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杨志敏,方旭飞 编著 页数:361
前言
自1840年前后中国被迫开关、步入世界以来,对外国舆地政情的了解即应时而起。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受林则徐之托,1842年魏源编辑刊刻了近代中国首部介绍当时世界主要国家舆地政情的大型志书《海国图志》。林、魏之目的是为长期生活在闭关锁国之中、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的国人“睁眼看世界”,提供一部基本的参考资料,尤其是让当时中国的各级统治者知道“天朝上国”之外的天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部著作,在当时乃至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国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那时起中国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步伐就再也没有停止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以主动的自信自强的积极姿态,加速融入世界的步伐。与之相适应,不同时期先后出版过相当数量的不同层次的有关国际问题、列国政情、异域风俗等方面的著作,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它们对时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今世界,资本与现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在国际间流动和传播,“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发展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面临不同以往的“大变局”,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快的步伐全面步入世界,迎接时代的挑战。不同的是,我们所面临的已不是林则徐、魏源时代要不要“睁眼看世界”、要不要“开放”问题,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世界发展大势下,如何更好地步入世界,如何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更好地维护民族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与人类共同发展做出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对外部世界有比以往更深切、全面的了解,我们只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融入世界,也才能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不迷失方向,保持自我。 与此时代要求相比,已有的种种有关介绍、论述各国史地政情的著述,无论就规模还是内容来看,已远远不能适应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要求。人们期盼有更新、更系统、更权威的著作问世。 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研究机构和国际问题综合研究中心,有11个专门研究国际问题和外国问题的研究所,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力量雄厚,有能力也有责任担当这一重任。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就提出编撰“简明国际百科全书”的设想。1993年3月11日,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绳先生在科研局的一份报告上批示:“我想,国际片各所可考虑出一套列国志,体例类似几年前出的《简明中国百科全书》,以一国(美、日、英、法等)或几个国家(北欧各国、印支各国)为一册,请考虑可行否。”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根据胡绳院长的批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4年2月28日发出《关于编纂(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和(列国志)立项的通报》。《列国志》和《简明国际百科全书》一起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按照当时的计划,首先编写《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待这一项目完成后,再着手编写《列国志》。 1998年,率先完成《简明国际百科全书》有关卷编写任务的研究所开始了《列国志》的编写工作。随后,其他研究所也陆续启动这一项目。为了保证《列国志》这套大型丛书的高质量,科研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9年1月27日召开国际学科片各研究所及世界历史研究所负责人会议,讨论了这套大型丛书的编写大纲及基本要求。根据会议精神,科研局随后印发了《关于编写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陆续为启动项目拨付研究经费。 为了加强对《列国志》项目编撰出版工作的组织协调,根据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李铁映同志的提议,2002年8月,成立了由分管国际学科片的陈佳贵副院长为主任的《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编委会成员包括国际片各研究所、科研局、研究生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及有关同志。科研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成《列国志》项目工作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了《列国志》工作室。同年,《列国志》项目被批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新闻出版总署将《列国志》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 在《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的领导下,《列国志》各承担单位尤其是各位学者加快了编撰进度。作为一项大型研究项目和大型丛书,编委会对《列国志》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资料翔实、准确、最新,文笔流畅,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备。《列国志》之所以强调学术性,是因为这套丛书不是一般的“手册”、“概览”,而是在尽可能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体现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所得和个人见解。正因为如此,《列国志》在强调基本要求的同时,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没有对各卷的具体内容及学术观点强行统一。应当指出,参加这一浩繁工程的,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业科研人员以外,还有院外的一些在该领域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 现在凝聚着数百位专家学者心血,共计141卷,涵盖了当今世界15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数十个主要国际组织的《列国志》丛书,将陆续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我们希望这样一套大型丛书,能为各级干部了解、认识当代世界各国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情况,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提供有益的帮助;希望它能成为我国外交外事工作者、国际经贸企业及日渐增多的广大出国公民和旅游者走向世界的忠实“向导”,引领其步入更广阔的世界;希望它在帮助中国人民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能够架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的一座“桥梁”,一座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桥梁”。 《列国志》编辑委员会 2003年6月
内容概要
《洪都拉斯
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经济结构单一、社会发展落后,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洪与美关系密切,与中美洲邻国的关系较为复杂,未与中国建交而与台湾当局保持着所谓的“外交关系”。哥斯达黎自然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比较富足,且拥有稳定而延续的民主制度,它是世界上20个生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素有南、北美洲野生动植物园的美称。杨志敏、方旭飞编著的《洪都拉斯
哥斯达黎加》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向人们展示了两国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
杨志敏,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经济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生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中拉经贸关系等。方旭飞,2000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200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拉丁美洲研究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拉美政治和拉美左派研究。
书籍目录
洪都拉斯(Honduras)
第一章 国土和人民
第一节 自然地理
一 地理位置
二 行政区划
三 地形特点
四 河流与湖泊
五 气候
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 矿物
二 植物
三 动物
四 水力资源
第三节 居民与宗教
一 人口
二 民族
三 语言
四 宗教
第四节 民俗与节日
一 民俗
二 节日
三 其他
第五节 国旗、国徽和国歌等国家象征
一 国旗
二 国徽
三 国歌
四 国树
五 国花
六 国家动物
第二章 历史
第一节 西班牙殖民征服和殖民统治时期
第二节 获得独立及“香蕉共和国”时期
第三节 1957~1982年军人统治时期
第四节 1982年以来“八次连续民主选举”时期
第五节 著名历史人物
一 何塞·弗朗西斯科·莫拉桑
二 弗洛伦西奥·萨斯特鲁切
三 拉蒙·阿马亚·阿马多尔
四 里卡多·鲁道夫·马杜罗
五 波尔菲里奥·洛沃·索萨
第三章 政治
第一节 宪法
第二节 围绕“修宪”引发的政局动荡
一 “修宪”引发军事政变
二 军事政变引发国内政局动荡
三 军事政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第三节 国家机构
第四节 立法与司法
一 立法机构
二 司法机构
第五节 政党组织
一 主要党派
二 三个小党派
三 工会组织
第四章 经济
第一节 概述
一 经济简史
二 经济结构
第二节 农业
一 香蕉种植业
二 咖啡种植业
三 内需作物
四 林业
第三节 工业
一 制造业
二 矿业
三 建筑业
第四节 服务业
一 交通运输和通信
二 电力供应
三 供水和卫生设施
四 金融
第五节 旅游业
一 游客与旅游业收入
二 旅游资源
第六节 对外经济关系
一 对外贸易
二 经常项目账户收支
三 资本流动和外债
四 汇率和国际储备
第七节 国民生活
一 就业
二 工资
三 物价
第五章 军事
第一节 军队发展概况
第二节 军种和兵种
一 陆军
二 空军
三 海军0
四 军衔制度0
第三节 军费开支
第六章 外交与安全
第一节 外交政策
第二节 同美国的关系
一 20世纪50~90年代初的双边关系
二 90年代中期以来的双边关系
第三节 同中美洲国家的关系1
一 中美洲地区一体化进程1
二 同萨尔瓦多的关系
三 同尼加拉瓜的关系
四 同其他国家的关系
第四节 同中国的关系附录
一 洪都拉斯主要的经济指标
二 洪都拉斯历届国家元首
三 洪都拉斯省级行政区
主要参考文献、
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
第一章 国土和人民
第一节 自然地理
一 地理位置
二 行政区划
三 地形地貌
四 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与岛屿
五 气候
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 矿产资源
二 植物和动物
三 资源保护
第三节 居民与宗教
一 人口
二 民族
三 语言
四 宗教
第四节 民俗与节日
一 民俗
二 节日
第五节 国旗、国徽与国歌
一 国旗
二 国徽
三 国歌
第二章 历史
第一节 哥伦布到达前的哥斯达黎加
第二节 殖民时代的哥斯达黎加
一 西班牙的征服
二 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第三节 独立至19世纪70年代的哥斯达黎加
一 独立及独立初期
二 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
第四节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的哥斯达黎加
一 1889年总统选举
二 罗德里格斯政府与卡斯特罗政府(1890~1902)
三 民族联盟党政府(1902~1910)
四 民族共和党政府(1910~1917)
五 蒂诺科军事独裁统治(1917~1919)
六 20世纪20~30年代的哥斯达黎加
第五节 20世纪40年代的哥斯达黎加
一 卡尔德隆时代(1940~1944)
二 皮卡多政府(1944~1948)及1948年内战
三 菲格雷斯改革(1948~1953)
第六节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哥斯达黎加
一 “发展主义战略”的全面推行
二 债务危机及向新自由主义转型
第三章 政治
第一节 宪法
一 宪法的发展
二 现行宪法
第二节 行政机构
一 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二 政府各部
三 地方政府
第三节 立法与司法机构
一 立法机构
二 司法机构
三 最高选举法院
第四节 政党和团体
一 主要政党
二 工会组织
三 主要政治人物
第五节 军队与警察
第四章 经济2
第一节 经济发展简史2
一 殖民地时期2
二 独立后至二战时期
三 二战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
四 20世纪80年代的哥斯达黎加经济
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哥斯达黎加经济
第二节 农业
一 概况
二 种植业
三 畜牧业
四 林业
五 渔业
第三节 工业
一 制造业
二 矿业
三 建筑业
四 能源
第四节 交通与通信
一 公路
二 铁路
三 航空
四 港口
五 通信
第五节 财政与金融
一 财政
二 金融
三 货币和汇率
第六节 对外经济关系
一 对外贸易
二 外国资本
三 外债
四 国际储备
第七节 旅游业
一 概况
二 主要旅游城市
三 火山旅游景点
四 国家公园和保护区旅游景点
第八节 国民生活
一 收入
二 就业
三 住房
四 社会保障
第五章 教育、文艺、卫生
第一节 教育
一 教育发展简史
二 教育发展现状
三 教育制度的原则
四 教育体制
第二节 文学艺术
一 文学
二 音乐和舞蹈0
三 美术
四 文化设施
第三节 医药卫生
一 医疗保健体系发展简史
二 医疗保健水平
第四节 新闻出版
一 报纸
二 广播
三 电视
第六章 外交
第一节 外交政策
一 20世纪60~70年代的外交政策
二 20世纪80年代的外交政策
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外交政策
第二节 与美国的关系
第三节 与欧盟的关系
第四节 与拉美国家的关系
第五节 与中国的关系
附录 哥斯达黎加共和国历任国家元首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二 民族洪都拉斯的居民,按民族可以分为三大类:印欧混血人、印第安人和外来移民。其中,印欧混血人占全国人口的90%左右,他们主要是西班牙移民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当地人把他们称为“拉迪诺人”;印第安人包括加勒比人、奇卡克人、乔卢特卡人和伦卡人等15个民族的人,约占总人口的7%;洪都拉斯的外来移民主要是萨尔瓦多人、来自牙买加和小安的列斯群岛及伯利兹的黑人(黑白混血种人)、尼加拉瓜人、美国人、墨西哥人、华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等。三 语言西班牙语是洪都拉斯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是大部分居民的日常口语。而洪都拉斯香蕉种植园的黑人和混血种人一般讲英语,但英语中夹杂不少西班牙语和印第安语的词汇。此外,加里夫人讲英语,但属于西印度群岛方言。印第安人除了讲西班牙语外,仍保留着自己的母语,其主要语言有:丘而瓦语、琼塔尔语、皮皮尔语、基切语、波孔奇语、马姆语、卡克奇克尔语和波科曼语等。伦卡人会讲西班牙语,同时也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 洪都拉斯的官方文字为西班牙文。印第安人的文字情况差异较大,有的民族古时已有自己的文字,其中有保存下来的,也有消失的。目前,不少土著民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四 宗教洪都拉斯97%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3%的居民信奉新教(其中主要是黑人和混血人)。印第安人一些部落的宗教和传统表明,传统宗教的许多方面与基督教的历史有关,如相信有“最高创世主”等。有些部落实行忏悔,法律严惩杀人犯、强奸犯、伪证人、滥用权力者和不尊敬宗教信仰者。在西班牙人到来前的200年,洪都拉斯有这样的传说:有一名仙女,精通占卜术(印第安人称她为“科米萨瓦尔”,意思是“飞虎”),她从空中带来一块大三角石,每一个角都有一副怪像,她曾用这块石头打败过对手。这位仙女教他们信奉宗教,让他们尊敬“恩父”、“恩母”和其他较低级别的神。因为这些神赐给了他们孩子、丰收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她把王国分封给三个儿子后,便在风雨之中变成小鸟飞向天空消失了。此后,人们便把这位仙女当做神来信奉。虽然洪都拉斯的印第安人大多数都接受了天主教,但各族人民在不同程度上还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信仰。天主教 洪都拉斯原为玛雅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哥伦布1502年发现此地,1524年由于西班牙国王被黄金的传说吸引,他派大批西班牙人从墨西哥来到这里,1538年洪都拉斯沦为西班牙危地马拉总督府控制下的殖民地。但直到1550年,西班牙教会才来到这里传教。到了1823年,此地区已经有145座教堂。1821年,洪都拉斯宣布独立,1823年加人中美洲联邦,.1838年中美洲联邦解体后成立共和国。1851年,洪都拉斯建立了第一个教区。1880年实行政教分离。19世纪下半叶,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国内发生了多次内战,英美势力开始渗入。同时,罗马天主教会势力也迅速壮大,到了1910年,天主教徒人数已经占到人口的60%,此时天主教会掌握着教育大权,他们主持开办了大量小学校、8所私立中学和1所培养师资的师范学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新教和其他宗教的传人,天主教施洗比例有所下降。20世纪60年代以后,天主教开展了在社会、平信徒(指普通信徒)和福音传播领域的关怀活动。其形式主要有:发起新的平信徒使徒布道会;关怀社会人文发展;将修女的服务范围纳入更广大的堂区结构中(主要在教育方面)等。1970年,洪都拉斯召开了全国首届教区教牧师会议。尽管在洪都拉斯的外籍神甫放弃原国籍的人数从1955年的45人增加到1970年的188人,但全国神甫总数并未相应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洪都拉斯设有1个大主教区和5个主教区。其中,首都为大主教区,佩德罗·苏拉、圣罗萨和德科潘为主教区,而奥兰乔和乔卢特卡为直接听命于罗马教廷的教区。国内现有主教6人、神甫210人、修女300多人。全国主教会议是教会的最高权力机构。
编辑推荐
《列国志: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