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周晓虹,谢曙光 主编  页数:23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  《中国研究》(China Studies)的创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于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

书籍目录

发刊词主题研讨:转型期的中国农村社会  “天地异变”与中国农村研究  乡村建设中的国家、村民和社会活动家  村庄治理中资源获取的路径选择    ——以关中地区南村为中心    建设征地与失地农民的非制度参与    ——对北京市某区三个村庄的个案考察  市场转型与中国乡村内部的代谢断层学术论文  假想亲属、实有地产与移民形态    ——文氏宗族的追踪调查  国家和地方语境下的族群认同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功能及其问题  哈佛大学的中国研究:从边缘到核心    ——基于旁听和文本的考察 美国政治学界的中国研究现状    ——以师资、课程、刊物为观察点书评与随笔  内蒙古的草原生态与社会变迁    ——既有的研究发现 被殖民的性    ——“海派文学”背后的另一种社会学景观  藏彝走廊旅途印象英文目录与摘要稿约

章节摘录

插图:少有学者注意到生态环境变迁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的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论及这一问题,不能不首先想到一位已故的代表性人物,他就是对中国的农村研究具有重要引导作用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费孝通。众所周知,从费孝通1936年初次到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调查而写出著名的《江村经济》,直到他学术生涯的末期,他一生关注的都是中国农村的发展问题。基于早期对中国农村存在的贫困和饥饿现象的深刻印象,他希望找到中国农民摆脱饥饿和贫困的道路,希望通过农村本身的工业化来达到目的,其中既注重内生的工业化,也提倡“工业下乡”。用他自己在`80寿辰时的感怀而言就是“志在富民”(《费孝通文集》第11卷:545)。当1979年复出之后而重新活跃于中国的学术界和政治、社会舞台,费孝通学术活动的实践意识愈发强烈。这也促使他很少写作学术论文,而主要发表随想或随感。以他所熟悉的吴江为调查基地和中国农村发展动向的嘹望窗口,他密切关注着苏南的乡镇工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总结来影响执政党的政策制定,并尽力将他所概括的“苏南模式”的经验传播和推广到全国。如他在1992年7月于香港举行的“纪念潘光旦学术讲座会”上的发言所述,他确信“中国城乡发展已找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并强调这种发展道路与西方早期工业化历史相对照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费孝通文集》第12卷:300)。但是,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扩张,包括吴江在内的整个苏南的环境特别是水环境迅速恶化。当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掀起了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浪潮,为苏南乡镇工业更迅猛的扩张注入强大动力时,太湖流域列入监测范围的近1200公里河流中已经有四分之三被污染(叶寿仁等,2001)。吴江盛泽镇的印染工厂排放的废水已经将其镇区的河道染成黑河,并祸及下游浙江嘉兴的农田和鱼塘,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损失,并引发了两地长达十多年的纠纷。到了1996年,吴江和苏南所依凭的太湖,由于污染严重而被国家列入重点整治的“三河三湖”之列,其“富营养化”导致了周期性的蓝藻暴发,并威胁到周边城市的饮水安全。太湖流域纳入监测范围的1240公里河流中已经完全没有了Ⅰ一Ⅱ类水,而作为“严重污染”标志的V类和劣V类水质河段占到50%(叶寿仁等,2001)。江南农村的大部分少年已经失去了可以游泳的地方,除非他们到城市的游泳场馆去花钱“消费”。

编辑推荐

《中国研究(2009年春季卷总第9期)》焦点:转型期的中国农村社会“天地异变”与中国农村研究,乡村建设中的国家、村民和社会活动家村庄治理中资源获取的路径选择——以关中地区南村为中心建设征地与失地农民的非制度参与市场转型与中国乡村内部的代谢断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