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乡村社会的转型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张明锁 编  页数:505  
Tag标签:无  

前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历史性演变:正在由一个传统的、封闭的农业农村社会转变为工业化、开放的城市化的现代社会。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是一场占世界人口1/5强的13亿人民的进步运动,已经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还在进一步发展变化之中,影响及于世界,她是20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大事之一。  伟大的变革,一定会有科学的总结。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这场大变革,应该做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她是怎样发生的?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经历了哪些中间环节和中间过程?有哪些基本经验?有哪些要吸取的教训?未来将怎样演变和发展?还有哪些重大问题要解决等。所有这些,不仅是中国人民普遍关注的大问题,而且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大问题。这样的总结,当然首先应该由当代中国人自己来做,因为这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有亲身的经历和亲身的体会。  一场伟大而深刻的历史变革,影响广大而深远,会有各种各样的总结。既有当代人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和不同的要求、视角的总结,也会有后代人的各种总结。中国人有总结历史的好传统,“温故而知新”是我们的格言。所以,后代人的总结,虽然可能比较简约,但常会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佳作,给人以新的启迪和警示。  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还在继续,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大变迁还在继续。原有的社会矛盾解决了或基本解决了,新的社会矛盾产生了或正在产生,中国的新的历史长卷正在按照规律一步一步地展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人们对中国这场巨变已经做了很多总结,有的是很有见地的,有的则是浮光掠影地描述或者只是个人的臆测和猜想,这是难免的。因为变革本身还在演变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加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变革的真正原因、重大改革和重大事件的决策真相,还没有公示。所以,真实、全面深刻的总结还要有待于未来。

内容概要

“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是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立项的重点课题,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设立该课题的目的,就是在第一次百县市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追踪调查,分析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结构变迁,摸准、摸清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实证依据。    宝丰县是本次“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中河南省的唯一调查点。宝丰县自1988年进行第一次“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县域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本次“百县市经济社会跟踪调查”,将宝丰县的基本县情进行一次比较深入全面的把握,并总结十多年来宝丰县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各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可以为宝丰县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实证依据。第二,通过对宝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调查,可以认识河南省以及中国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较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可以为中央和河南省领导把握河南省以及中部崛起的基本趋向,做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第三,近二十年间,宝丰县文化产业发展很快,“马街书会”和“赵庄魔术”等文化现象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这一历史发展进程,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性,可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次追踪调查自2007年1月开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工作,终于完成了书稿《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宝丰卷》即《中原乡村社会的转型》,本书与1992年出版的《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宝丰卷》在时间和内容上相衔接,主要记述了宝丰县1989~2006年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简要分析了发展的经验与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    全书第一部分是总报告,也是全书的概要,主要介绍了宝丰县的基本概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就。    第二部分是综合调查报告,分为经济建设篇、社会建设篇、政治建设篇、城乡建设篇与居民生活篇五篇。经济建设篇包括第一章到第八章,1989~2006年的18年间,宝丰县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06年宝丰县生产总值达76.058亿元,是1988年的4.103亿元的18.5倍,1988~2006年年均增长17.7%。伴随经济全面发展,宝丰县所有制结构调整出现重大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建设篇包括第九章到第十七章,记述了1989年以来,中共宝丰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县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较快的发展,成效显著。文化事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宝丰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宝丰的名片叫响全国。至2006年,宝丰县拥有民间文化演出团体1400余家,从业人员5.5万余人,年创收入3.5亿元。由此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政治建设篇包括第十八章到第二十一章,主要记述了1989年以来,宝丰县在党的建设、机构改革、统一战线、群团工作、基层民主等方面的重要进展。城乡建设与居民生活篇包括第二十二章到第二十六章,主要记述了宝丰县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方面的成就。    第三部分是专题调查篇与户情调查报告,分为专题调查篇和户情调查篇。专题调查篇包括四个专题调查报告,通过宝丰县的四个典型,从侧面反映了宝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户情调查选取了宝丰县石桥镇、商酒务镇、大营镇、李庄乡4个农村乡镇的17个村庄,以及城关镇的9个居委会和9个企事业单位及商场,在城乡居民中抽取了811个样本,主要了解他们的工作、经济收支、社会保障、家庭生活、社会活动、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总的来看,群众的生活满意度是比较高的,对未来的预期是比较乐观的。

书籍目录

总报告导论:中原乡村社会迈向小康之路经济建设篇  第一章  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章  农业和农村经济  第三章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第四章  交通运输  第五章  邮政与电信  第六章  金融与保险  第七章  财政与税收  第八章  物价与审计社会建设篇  第九章  教育  第十章  科学技术  第十一章  文化和体育  第十二章  医疗卫生  第十三章  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第十四章  社会治安及社会秩序  第十五章  劳动就业  第十六章  社会保障  第十七章  民族与宗教政治建设篇  第十八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  第十九章  政权机构  第二十章  人民政协和群众团体  第二十一章  基层民主自治城乡建设篇  第二十二章  城镇规划和城区建设  第二十三章  村镇建设居民生活篇  第二十四章  城乡居民收入与支出状况  第二十五章  城乡居民生活  第二十六章  环境问题与防治专题调查篇  专题一  宝丰酒业公司调查  专题二  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调查  专题三  科学调整结构培育主导产业  专题四  弘扬特色以魔术促发展户情调查报告  宝丰县城乡户情调查报告后记

章节摘录

  1.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调整力度首先,农业结构,尤其是农产品结构,要以市场为基准进行调整。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根据市场需求,签订购销合同,以销定产。同时要重视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的建设,使之成为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有形的手”。  其次,要进一步发挥宝丰县的资源优势。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龙头加工企业使农产品能够实现加工增值和销售增值,并且能够提高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水平,使农产品基地化、规模化。进而要强化品牌意识,做大做响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并围绕这些品牌发展规模生产,使之形成规模市场,产生规模效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农业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2.坚持把推动工业化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工业化解决农业问题  工业化是增强实力的关键手段,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应以工业化为突破口,这是增强经济实力、增加发展后劲和扩大财政收入、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为此,首先要继续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产业。同时整合现有资源,避免各自为战,打造几个龙头企业,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次,要继续推进循环经济,要意识到资源总有用完的时候,要未雨绸缪,解决好企业的发展后劲问题。第三,通过发展工业促农业、围绕农业上工业,提高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关联度,拉长农业深加工产业链,变农产品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  3.推进小城镇建设,使之成为县城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支撑点  小城镇建设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县域二元经济结构、提高县域经济集约化程度的有效途径。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城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反过来,县域经济强大又可以带动城镇扩容提质。小城镇觇划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不断完善小城镇设施,合理培植小城镇的二、三产业,发挥本土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刺激消费水平,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固定资产价值.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编辑推荐

  宝丰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宝丰从“中原乡村社会”迈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展现了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原乡村社会的转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