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张奎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07出版) 作者:张奎良 页数:262
前言
长久以来我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原生态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而是指经过自己消化理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种马克思主义才能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对接,真正发挥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功能。出于这种信念,我一直密切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进程,而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全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其中国化乃是重中之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多年来由于观念落后,缺乏紧迫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步履维艰,进展缓慢,迄今也未清晰地理出头绪。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至十七大相继提出的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崭新命题使我感悟颇深,大受启迪,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取向和新契机,有可能为构建真正反映时代精神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解视角。为此我在发表了几篇相关研究论文的基础上,于2005年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并成功地获得批准。三年多来我一直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课题深入思索,拓宽研究领域。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石与灵魂》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从唯物主义方面阐明了在当代中国的具体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推进,论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石是以人为本;下编则从辩证法入手,探讨辩证法是如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被中国化的,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灵魂。
作者简介
张奎良,1937年生,辽宁省新民市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黑龙江省哲学学会荣誉会长。长期从事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马克思的哲学历程》、《张奎良集》等多部著作,曾两次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现任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上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起点21第二章 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脉络30第三章 从物本到以人为本的历史演进43第四章 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53第五章 辨析民、人民与人67第六章 以人为本的人的内涵78第七章 以人为本与世界历史同行88第八章 哲学视域下的以人为本101第九章 回归人本:社会主义探索的最新成就110上编结语以人为本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石121下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章 辩证法的实践范式与历史走向129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与辩证法145第十二章 和谐社会与和谐辩证法162第十三章 和谐辩证法的理论资源与辩证的和谐观172第十四章 和谐辩证法的多维思考与理论意蕴186第十五章 和谐社会与个人自由:辩证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延伸195第十六章 和谐社会实体化误导及其内在逻辑210第十七章 和谐社会实体化的问题及其症结219第十八章 建立基于个性的和谐社会244下编结语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灵魂260
章节摘录
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大力张扬了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这既是对近代资本主义实践的回应,也对现实生活和斗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从无产阶级所处的革命时代和实际斗争的需要出发,为了焕发无产阶级的革命斗志,高度评价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的积极意义,认为“辩证法,在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性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他不仅在毕希纳、杜林等平庸的哲学家们把黑格尔当作“死狗”来打的时候,敢于站出来“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而且明确指出,在剥去其神秘形式之后,黑格尔辩证法“恰好就是我的方法的特点”②。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无论怎样珍贵而富有创意,它在现成形式上毕竟是神秘的唯心辩证法,尽管它也是时代和实践的深层积淀,但它反映现实的形式是扭曲的,必须加以批判和改造才能“成为我们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③。恩格斯说:“马克思过去和现在都是唯一能够担当起这样一件工作的人。”④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改造主要依附于他对整个哲学的革命变革上,当他用实践去理解感性和世界的时候,同时也就把辩证运动的根源和主体赋予实践,用实践取代了绝对精神,从而把黑格尔“倒立着的”辩证法重新“倒过来”,发现并汲取了“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石与灵魂》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