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9月1日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崔玉军 页数:439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考察的是两个相互联系的主题: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及陈荣捷先生的学术经历和思想。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希望以陈荣捷先生的学术经历和思想作为这一话题的切人点,从中发现美国学术界研究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特征。我们认为,如果存在一个较为容易的认识中国哲学在美国的发展的线索的话,那么陈荣捷即便不是唯一的,至少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线索。另外,作为20世纪海外最著名的中国哲学研究权威之一,陈荣捷的学术研究本身也是海外中国哲学研究进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本书的第一部分是对20世纪中国哲学在美国发展情况的一般考察,主要目的是厘清中国哲学在美国发展的大致脉络和线索,这是认识陈荣捷的学术贡献的必需人手处,也是我们把陈荣捷作为认识中国哲学在美国发展的主要切入点的原因。美国的中国哲学既是此前学界很少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人一时难以轻易把握的课题。20世纪中期是中国文化在美国的发展的关键时期,陈荣捷此一时期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儒学特别是宋明新儒学在美国发展的基础。20世纪中国哲学在美国的最大变化就是从对先秦的过度重视转向兼顾秦汉之后整个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这也是陈荣捷在美60多年所孜孜以求的。单从这一角度看,中国哲学在20世纪后半期的发展,陈荣捷的贡献最大。
内容概要
本书厘清了中国哲学研究在美国的发展脉络,在海外的中国哲学研究方面有一定的“补白”作用,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陈荣捷学术传记”。笔者希望通过陈荣捷这条线索,推动学界对更多像陈荣捷这样的在海外传播中国思想文化的学者进行深刻而广泛的研究,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学者对中国哲学在海外的发展进行研究。
作者简介
崔玉军,男,1966年12月出生,哲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究领域为儒家哲学和国外汉学(中国学),在《中国哲学史》、《国外社会科学》、《汉学研究》、《汉学研究通讯》(台湾)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
书籍目录
引言 关于“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 一 东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哲学 二 美国中国哲学研究的特殊性 三 为什么是陈荣捷?第一章 20世纪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简论 一 欧洲汉学遗产与西方的中国哲学研究 二 20世纪50年代之前欧美的中国哲学经典英译 三 20世纪50年代之前欧美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四 20世纪50-80年代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从先秦转向宋明 五 回归与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第二章 先行者的肖像:陈荣捷学行简述 一 古今中西的学生时代 二 再回岭南 三 新大陆中国哲学研究的拓荒者 四 “白鹿薪传一代宗” 五 余论:作为中国哲学家的陈荣捷第三章 陈荣捷学术思想研究 一 中国哲学的几个问题 二 陈荣捷的儒学和新儒学研究 三 对朱熹的深度研究参考文献附录 附录一 陈荣捷先生年谱简编 附录二 陈荣捷先生著述详录 附录三 国外人名中英文对照致谢
章节摘录
20世纪中期中国哲学研究在美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先秦时期最主要的哲学文献全部被翻译成英文集中出版。这些译本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早期的翻译著作,二是新出版的译本。早期的翻译著作都是在欧洲和亚洲,主要是英国和中国香港出版的。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设在纽约的派勒根图书再版公司(Paragon Book Reprint Corp.)就开始大量翻印这些非美国本土出版的英译中文经典。其他出版社也参与了对这些早期译作的再版。20世纪之前传教士翻译的英译先秦经典几乎都被再版过。再版最多的是理雅各的译本。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理雅各的《中国经典》或者《论语》、《孟子》等先后出版过四次。其他的像苏慧廉、翟林奈等翻译的《论语》也再版两三次。除了已有的英文译本之外,一些欧洲其他语言翻译的中国哲学经典也被翻译成英文,像德国学者卫礼贤翻译的《易经》、《道德经》和《论语》就先后从德文翻译成英文出版。与以前相比,这种争相出版中文英译经典的现象是空前的。除了已有的译者之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两位著名的翻译家。一位是武兹生,一位是刘殿爵,他们翻译的先秦经典成为当时先秦典籍英译本中主要部分。武兹生(Burton Watson,1925-)是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20世纪60年代他出版了多种先秦哲学典籍英译本。他除了和狄百瑞、陈荣捷等学者合作编译《中国传统资源》之外,还独立翻译了《苟子选译》(1963)、《墨子选译》(1963)、《韩非子选译》(1964)、《庄子选译》(1964),都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武兹生的翻译简单明快,译文流畅,在美国学界一直很受重视。20世纪80年代后,后四个译本又多次被再版。
编辑推荐
《陈荣捷与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