节约的理论观点 一 关于资源稀缺 二 蜜蜂的寓言与凯恩斯主义 三 关于资源节约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导当前中国节约型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和否定 二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规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理性设计 三 破解资源约束的可持续发展的两种研究思路 ……下篇 节约型经济实现途径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马克思和亚当·斯密对节约有过透彻的阐述 在《国富论》一书里,斯密多次论及以财富积累和利润为人生目的的经济人:“引导储蓄的原则是想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愿望,这种愿望尽管一般说来冷静而毫不冲动,它却同我们与生俱来,而直到我们走入坟墓也绝不离开我们……因此,尽管花费的原则在某些时候几乎能支配所有人,或能在所有时候都能支配一部分人,但从人类生活全过程的平均水平来看,节俭的原则似乎不仅支配着人类的大部分,而且极大地支配着他们。”从斯密的论述里可以看到,节俭本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地位,但此种努力至死不休。由此看人生,真可谓“人为财死”。 马克思是对节约本质分析得最为深刻的思想家。为积累而积累的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马克思所着力刻画的:“积累,积累!这就是摩西和预言者!工业提供为储蓄所积累的材料!因此,储蓄,储蓄!即把最大可能的剩余价值部分转化为资本!为积累而积累,为生产而生产。”马克思认为,这种为积累而积累的节约取决于两个因素:资本主义社会竞争的压力和资本家阶级追求利润的内在冲动。因为马克思指出,资本家阶级的这种为积累而积累的行动并不排除资本家阶级的个人消费;恰恰相反,积累会促进资本家阶级的消费。 2.现代经济学鼻祖凯恩斯将经济分析重心从经典学派(新古典)的供给层面转移到需求层面 他认为这种资本主义精神(节约)来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心理”。他的《通论》列举了另外三个人类的基本心理倾向。凯恩斯说:“欧洲在社会和经济上如此组织起来以便保证最大量的资本积累。在大众的日常生活条件不断得到一些改善的同时,社会如此构造而把所增加收入的主要部分归于最小可能消费的阶级去控制。”凯恩斯如此描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心理很好地解释了斯密的“节俭原则”。他再清楚不过地指出了资本家阶级积累的双重目的:为积累而积累,又为消费而积累;消费只是积累的附带产品罢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