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社科文献 作者:赵常庆 编 页数:244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6年一般项目(代号:06BDJ037)的最终成果。自2003年开始,国际社会流行一个前所未闻的提法:“颜色革命”。这是由格鲁吉亚、乌克兰发生政权更迭,后又蔓延到吉尔吉斯斯坦引起的。何谓“颜色革命”,迄今并无明确的界定,因为在传统政治学词典中找不到它的身影,甚至没有替代的说法。“颜色革命”是对当时格、乌两国反对派利用“街头政治”方式成功夺权的形象描述,因为他们为聚集群众反对当局而使用了带有某种颜色或物品的标志物,如旗帜、鲜花、飘带、头巾等。例如,乌克兰反对派打着橙色旗帜、系橙色领巾,西方媒体就将乌克兰反对派的行动称为“橙色革命”。我们可将西方媒体所说的“颜色革命”理解为,是一场针对独联体国家或由原共产党人执政的国家,选择合适的机会(多利用议会或总统选举),采用“街头政治”,通过和平方式推翻原有政权、建立亲西方政权的群体性事件。如果用公式表示,即“颜色革命”=反对派+合适机会+街头政治+和平方式=推翻原有政权+建立亲西方政权。这里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针对原共产党人领导的政权,第二个是“街头政治”,第三个是和平方式,第四个是建立亲西方政权。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其编撰的《SIPRl年鉴2005: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中写道:“此举(指格、乌事件——作者注)通过投票箱和温和抵抗制造民主,现已被用得驾轻就熟,发展成一种在其他国家赢得选举的模式……这是美国的创举,带有西方印记的妙计。”
内容概要
“颜色革命”是指21世纪初期在包括中亚国家在内的独联体地区发生的一系列以颜色为标志、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 本书以中亚国家为例,分析中亚国家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变化与“颜色革命”的关系.探讨“颜色革命”能够在一些国家发生.而另外一些国家却没有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通过总结中亚国家执政者的执政经验与教训.分析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对国家兴衰和抵御“颜色革命”的重要性.为中国应对类似事件提供经验和教训。 本书作者皆为中亚方面的专家.对中亚事务有较深入的研究。本书的内容密切贴近中亚国家的现实.对研究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的学者.和与中亚国家有往来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执政能力的内涵与提高执政能力的途径 第一节 执政能力的内涵 第二节 执政能力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第三节 从中国的实践看提高执政能力的途径第二章 惨痛的历史教训——从执政角度看苏共是怎样丧失政权的 第一节 苏共丧权——惨痛的历史悲剧 第二节 执政能力下降是苏共丧权的重要原因 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共丧权的关键原因 第四节 苏共丧权与苏联解体对中亚国家的影响第三章 中亚“颜色革命”发生的国际背景 第一节 “颜色革命”前后的国际形势 第二节 独联体地区形势 第三节 中亚地区形势 第四节 “9·11事件”与中亚国家第四章 中亚国家政治体制与领导者的执政能力 第一节 中亚国家独立后的政治体制变化 第二节 中亚国家领导人的执政保证 第三节 国外势力对中亚国家内政的影响 第四节 国际社会对中亚国家领导人的评价第五章 吉尔吉斯斯坦政权缘何易主 第一节 吉尔吉斯斯坦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第二节 “3·24事件”前的国内局势 第三节 “3·24事件”始末 第四节 政权易主的原因第六章 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事件”的启示 第一节 极端势力活动猖獗的国家 第二节 乌兹别克斯坦承受的国际压力 第三节 从“安集延事件”看执政能力 第四节 “安集延事件”的启示第七章 哈萨克斯坦缘何没有发生“颜色革命” 第一节 相对稳定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 第二节 纳氏竞选策略与反制“颜色革命”措施 第三节 总统选举中的民心向背 第四节 时空因素作用第八章 国内外对中亚地区“颜色革命”及其与执政能力关系的看法第九章 对“颜色革命”成因的深入分析与思考第十章 中亚“颜色革命”与中国第十一章 “旋风”过后的中亚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经济是政权稳定的基础,经济与人民的生活直接相关,经济好坏直接影响民众对当局的信任程度。在发生“颜色革命”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都是经济没有搞好。吉尔吉斯斯坦发生“3·24事件”,也与经济没有搞好有关。关于该国独立后的经济形势已经在本章第二节有所介绍,这里谈谈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为什么发展如此缓慢,人民生活为什么难于提高。’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原有的与本国之外的经济联系大多中断,一些生产外销产品或者生产配套产品的企业遇到更大的困难。例如,吉尔吉斯斯坦有个很大的农业机械厂,主要生产供哈萨克斯坦等国需要的大型联合收割机。苏联解体后,各国农业体制发生了变化,国营农场或解散了,或改制了,同样遇到经济困难的各共和国都无力购买大型农业设备。吉尔吉斯斯坦这家农业机械厂成为该国最早倒闭的企业之一。该国还有一些生产军工产品的企业,由于是配套企业,俄罗斯不需要它们的产品,企业也无法生存,大量倒闭。在比什凯克工厂区可以看到许多空置的已经破乱不堪的厂房,看到的人都会感到心痛。工厂倒闭,企业人员大量失业,有些人前往俄罗斯谋生,或者移民俄罗斯,不少人需自谋出路。吉尔吉斯斯坦当局对改变这种状况几乎无计可施。在吉尔吉斯斯坦,除北方放牧、南部农耕的人外,很多人不是经商就是失业。国家也想引进外资,但能吸引外资的资源不多,生产黄金的合资企业“库姆托尔黄金经营公司”是数量很少的大型合资企业之一。除资源匮乏外,投资环境不好也使外商望而却步。国家的政治混乱和管理无力以及官员的腐败,增加了经济发展的难度。国家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而是寄希望于外国的援助。独立初期,该国将经济困难的原因归罪于苏联时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苏联解体。可是十几年过去了,经济依然无大起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依然不高,甚至不如苏联解体前的水平。民众对政府的解释已不相信,无工作可做和收入微薄的人对阿卡耶夫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不满情绪越来越高涨,人民寄希望于更换总统或许能使国家摆脱困境。经济不好导致民众心态的变化,民心丧失很难使政权稳固。
编辑推荐
《“颜色革命”在中亚》: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研究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