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桑兵,赵立彬 页数:99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一届、第二届“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选编,所选论文从不同层面探讨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的各种问题,各篇论文的研究对象具体而微,呈现各自的取向、理解和努力,或可从整体上体现在近代中西东各种因素的缠绕纠结下,形形色色的观念、学说、思想、制度的传播与接受、延续与异动、应变与守常的种种复杂面相,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传统,认识过程,了解现在和把握未来。
作者简介
桑兵,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孙中山研究所所长。
书籍目录
上卷 总论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第一篇 西学与观念 新加坡坚夏书院——十九世纪前期西学输入的先锋 晚清教科之“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演化(1901~1905) 由公理到天演:世纪之交的话语转换 晚清“睡狮”形象探源——19世纪西方汉学界的中国文明西来说 第二篇 知识与学科 晚清时期西方人体生理学在华传播与本土化 复制知识——《国粹学报》博物图画的资料来源及其采用之印刷技术 萧公权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基于萧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分析 文化问题与“文化学”建构的本土需求 图画与“美术”:清末图画课程性质(1902~1911) 上海新闻记者联欢会与近代新闻业的职业化 《西学凡》与《童幼教育?西学》:西方学科知识的传入 益智书会与晚清时期的教科书事业 国学扶轮社《文科大辞典》与清末本土经典的“知识资源”转型 第三篇 学人与思想 求其是与求其古: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的方法启示 阮元《儒林传稿》与清代汉宋学术之争 《教学通义》与康有为的早期经学路向及其转向——兼及康有为与廖平的学术纠葛 近代中国的“文明”——明治日本的学术与梁启超 文化史是普遍史,还是专门史——梁启超“新史学”的逻辑展开 蒋廷黻史学理念释要 浙粤学人与汉宋兼采——朱一新《无邪堂答问》论学旨趣解析 孙中山地方自治的政治理想与现实考虑 下卷 第四篇 制度与政策 清末州县考绩制度的演变 清末新政时期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变革 南京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制度的法制考察 晚清对外交涉体制的演变与影响 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部院改制与用人权分化的开端 清季督抚与预算制度移植 清季财税制度转型中的困境——以印花税推行波折为中心 海关接管前后粤海常关税收问题初探 晚清议设巡警道初探 清末收回邮政自办与政情人事关系之初探 晚清电报保密制度初探 议修京师贡院与科举制的终结 简评20世纪40年代初国内对央行制度建设的争论 西潮下的因革损益:清季冠服制度改革——以军、警、学服制为中心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党歌和国歌 第五篇 社会与教育 制度变迁、革命话语与乡绅阶层——20世纪前期乡绅阶层消退的历史轨迹 清末广东巡警的创建与官绅关系 制度转型下国会议员与武力派的政治角力——以1918年军政府改组为中心 “官意”与“民意”之间——1930年代广西的村街民大会 功能的异化: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多质性 参与的“扩大”与选举的变质——以浙江省四次地方议会选举为例考察选举制度在中国的移植 政教合一制度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 “旧有”遭遇“新式”:清季“私塾”与“私塾改良”研究 民国时期的江苏民众教育研究(1927~1937) 众里寻他千百度:20世纪上半叶美国电影的中国内地映像 抗日战争历史的影像记忆——以战后中国电影为中心 1930年代的北平城市污物管理改革 编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成为凝缩时代精神的核心。在对外危机意识深重的清末和民国时期,屡屡有巧妙地表达中国屈辱的国家地位、激发爱国热情的语句及形象被发明出来,“东亚病夫”如此,租界公园“华人与狗不得人内”的告示牌亦如此。①而出自梁启超想象的“睡狮”也属于此类发明之一,这个词语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形象,对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已毋庸赘言。.梁启超在评论自己的言论对清末社会的影响时曾说,与新文体一样,“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②从“睡狮”一词的发明及其后来的广泛流行来讲,他的语言魅力已达到了创造号召性语句并足以激发人们想象力的地步。“睡狮”、“醒狮”之说出现数年后,就有人创刊了《醒狮》杂志。可见,在某种程度上,该词语对中国知识界造成的冲击已经超过丁梁启超当初的设想。而后来以批判眼光观察自负的中国民族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则指出了该词语带有的正负两方面的意义。鲁迅在1933年发表的《黄祸》一文中有如下一节:现在的所谓“黄祸”,我们自己是在指黄河决口了,但三十年之前,并不如此。那时是解作黄色人种将要席卷欧洲的意思的,有些英雄听到了这句话,恰如听得被白人恭维为“睡狮”一样,得意了好几年,准备着去做欧洲的主子。③
后记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将“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列入重点研究的课题。在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985工程”等相关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都将这一研究作为标志性成果,相关论著已陆续面世。本项目的开展,并非仅仅完成一个研究课题,而是旨在就相关问题逐渐积累成型的研究方法,展示由此深入的研究取径和扩展空间,因而竭诚欢迎国内外各方学人参与合作,切磋交流,积累经验。2004年和2008年,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在广州举办了两届“近代知识与制度转型”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日本、韩国和中国内地及台湾、香港各大学、各研究机构的学者,在这一主题下展开各自感兴趣的具体研究,提交的学术论文总共近百篇。两次学术研讨会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会后,许多与会论文发表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权威学术期刊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可以说,两次研讨会的举办,对于本研究课题的推进,对于国内外学术前沿信息和研究方法、经验的交流,乃至对于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都具有推动作用。
编辑推荐
《转型中的近代中国(套装上下卷)》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