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美) 罗斯克兰斯,顾国良 页数:207 译者:中美交流基金会组织
Tag标签:无
前言
如果说,20世纪是一个列强争霸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一个我们人类如何成功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以及自然资源短缺等攸关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各种挑战的世纪。除了上述挑战之外,世界还面临着核武器扩散、国际恐怖主义和地区冲突的威胁,还要刻不容缓地在全球范围内应对大规模传染病和毒品交易。最后,我们还要共同努力推动进一步的国际金融全球化和建立一个国际金融系统。当今的世界渴望和平、稳定和持续发展,但同时也前所未有地面对着如此多的跨国的挑战。要战胜这些挑战,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特别是主要大国间的合作,至关重要。美国是世界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则是最大和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要共同合作克服上述挑战,一个良好和建设性的中美关系是基础。事实上,今天,就塑造国际秩序与议程而言,没有哪个双边关系比中美关系更重要了。尽管许多学者和政治家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都有共识,但对这一关系在未来是会更加和谐还是会趋于冲突,则看法不尽相同。
内容概要
中国的崛起是否一定会威胁到美国?两个大国能否实现和平共处?带着这两个问题,中美两国几位知名学者展开了共同研究,勾画出中美关系的蓝图。 过去几年来,这些学者就两个国家所面临的一些主要的双边问题和全球问题进行了探讨。由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国际安全专家和环境问题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就两国可能容易引发争论的话题与敏感区域展开共同研究,探讨实现共同目标需要达成的共识。 通过对全球变暖、贸易关系、台湾问题、民主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等的探讨,本书认为,中美两国可以实现共存,能够为了应对共同的挑战而达成相互谅解。
作者简介
译者:中美交流基金会组织 编者:(美国)理查德·罗斯克兰斯(Richard Rosecrance) 顾国良理查德·罗斯克兰斯,1957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康奈尔大学卡彭特国际和比较政治学系担任教授多年,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教授。顾国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1990~1995年在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裁军团任参赞;1998年创建“军备控制与不扩散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
书籍目录
序言 中美关系的未来导言 保持中美合作第一部分 达成的共识 第1章 力量转移及其影响 一 中美关系的基石 二 英、德、美关系的先例 三 今日中美关系 四 结论 第2章 中国软实力的兴起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一 软实力 二 中国的软实力 三 中国国内关于软实力的探讨 四 中美软实力之间的互动 五 结语 第3章 美中经济交往:贸易、金融和经济现代化 一 中国和全球化的世界经济 二 当前的失衡 三 未来的平衡? 四 长远来看走向互惠? 五 总结 第4章 塑造中美军事关系 一 中美军事关系是件大事 二 回到常识 三 其他国家眼中的中美军事关系 四 同情地换位思考 五 中美军事关系是可以塑造的 六 高瞻远瞩地共同开辟未来的新边疆 附 评陈知涯《中美军事关系的稳定》 一 理性防范 二 台湾问题 三 合作 四 结论 第5章 中国的自由化与民主化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一 简介 二 国际化与民主和平 三 向市场和民主转变 四 内部转型和外部行为 五 结论 第6章 中国与美国:两个互动的社会 一 人口变化的趋势:带来新挑战 二 中国经济的前景与中美关系 三 政治发展:融入的要求 四 结语 第7章 加强中美政治对话,共同建设和谐世界第二部分 存在的分歧 第8章 熄灭台湾起火点 一 中国对台政策演变 二 美国对台政策演变 三 中美对台政策比较 四 政策建议 第9章 全球变暖——呼唤节制之路 一 导言 二 中国与美国未来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 分析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驱动因素 四 气候保护与能源安全及发展目标的兼容性 五 中美合作的途径 六 结论 第10章 中美关系中的危机管理 一 当代国际体系的和平转型 二 危机管理和机制建设 三 变化与调整 四 战略视野与实施的紧迫性 五 结论 附 从危机管理到战略合作——评杨洁勉《中美关系中的危机管理》 第11章 军备控制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 一 中国参与进来 二 推进合作的因素 三 潜在的摩擦与合作的障碍 四 结论 第12章 治理上的合作:中美未来共同憧憬的地区含义 一 中国的崛起 二 全球问题治理的均衡式 三 地区问题的治理 四 结语 第13章 中美互动 一 关系的发展 二 走向平衡的两国关系 三 中美不断扩大和深化的接触能确保两国和平相处吗 四 现实主义和平 五 博弈-理论上的互动 六 结论结论 中美并肩?
章节摘录
插图:中美关系的第二个特点是,中国经常会尽力试探美国政府的极限,揣摩它能否制定和执行一套一以贯之的外交政策。美国从来都不是一个西方政治哲学家——无论是马基雅维利、霍布斯还是当代的“新现实义者”——眼中的民族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始自那些互不往来的英国前殖民地之间的松散联盟。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共和国,一个时常充满活力的整体。然而,在美国内部,主权仍然由各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分享;在联邦政府内部,无论怎样,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之间也截然分立,且常常处于相互冲突之中。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方面,正如法学家爱德华·考文(Edward Corwin)所说,美国宪法是“对斗争的公开邀请”(“open invitation to struggle”)。①由于联邦各州和联邦政府各部分的集体情感的力量,这种斗争经常关系到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第三个特点与众所周知的美英特殊关系相关,这不是因为美英关系提供了一个可类比的参照物或可效仿的样板,而是因为美英关系显示,一个霸权国和一个崛起中的竞争者之间既可能发生冲突,也可能形成妥协和融合。大约在1890-1910年,随着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从合作转向敌视,英国和美国的关系从冲突转向友好。在1920-1930年,美国成为霸权国,而此时导致两国之间敌对和冲突的因素完全被协商合作所代替,在这种协商合作之中,美英两国以及其他国家追求共同利益而非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个例子给中美两国走出现在的关系状态,寻找替代关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编辑推荐
《力量与克制:中美关系的共同愿景》:美国研究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