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政治逻辑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邓野  页数:50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政治的着眼点往往不在问题本身,而在问题的联系,尤其着眼于结果。也就是说,政治上采取哪种表述方式,很大程度上直接根据政治的需要,而不是就事论事。因而,相当典型地表现为这样一个问题:科学从属于政治。同时,由于政治又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因此,相关的政治表述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地而异”。  但是,科学则不同,就性质而论,科学只能着眼于问题本身,只能就事论事,无须顾及其他,也不能从属于其他。一句话,科学是不能随地而异的。    这里所说的科学,具体指学术。政治与学术,分属两种不同的类别和范畴,因此,两者在性质上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既然性质不同,那么,在一定的条件下,在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有的时候两者肯定不能统一。

作者简介

近些年来,杨奎松、茅海建、邓野、沈志华、高华、杨天石等学者关于20世纪中国史的研究作品,逐渐成为文史读者的“新欢”,这些文史读者愿意以历史学的眼光看待历史,愿意阅读带有详尽注释的专业研究著作。与戏说、掌故、秘闻相比,这些专业研究著作稍显艰深但却有趣,阅读起来稍觉辛苦但也更刺激,不读则已,一读就很容易上瘾。这些著作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进行重新梳理,那些人物和事件虽已经“定论”,其实都扑朔迷离,真相终不为人所知,因此不仅注重对旧资料的重新重新理解和运用,更注重对新资料的挖掘和利用,对旧人旧事做出更符合真相的解读和评说。

书籍目录

第一辑 五四时期的工读互助主义及其实践 巴黎和会中国拒约问题研究 援鄂战争之史的考察第二辑 阎锡山对红军东征的拦截及其多方政治周旋 皖南事变之后国共两党的政治较量 《日苏中立条约》在中国的争议及其政治延伸 日苏关系与国共的战略利益——l943年蒋介石制裁中共的策划与取消 蒋介石对方先觉投敌案的裁决 蒋介石关于“中国之命运”的命题与国共的两个口号第三辑 联合政府的谈判与抗战末期的中国政治 论国共重庆谈判的政治性质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研究 东北问题与四平决战 南京谈判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终结 1944——1946年间国共力量的“平衡”与政争第四辑 试论“五四”后期陈独秀世界观的转变 论抗战初期的陈独秀 从《顾维钧回忆录》看顾氏其人 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第五辑 王揖唐的“社会主义”演说和“问题与主义”论战的缘起 向蒋介石铸献九鼎的流产与非议 《毛泽东选集》所收《学习和时局》一文时间与史实的出入 旧金山会议中国代表团组成问题 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章节摘录

  第一辑  五四时期的工读互助主义及其实践  工读互助主义与它的化身——工读互助团,兴起于1919年底,1921年以后便逐渐消逝。在百家争鸣的五四时代,它并不显赫一时,它的存在与影响始终是较为有限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大批早期共产主义者,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这一思潮或赞助过这一运动,可以说,他们正是这一思潮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  在五四运动前后这段时间,科学社会主义对于早期共产主义者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必然王国,他们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均带有若干空想社会主义色彩。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工读互助主义的实践上。同样,对工读互助主义由接受到摒弃的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由早期共产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过程。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就在这里。  一  工读互助主义是五四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五四运动以后,对资本主义制度失望和摒弃、对新社会向往和追求的结果。王光祈在发起工读互助团时写到:欧战后,中国青年“对于旧社会、旧家庭、旧信仰、旧组织以及一切旧制度,处处皆在怀疑,时时皆思改造,万口同声的要求一个“新生活”。工读互助主义正是在进步青年要求新生活的急切愿望下,作为一种新社会、新制度、新生活的模式,应运而生。  工读互助主义是把五四时期一部分现成的社会思潮简单地加以综合  而形成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互助主义。《互助论》是克鲁泡特金的主要著作之一,其理论来源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克鲁泡特金在方法论上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一样,也是用生物进化的规律来考察人类社会的。但同达尔文主义和为人所引申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相反,克氏认为:“竞争既不是动物界问之规则,也不是人们间之规则”,认为互助互援才是一切生物与人类社会进化的要素和自然法则。这一论点当时被称为“新进化论”。如果说“五四”以前,以《天演论》为代表的进化论对中国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那么在五四时期,随着人们对借口“生存竞争”而进行的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厌弃,一部分知识分子,特别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开始否定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转而接受以《互助论》为代表的“新进化论”。恽代英就认为:“与其提倡争存的道理,不如提倡互助的道理。”1917年10月,恽代英等成立“互助社”,指出:“定名互助社,取克鲁泡特金新进化论的意义。”  ……

编辑推荐

  关于民国政治的逻辑,作者解释道: “民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在于,政治与武力高度统一,政党作为政治集团的同时,又是一个武装集团,武力是政治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这一点构成了民国政治的基本逻辑。”  围绕“中国之命运”这道命题,中国产生了两个口号:其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其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两个口号的提出,意味着国共在继续保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又进一步澄清了彼此之间的阶级关系。  国共两党尚未经过战场上的决定性较量,却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达成了变更国家政体并改组政府的协议,从这个意义上讲,和平革命并不符合武力决定国家权力的民国政治的逻辑。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所爆发出的强烈的不满情绪,从根本上讲,正是民国政治逻辑的反弹与回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国的政治逻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本书涵盖了邓野近年来在中华民国史这一学术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其治学始终按照学术的本质而非政治本身。内容包括从1919年五四时期到1940年代国共两党的较量,以及对于这一大背景下的顾维钧、陈独秀、方先觉和傅作义等几位著名历史人物的分析。

    历史学者雷颐先生来长沙,同他一起在汪涵口中常说的四娭毑夜宵店里吃火锅。听他谈论新书《历史:何以至此》,那是一本有些跨界的历史作品,其中关于文革及前后我国文化事业的论述,都颇有意思。这本书中所引述的某些正史,比野史还让人难受。而另外一些,则让人笑了想哭,哭则无语。
    雷颐先生夹了一块牛肉,喝了一口啤酒:“我的同事邓野新写的书,《民国的政治逻辑》,史料翔实,史实丰富,是近年来国内难得的民国史学佳作。”邓野,谁呢?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室研究员,和雷颐同属一个研究室。近年来,社科院的研究院写的书,都颇有气质,内容也敢于突破,读起来都很有意思。
    后来又听说,邓野是邓小平的侄儿。在2010年熬吧读书会年会上,历史学者梁由之也向与会人员推荐了该书,说这本书是难得一见的好书。据说读了此书的人,不会将邓野等同于毛新宇。而认为他开拓了新的史学方向,在对历史的评价上更显客观,脱离了被操纵的学术,而以学术本身的逻辑为准。
    《民国的政治逻辑》是邓野的近代史研究文集,收入了作者1980年至2010年间的主要作品。作者说,政治与学术分属两种不同的类别和范畴,因此,两者在性质上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在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有的时候两者肯定不能统一。……两者可以按照各自的运行规则,各说各的。而邓野在他的研究中,都是超越政治而尽量保持学术的纯粹性。
    纵观全书,对《日苏中立条约》、联合政府、国共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对五四时期陈独秀世界观转变的研究,对于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的批评等,作者一直在试图探讨如何从斗争走向竞争,如何让革命变得平和,跳脱出强权政治的逻辑这样的话题,而这些话题,在当今也不为过时。
    什么是民国政治的逻辑,在作者的《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一书中已有解释:“民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在于,政治与武力高度统一,政党作为政治集团的同时,又是一个武装集团,武力是政治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这一点构成了民国政治的基本逻辑。”
    这个道理,在当时的国共两党之间,都深谙其法。所以毛说“枪杆子里出政权”,蒋则死死的抓住共的地盘和军队。于是就有了多次的国共和谈。其实和谈本身就是一个怪圈。和谈是和平,消除武力;却又在彼此武力增减上据理力争。因为都是武装集团,和谈不成,只能在武力上拼高下。
    值得吸取的历史教训是,武力并不是主导政治的终极力量。试看当时,还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蒋一直信奉的流氓皇帝刘邦的“打天下,坐天下”,于是坚持一党专政,并制造理论依据;相比之下,毛则聪明很多,同意政治协商,同意多党共同制宪。最后还是得民心者,得了天下。其实得民心很简单,不过就是在武力的基础上树立鲜明的、可以获人心的旗号。
    值得吸取的历史教训还有:邓野对国民党二中全会做出研究,得到的结论。“国共两党尚未经过战场的决定性较量,却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达成了变更国家政体并改组政府的协议,从这个意义上讲,和平革命并不符合武力决定国家权力的民国政治逻辑。”当国民党为了攫取国家权力,不惜以强大的武力来辅助时,他们是未曾想到过后来的落败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本教科书,是人表演的活剧,是毛笔字“人”字,是色彩斑斓的油画……真正的历史,并不像我们现在的教材上那样,单调而处处讲究意义和影响,政治是极为凶险的龙卷风,草民、屁民、淫民的命运都被这个龙卷风席卷,没有丝毫把握和掌控的余地。当然,在龙卷风来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英雄,实在没有英雄,那就找个流氓,没有流氓,狗熊也行的。

    文|黑子
  •   书挺厚,折扣也合适.但今天拿到书匆匆翻一遍,我靠,就是一论文集!书名起的怪不错的,号称"民国政治的逻辑",我以为有什么高见呐.这些篇什凑一块,能有什么逻辑可言呀-----我的乖乖
    最近在当当连续"打眼",真觉得懊滔.
  •   作者观点独立,不为政治而做,纯学术探讨民国的政治生活.
    看历史不能看教科书上的被阉割的历史,也不能看体制内的专家学者被化妆了的历史。
  •   帮同事的老公买的,同事的先生是从事政治研究的,他说是一本不错的书籍。
  •   民国时期精英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真实反映。可读!
  •   看上面一些评论似对本书有一些非议,可能都是思维单纯,偏好简单有趣的普及型风格的文史爱好者,而非对历史有着较为切近的领悟与理解。作为在政治史领域有过一点粗浅研究的本人,确确实实从此书中受益匪浅,愈读愈觉邓先生是大家,其对历史线索把握之清晰,论证之简洁有力,更在杨奎松之上。若觉枯燥的话,可能还是读者对那一段历史实在隔膜之故。
  •   能够让我们看清近现代史发展的一本好书。
  •   写得很朴实,还没有读完
  •   邓野先生是一位大家,他的书值得一看
  •   深度历史《民国的政治逻辑》

    其实这是一本历史研究作品,里面的文章都在专业刊物上面公开发表过,多数发表在《近代史研究》和《历史研究》上面,都是很标准的学术论文。

    不过所有这些论文都是围绕着民国这段历史来展开的,其中有的部分可能我们并不感兴趣,而有的内容却很吸引人。比如第一篇“五四时期的工读互助主义及其实践”就感觉太专业了一点,而第二篇“巴黎和会中国拒约问题研究”就不错,让我们了解到巴黎和会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里面的问题其实很复杂。签约和不签约都有各自的道理,其实和民族和道义的关系并不大。其实历史的细节是最容易被遗忘的,历史流传下来,总是加入了后人的理解和简化,总是把历史变得更简单,更容易被大家理解。而时间久了,历史就一点一点变味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很多都是后人加工出来的东西,而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的工作就是不断发掘,不断研究,不断寻找新的资料,然后告诉我们,历史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并非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一致。是与非,好与坏,善与恶,正义与邪恶其实并非那么一目了然,历史就那么复杂,复杂到当你真正看清楚历史的时候,反而会感觉到糊涂了,当你真的站在历史的长河中,你反而会忧郁,会彷徨,会疑惑,到底应该怎么走,到底怎么走才是对的?很多问题反而说不清楚了。

    书写的不错,但是还是感觉过于专业化,作者是为了那些专家们写的,而不是写给普通读者的,如果变成普及的读物,不是按照一个一个零星的专题来写,能更好一些。以作者对民国历史的了解,和学术功底,写一本自己的民国历史应该没有任何问题,期待着作者的大作早日面世。

  •   这本书是纯学术的东西,比较枯燥,但确实有点价值
  •   论文合集,比较全面,但是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看其中几篇总结性文章就可以了。不然你除了细节考究之外,会看到大量重复东西。
  •   原来不是专著,是文集,好在内容还是不错的
  •   点到为止了,还可以深入
  •   跟《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一起看。
  •   民国研究的新视野
  •   如此不同
  •   重新理解民国
  •   谁能告诉我
  •   民国的政治逻辑
  •   近代史方面的好书
  •   邓野的书,靠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