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李政 页数:278
前言
提起创业,人们再熟悉不过了:我们当中许多人都有或曾经有过创业的冲动和梦想。《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的数据显示,高达15%以上的中国劳动力人口亲身参与创业;我们每天都感受着创业者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快乐,时不时还会听到和见到创业者白手起家、创造财富的故事,心中或多或少会有对他们的向往、羡慕乃至崇拜;我们都相信,创业精神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你可以不去创办企业,但一定要有创业精神,否则很可能碌碌无为、抱憾终生……提起创业型经济,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尽管有心人会发现,最近几年这个词的热度正在迅速升温:从2005年前几乎无人问津到2008年底“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将“支持创业型经济发展政策研究”列入应用经济类选题,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先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推进“创业型经济”的议案,“创业型经济”俨然已经成为我们不能不了解和关注的“新鲜事物”了。 究竟什么是创业型经济?为什么要构建创业型经济?如何构建创业型经济?这正是《创业型经济:内在机理与发展策略》所要深入、系统回答的问题。
内容概要
20世纪70年代开始,创业活动对于促进就业和创新的作用日益凸显,进一步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创业型经济以创新创业活动和创新创业精神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以知识的产出和商业化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以创业型企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从制度结构、政策和战略上支持并保证经济体系的创新与创业功能,促进企业的不断创生与成长。与传统的管理型经济相比,创业型经济具有较高的企业进入与退出率,较高的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资,较高的自主创新水平与中小企业比重等特征。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国正在掀起一股空前强劲的创业热潮,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目前创业活动水平还不高。构建创业型经济与社会体系、提高创业活动水平是中国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与必经之路,也是增强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所在。
作者简介
李政,1974年生,吉林大学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访问学者,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创业研究与教育国际领先机构美国法雷尔公司中国业务代表。曾作为国家开发银行外聘专家参与吉林省国企改制方案设计,受聘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等评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创业与创新理论、国有经济理论。在《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人民日报(理论版)》、《经济学动态》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10部。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创业、增长与公共政策 第二节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创业型经济发展战略第二章 创业经济学与创业型经济研究评述 第一节 创业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创业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第三节 创业型经济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第三章 创业型经济的理论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创业与创业精神的含义 第二节 创业型经济的本质及兴起的原因 第三节 创业型经济的构成元素与特征第四章 创业型经济内在机理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创业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创业资本与经济绩效 第三节 创业的知识溢出理论第五章 创业型经济内在机理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创业型经济的测量 第二节 创业与中国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 第三节 创业资本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第六章 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创业的过程与要素模型 第二节 创业型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模型 第三节 创业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多维性第七章 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路径与政策模式 第一节 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路径模型 第二节 面向创业型经济的创业政策理论与模式 第三节 发展创业型经济的体系与政策框架 第四节 基于整合框架的美国和欧盟创业政策第八章 中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全球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第二节 中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第三节 中国的创业环境及其评价 第四节 中国创业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第九章 中国发展创业型经济的战略与措施 第一节 中国发展创业型经济的政策与路径 第二节 中国面向创业型经济的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第三节 中国面向创业型经济的创业投资发展策略 第四节 中国面向创业型经济的创新集群发展策略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研究创业的传统方法主要是保持周围环境固定不变,然后探究内存于创业决策的认知过程是如何根据个体性格与特点的差异而发生变化的。Shane和Eckhardt(2003)引入个体机会集合来总结这一研究,即讨论了发现机会的过程并解释为何一些行动者比其他人更有可能发现某种机遇。这些差异中有一部分包括承担风险的意愿,其他部分包括对于自治和自我引导的热衷,还有一些包括获取如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经验资本等稀缺和昂贵资源的独特渠道。这种方法关注创业过程中的个体认知,并且已经产生了一些重要和有价值的观点,例如由社会网络、教育和培训作出的贡献以及家庭带来的影响。这一研究无疑会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即创业是个人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家庭状况和获得重要资源的途径所决定的。 不同于将背景看成固定的,然后探究个体特性的差别如何影响创业决定背后的认知过程,一些学者假定个体特性是固定的,然后分析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做出创业决定的认知过程是如何受到影响的,特别是将知识丰富背景下的情况与知识匮乏背景下的情况进行比较。这引出了一种关于创业的不同观点:创业并不是由个体特性和家族历史等先决条件所决定的一种外生现象,而是对既有企业和组织对新知识投资所带来的机遇的内在回应,这是由于这些企业组织无力彻底地耗尽对知识进行商业化所带来的机会。保持个体特性不变但是改变知识背景导致了创业知识理论的产生,而创业作为对未完全商业化新知识的内在反应则弥补了近来经济增长模型中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