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康晓光 等著 页数:18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站在NGO的立场,通过系统总结NGO与政府合作的经验,建立了具有“行动指南功能”的“策略框架”——一个包含合作原则、合作策略、合作措施的三级体系。运用这一策略框架,NGO可以选择策略。采取行动,进而实现与政府合作的目的。借助这一策略框架,NGO不但可以借鉴先驱的经验,也可以提炼自己的经验,并使该策略框架日益完善。可以说,这是一个具有自我发展功能的知识体系。
作者简介
康晓光,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非营利组织管理”、“国家与社会关系”、“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和“政治文化”。已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除学术研究之外,积极参与非营利组织的实践,担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委员会主席等社会职务,为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咨询。1996年和1997年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开篇:项目概况 一 项目背景 二 NGO的合作对象:政府 三 对17家案例机构的简要介绍第二章 理论篇:建立合作策略框架 一 获得合作措施集合 二 建立初步分析框架 三 建立合作策略三级分析体系第三章 案例篇:合作策略的应用 策略一:了解合作的外部环境 策略二:寻找双方的利益交叉点 策略三:多方寻找合作突破口 策略四:表达合作意向 策略五:获取合作方信任 策略六:精心设计项目 策略七:合理分工 策略八:踏实做事 策略九:分享合作成果 策略十:完善合作关系第四章 结论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 合作的前提 二 结论与讨论第五章 附录篇:理论概述 一 基于“优势互补”理论的NGO与政府的合作——以陕西合阳项目为例 二 NGO与政府关系研究的理论概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1.政府的价值观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内地的各种社会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牢固地控制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时的社会环境无法提供NGO生存所需的空间和资源,而那时所谓的“NGO”只是一些具有政府编制和行政级别的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社会领域,法律政策的有限开放为:NGO的生存创造了制度空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则促成了NGO的蓬勃发展。然而,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政府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现状并没有改变,政府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NGO的价值观。政府关注的是社会整体的和谐健康发展,并且始终把社会稳定作为首要考虑。社会的稳定是维护统治的充分条件,如果一个NGO公然以敌对政府的姿态出现,那么其将势必成为政府打击的对象。另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政府的工作考核中,GDP一直是衡量官员政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政府一方面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一方面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头戏,这是各级政府一致的工作原则,任何影响这两个原则的事情,都会引起政府的密切关注和干预。因此,NGO要与政府合作,首先至少要认同政府的价值观,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政府的信任,合作才有可能。其次,NGO的实际工作,也必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建设。同时,政府并不是一个笼统的抽象概念,政府是由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不同的政府官员个人组成的。政府内部不是铁板一块,不同的政府部门、不同级别的政府和不同的政府官员之间也存在价值观的差异和利益冲突。在NGO与政府合作的过程中,政府内部的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为合作策略的运用创造了空间。
编辑推荐
《NGO与政府合作策略》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