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倪鹏飞 等著 页数:278
Tag标签:无
前言
北京及其东部重点新城产业定位是一个关系北京未来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规划北京及其东部重点新城未来产业体系的清晰思路是:首先,找出影响各相关产业及其产业环节的重要因素及变动规律;其次,对照和预测北京及其东部重点新城产业影响因素状况;再次,根据影响因素推导北京及其东部重点新城产业;最后,根据产业发展局部性影响因素缺口,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由于经济及产业发展系统十分复杂,因此,为了更清晰地揭示各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精确评定北京这些因素的相对状况,本书进行了大量艰苦、深入、细致的研究,其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全书首先对国内外现有产业选择理论进行了回顾,并指出国内在现有产业选择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尝试建立一个新的产业选择的理论框架,并在此框架的基础上,对全球产业和全球都市产业进行分析,通过结合国内外新城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全面梳理和判断了北京市和通州、顺义、亦庄重点新城产业的发展环境、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揭示了北京发展战略的现实基础与路径取向,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关发展战略。
内容概要
本研究将北京置于全球坐标体系下,在对其经济}土会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时空分析和基准比较的基础上,构建城市产业定位模型,并利用丰富的城市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最后确定北京及其各区域的未来城市的产业选择。提出北京未来应主要致力于“八个半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产业发展的规划提出政策建议。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空间价值体系理论假设与产业体系选择 一 引言 二 价值体系、产业体系与要素环境 三 要素环境分析框架 四 产业体系分析框架 五 空间价值体系理论第二部分 产业价值体系、产业分布与要素环境 一 全球产业价值体系、产业分布与要素环境现状与未来 二 国家价值体系、产业体系、要素环境与大都市的关系第三部分 典型大都市圈、都市区和郊区新城产业发展经验和启示 一 大都市圈、大都市、郊区新城的产业发展一般状况和特征 二 对京津冀、北京和东三区产业选择的启示第四部分 备选产业分析 一 “产业门槛”分析框架 二 京津冀地区产业门槛与选择第五部分 北京及东三区潜在产业分析 一 产业选择的一般分析模型 二 计量结果:影响产业的关键因素 三 京津冀北潜在产业分析 四 北京产业潜在竞争力分析 五 顺义产业潜在竞争力分析 六 通州潜在产业分析 七 亦庄产业潜在竞争力分析 八 滨海新区产业潜在竞争力分析第六部分 北京及东三区产业集群分析 一 产业集群分析框架 二 产业集群计量分析 三 计量结果:京津冀产业集群分析 四 计量结果:北京产业集群分析 五 计量结果:顺义产业集群分析 六 计量结果:通州产业集群分析 七 计量结果:亦庄产业集群分析 八 东三区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九 滨海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第七部分 北京及东三区产业体系选择 一 产业体系框架和产业分类 二 京津冀产业体系 三 滨海新区的产业体系 四 北京市产业体系 五 顺义产业体系 六 通州产业体系 七 亦庄产业体系附件一 模糊曲线计量模型基本原理附件二 影响十六大产业的最重要因素附件三 影响各大产业集群的最重要因素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大都市成为国家价值体系中的最高点,并且大都市的价值空间的提升速度高于国家价值空间提升速度。 价值体系变动将导致产业空间分布变动。随着国家价值体系的变迁,国家核心要素将逐步向大都市聚集,产业体系中的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将向大都市圈聚集,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将在大都市区集聚,而制造业的加工环节多在大都市区的卫星城市中。 一些新兴产业出现在大都市和大都市外的其他区域。新兴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所形成的新产业和社会公共服务的产业化所形成的产业。通常第一种新兴产业和第三种新兴产业主要在大都市中发展,而第二种新兴产业多在国家层面发展,第一种新兴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向大都市外的腹地扩散。第二种新兴产业的核心是使经济效益比传统产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例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比如改造钢铁行业,就成了新材料产业,生产复合材料以及抗酸、抗碱、耐磨、柔韧性好的新型材料。 未来20年,新兴制造业将主要集中在以微电子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信息通信系统网络技术、同位素技术、辐射及激光技术、海洋开发及海洋能源开发技术、海水淡化及利用技术、节约能源开发技术、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技术、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及监测和治理技术为核心所产生的新产业,如低碳环保产业、海洋业、生物制品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资源回收复用产业。新兴服务业将集中在生产服务业,以及公共服务业领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