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研究与案例分析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社科文献  作者:陈文晖//鲁静  页数:313  
Tag标签:无  

前言

  区域规划是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和城市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区域规划与相应区域政策相匹配。更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手段与路径。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了要“强化区域规划工作,编制部分主体功能区的区域规划”,仅2009年中央政府审批的跨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区域规划和区域性规划就有“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涉及省内部分地域的区域规划有“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等。“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等有望在今年出台。  早在20世纪50年代,配合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工业建设的需要,我国区域规划工作就已起步;改革开放初期,冠名“国土规划,,的区域规划工作亦曾广泛开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推进和宏观指导方针的加强,区域规划的内容、编制方法变化很大;至于不同类型、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规划,自身在内容取舍、编制方法上就有差异。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著述.特别需要百花齐放。

内容概要

  本书试图破解中国以往区域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系统总结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探讨区域规划编制的原则、依据、内容和数量分析预测的方法。结合规划实例,有重点地从经济空间、城镇发展、区域环境研究规划编制和完善方法;针对特定区域,如港口型城市、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和欠发达地区,提出有特色的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

作者简介

  陈文晖,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博士后,任职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民规划业务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与类型  一 区域的概念  二 区域的基本特征  三 区域的类型 第二节 区域研究  一 区域研究的发展  二 区域研究的特征 第三节 区域研究、区域理论与区域规划  一 区域研究与区域理论  二 区域理论与区域规划第二章 区域规划概述 第一节 区域规划的性质、任务与作用  一 区域规划的性质  二 区城规划的任务  三 区域规划的作用 第二节 区域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  一 区域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的关系  二 区域规划与经济区划、国土规划的关系  三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专业规划的关系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类型与范围  一 区域规划的类型  二 区域规划范围的确定 第四节 区域规划的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 区域规划的依据  二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第三章 区域规划的编制 第一节 区域规划工作进行的方式和编制程序  一 区域规划工作进行的方式  二 区域规划工作的编制程序 第二节 区域规划编制基础资料的搜集和应用  一 区域规划基础资料的搜集  二 区域规划基础资料的分析  三 常见的区域规划方法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编制方法  一 多方案分析比较方法  二 决策分析模型  三 区域规划成果的编制 第四节 我国三大经济圈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  一 三大经济圈战略调整与经济增长  二 三大经济圈的发展状况评价与趋势判断第四章 区域规划数学模型技术 第一节 产业结构功能分析模型  一 投入产出模型  二 层次分析模型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模型  一 回归预测模型  二 时间序列模型第五章 区域发展规划 第一节 区域发展规划的确定  一 基本含义与研究内容  二 区域发展规划新理念 第二节 区域发展目标的抉择  一 区域发展目标理论依据  二 区域发展目标体系  三 区域发展目标的抉择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内容  一 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  二 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三 区域发展战略方案的内容构成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二 该市“十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三 该市经济发展与结构优化目标  四 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第六章 经济空间规划 第一节 经济活动的空间表现  一 空间结构的含义  二 影响空间结构形成的要素  三 经济活动的空间表现 第二节 地域结构的构成理论  一 现代空间结构理论发展回顾  二 我国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回顾  三 几种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理论评述 第三节 经济空间规划内容  一 新形势下经济空间规划的影响因素  二 新形势下经济空间规划的重要意义  三 经济空间规划的具体方法  四 经济空间规划的编制原则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二 该市产业结构空间布局  三 该市空间功能区划  四 该市空间开发秩序研究  五 有关协调空间开发的政策建议与对策措施第七章 城镇发展规划 第一节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 城镇发展历史  二 我国城镇化道路的争论  三 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思想  四 新型农村小城镇建设试点的经验 第二节 城镇发展规划与编制  一 城镇规划的内涵  二 城镇规划工作的任务和特点  三 城镇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  四 城镇规划工作的步骤 第三节 城镇总体布局  一 城镇总体布局的任务与内容  二 城镇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三 城镇总体布局的基本方法  四 城镇总体艺术布局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二 该规划的基本原则及主要任务  三 该市城市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四 该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五 该市城市空间功能区划  六 该市城市主导产业发展战略第八章 区域环境规划 第一节 区域环境和区域环境问题  一 区域环境的概念  二 世界性环境问题  三 区域环境问题  四 我国区域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区域环境规划的原则与依据  一 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  二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三 制定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  四 环境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 环境容量指标体系的确定  一 环境容量的概念与内涵  二 环境容量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  三 环境容量指标体系的筛选方法  四 环境容量指标体系的确定 第四节 区域环境规划的编制  一 环境规划的类型  二 环境规划研究的一般内容  三 环境规划前期的准备工作  四 环境调查评价  五 环境与发展问题预测分析 第五节 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二 该市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环境容量分析及区划  四 环境建设的思路和措施第九章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第一节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 世界港口的发展历程  二 港口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  二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 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三节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内容  一 当前我国港口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三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四 编制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二 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  三 该省临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四 该省临港产业发展总体构想  五 该省临港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第十章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 资源型城市的定义  二 世界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  三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 部分城市资源面临耗竭,主导产业出现衰退现象  二 企业规模相差悬殊,企业间条块分割严重  三 服务业发展缓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四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加速  五 城市空间结构松散,城市功能不够健全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内容  一 资源型城市经济规划的原则  二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内容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 发展条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实施优势资源就地转化战略的必要性  三 该地区总体发展战略  四 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  五 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六 保障措施与对策建议第十一章 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规划 第一节 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 老工业基地的内涵  二 老工业基地的特征  三 老工业基地的分类 第二节 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相对衰退的主要因素  一 企业历史负担沉重,经济缺乏活力  二 经营理念落后,发展政策严重滞后 第三节 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规划的内容  一 目标  二 模式  三 老工业基地经济改造规划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 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发展优势与劣势  三 老工业基地功能定位与总体思路  四 总体目标和时序安排  五 支柱产业选择和发展规划第十二章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规划 第一节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含义  二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特点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 地理环境与发展基础  二 资源供给与配置效率  三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政策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一 战略指导思想  二 战略目标  三 开发的原则  四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二 实施生态移民及易地创业致富工程的重大意义  三 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四 主要目标、建设方案与实施计划  五 总体构想、重点项目布局与资金筹措  六 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参考文献后 记

章节摘录

  区域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多种划分方法。  根据地壳上的物质多样性的标准,区域可以分成自然区域和社会经济区域两大类。在自然区域中,有综合自然区、地貌区、土壤区、气候区、水文区、植物区、动物区等;在社会经济区域中,有行政区、综合经济区、部门经济区、宗教区、语言区、文化区等。  美国地理学家惠特尔西根据区域功能和内在联系程度等的不同,将区域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单一特征的区域,如坡度区。第二类是多种特征的综合区域,其中又可分为几个亚类:第一亚类是产生于同类过程、形成高度内在联系的区域,如气候区、土壤区、农业土地利用区等;第二亚类是由不同类过程作用,形成较少内在联系的区域,如根据资源基础及其综合利用而划分的经济区;第三亚类是仅具有松散的内在联系的区域,如按地理环境要素的结合划分的传统自然区。第三类是根据人类对地域开发利用的全部内容而划分的总体区域,即为研究和教学服务的一般地理区。  任何划分标准的区域类型系统,均可再归并为两类,即根据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特性上存在的相关性,将区域分成均质区和枢纽结节区。均质区具有单一的面貌,是根据内部的一致性和外部的差异性来划界的。其特征在区内各部分都同样表现出来,气候区即是均质区,农业区也具有均质区的特色,城市内部根据职能分化而出现的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着明显职能差别的区域,如城市中成片的住宅区、工厂区、商业区、文教区等,都可看成是均质区。枢纽结节区的形成取决于内部结构或组织的协调,这种结构同生物细胞相似,即包括一个或多个核以及围绕核的区域。枢纽结节区的内部靠核向外引发流通线路来联结周围一定的地域,起到功能一体化的作用,如城市内部商业中心和其服务范围共同形成的区域即可看成是枢纽结节区。

编辑推荐

  区域规划研究、视角新颖、资料翔实、区域规划编制、 内容全面、方法科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区域规划研究与案例分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里面有很多案例
  •   这本书感觉理论深度不足,一般的。
  •   这本书是我写论文正需要学习的
  •   这本书对做区域规划的人来讲很有借鉴意义,不错!就是希望它能实例再详细、再多一点,成为区域规划的经典之作!
  •   值得学习一下,内容还可以
  •   有用,加点数学模型就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