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日) 堀幸雄 页数:466 译者:熊达云
Tag标签:无
前言
2006年12月,中日两国历史学者开始了由政府间达成共识的共同历史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了突破由于历史问题给两国关系造成的障碍。在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中,至今仍存在一些重要的障碍。历史问题,主要是历史认识问题,则是最敏感和关键的障碍之一。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间有着两千多年交往的历史,其中以友好往来为主流。虽然这种友好往来拉近了中日两国间的距离,但近代以来由于发生了日本侵华战争那样的不幸,两国问的距离又开始拉大。当然,战争已经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历史,问题是在冷战开始后,日本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开始抬头,一些人同战前一样把战争定位在“自卫战争”及“亚洲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上,用所谓的“大东亚战争肯定论”掀起了战后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浪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历史翻案浪潮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一历史翻案浪潮甚至得到一些日本政治家的支持与纵容,违背了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伤害了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这是造成中日两国间历史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以至于影响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使这个国家越来越失去理性,以至陷入疯狂,先是发动侵华战争,继而与美英全面开战。战场上腥风血雨,日本国内也不平静,经过各种思想的交锋和各种势力的角斗,甚至流血政变,国家主义各派最后占了上风。对于那场给中国造成巨大灾难的战争,只了解中国战场或者中日关系是不够的。本书探讨了战前日本的国家主义运动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带领我们进入日本内部,看看这个国家是怎样一步一步在右翼势力和军人的鼓吹、煽动之下,走向战争,走向自我毁灭的。
作者简介
堀幸雄(1929——2009),生于东京,曾任每日新闻社记者、爱媛大学教授、东北福祉大学教授、东北文化学园大学教授。著有《公明党论》、《战后的右翼势力》、《右翼词典》等。
书籍目录
堀幸雄和他的日本右翼研究序言第一部分 大亚细亚主义时代 第一章 西乡隆盛与“第二维新” 第二章 顼山满与玄洋社 1.右翼的麦加——人参畑塾/2.玄洋社的诞生/3.炸弹暗杀大隈重信未遂事件/4.大肆干涉选举/5.玄洋社的大陆扩张/6.宫中某重大事件 第三章 内田良平的黑龙会 1.内田良平的诞生/2.黑龙会的成立/3.内田良平与朝鲜合并/4.中国革命/5.满蒙独立运动第二部分 国家改造的时代 第四章 右翼团体丛生 1.反社会、反社会主义性质的团体/2.国家社会主义系统的右翼团体之一(老壮会、犹存社系统)/3.国家社会主义系统右翼团体之二(经纶学盟系统)/4.学生团体、其它团体 第五章 北一辉与国家社会主义 1.北一辉的身世/2.《国体论及纯正社会主义》/3.北一辉在中国/4.《日本改造法案大纲》 第六章 新恐怖主义与舆论压制 1.安田善次郎暗杀事件/2.暗杀原敬首相事件/3.白虹贯日事件/4.行刺山本宣治事件 第七章 昭和维新与恐怖、军事政变 1.暗杀滨口首相事件与干犯统帅权/2.军部的革新化/3.樱花会与三月事件/4.血盟团事件与五一五事件 第八章 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 1.事变的经过/2.东方会议、炸死张作霖事件——通向满洲事变的道路/3.石原莞尔与世界最终战争论/4.十月事件 第九章 无产政党的转向 1.无产政党的系谱/2.社会民众党的转向、分裂/3.全国劳农大众党的内讧/4.新日本国民同盟/5.日本国家社会党/6.来自共产党周围的转向 第十章 “非常时期”的时代 1.军部的正式登台/2.神兵队事件/3.救国垮玉青年挺进队事件/4.昭和初期的右翼团体 第十一章 排斥天皇机关说和国体明征运动 第十二章 陆军的派阀之争 1.皇道派与统制派/2.陆军手册事件/3.士官学校事件(十一月事件)/4.真崎教育总监的被罢免/5.刀劈永田军务局长事件 第十三章 二二六事件 1. 事件的经过/2.军法会议/3.二二六事件的检讨/4.二二六事件与右翼团体/5.陆军称霸第三部分 近卫新体制与战争 第十四章 近卫内阁与国家统制 1.近卫内阁与中国事变/2.国家总动员法 第十五章 新体制运动 1.近卫新党/2.近卫新体制/3.大政翼赞会/4.昭和研究会与国策研究会 第十六章 中国事变下的右翼运动 第十七章 东条内阁与战争体制 1.翼赞选举/2.东条内阁与右翼势力后记译后记
章节摘录
关于这份纲领,大野达三指出:“这份纲领正是当时右翼思想的大杂烩。也就是说,它高歌大亚细亚主义、国粹主义、天皇主义、军国主义,同时反映了玄洋社成立以来的反藩阀、反官僚的态度。同时饶有兴趣的是‘增进国民福祉,确立社会政策解决劳动问题’的部分。这表明,内田对刚刚开始进入日本的工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敏锐的反应。”当然,关于这一点,木下认为“虽然它原本是附属性的东西,但另一方面又表明黑龙会有企图赶上新的社会潮流这种国家主义意图,值得我们注意”。这就是在国外也以“Amur River Association”广为人知的黑龙会。其名称不用说是取自黑龙江(Amur River)。黑龙会其后不断扩展,成立翌年,即1902年3月1日成立福冈支部,同年12月4日成立京都支部,1903年2月成立海外支部(釜山),据说会员半数以上居住在满洲、朝鲜。1902年1月,日英同盟缔结后,俄国迫于压力从满洲撤出部分兵力。但是,满洲的危机并未消除。这时,近卫笃磨、神鞭知常、頭山满、根津一(东亚同文书院校长)等对俄强硬论者聚集在国民同盟会(1900年9月24日~1902年4月27日),重新组成对俄同志会。内田没有参加对俄同志会,亲自与杉山茂丸、神鞭知常、平山周等人组成日俄协会,获得伊藤博文、井上馨、德富猪一郎、大隈重信、大仓喜八郎、梗本武扬等人的赞同。他在财界有许多支持者。而且他利用黑龙会煽动日本的对俄开战舆论。早在1898年内田从俄国回到日本后,除前述文章外,还在《东亚时论》等刊物上撰写《俄国内部的大缺陷》,揭露俄国的腐败,煽动对俄采取强硬政策。与其说他对战争给予了合作,毋宁说他为开战而奔走更符合实际。当然他的目标是朝鲜,是对满洲、西伯利亚的统治。
后记
2l世纪的最初几年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日两国出现了自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困难的局面。在日本少数政客的怂恿和支持下,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反华浊流。对此,中国国内当然也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对于这种局面,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既担忧,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局面的好转做了各自的努力。2006年中期,安倍晋三出任首相以后,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就日本的对华政策作了适时的调整。中日两国领导人审时度势,将两国的关系定位为“战略性合作互惠关系”,即在坚持中日友好的基础上,为了两国的共同发展,互惠互利,争取双赢。2007年,日本内阁总理已经由安倍转变为福田康夫,但这一方针并没有因日本内阁的更迭而改变,说明这种关系符合当今两国的现实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中日两国今后一定会在主流势力的推动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成为好邻居、好伙伴。
编辑推荐
《战前日本国家主义运动史》:中日历史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