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和社会保障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陈绍军  页数:231  

前言

千年璀璨的农业文明孕育了一代代勤劳朴实的华夏儿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地,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满足人民生活、发展需要乃至培育精神的重要功能。但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方面,城乡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大,城乡二元结构凸显;另一方面,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部分群体,即通常所说的失地农民,常常沦为新时代“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成为社会稳定的新隐患。历史实践表明,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一种正常且必然的现象,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因噎废食地否定失地农民群体的出现,而是在失地农民不断增多的形势下,探讨如何更好地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方法。目前我国失地农民问题频繁出现,失地农民上访率居高不下便是一个例证。失地农民问题的出现,有其深刻的主客观原因。从主观方面说,失地农民自身的城市适应性不足,其在知识、技能上的相对不足导致失地农民一方面难以形成自我认同,另一方面也难以得到新社区中“城里人”的认同。而从客观方面看,土地征收制度的不合理、征地补偿机制缺乏可持续性以及城乡的二元结构等都使得失地农民问题难以得到妥善解决。而其中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对于失地农民的影响最为重要和关键。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存在着二元对立分割的问题,不同的群体在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上城乡差异明显。

内容概要

本书基于调查者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以及受益者的实地调查,以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为重点,深入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的测算机理;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水平进行了测算及合理性分析;并探讨了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原则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一般模式。

作者简介

陈绍军,教授,博士生导师,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水库移民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社会与移民咨询专家。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第二章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  第二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特点  第三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现有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第三章  我国现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  第一节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  第三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目标导向  第四节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不同模式的比较第四章  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及比较  第二节  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实践第五章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构成  第一节  土地的功能  第二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理分析  第三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内容分析第六章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测算机理  第一节  测算原则  第二节  最低生活保障  第三节  养老保险  第四节  医疗保险  第五节  失业保险第七章  三市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测算  第一节  测算原则  第二节  测算模型以及参数确定  第三节  测算结果第八章  三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水平合理性分析  第一节  与城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给付水平比较  第二节  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比较  第三节  替代率分析第九章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水平的动态调整  第一节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水平动态调整的机理分析  第三节  三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水平调整现状  第四节  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的动态调整第十章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构建  第一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第二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构建原则  第三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确立  第四节  与现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第十一章  案例:南京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  一  养老保障  二  医疗保障  三  就业保障  四  基本生活保障第十二章  结论与展望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附件  附件一  社会保障政策文件  附件二  调查问卷  附件三  访谈大纲  附件四  生命表

章节摘录

插图:从失地程度上看,经国土资源局确认为人均实有耕地不足一定数量的农民,可称为失地农民。二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一词源于英文的“socialsecurity”,直译为“社会安全”,最早出现在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1941年的《大西洋公约》中也两次使用了这一概念。之后,国际劳工组织在其一系列的公约、建议书等文件中沿用了这一概念,最终被正式采纳。但关于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内涵,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的理论学派、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阐述。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根据国际劳工局社会保障司1989年对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是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来为其成员提供保护,以便与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等原因造成停薪或大幅度减少工资而引起的经济和社会贫困进行斗争,并提供医疗和对有子女的家庭实行补贴。而在我国,最早是在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使用了“社会保障”一词,并明确将我国社会保障的范围划定为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根据李珍(1998)的分析,社会保障可以在三个层次上使用①:一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它是指一个社会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为它的国民提供的安全保障,在正式制度中涉及国家的作用,在这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情况不多。二是在较广泛的意义上,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以再分配手段而达到社会安定目标的一种正式制度安排,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制度。这一制度涉及国家的权利和义务问题,它是工业化的产物,所以又被称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在狭义的意义上,社会保障制度仅指社会保险中的退休金制度,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用法。

编辑推荐

《失地农民和社会保障:水平分析与模式重构》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失地农民和社会保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该书对中国现阶段失地农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啦深入的分析
  •   在特价的时候买的,超级划算!!!!内容挺丰富的!有许多例子和数据,值得推荐~只可以他所写的内容,对外国部分的研究较少!!!不过,研究比较到位!十分满意~快递也很给力,一天就到了!~
  •   本书对失地农民在社会保障方面写的很详细和全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