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雍繁星 等 著 页数:5210
Tag标签:无
前言
本卷所选是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具有通论性质的论文。这里所说的“通论”有两种含意。第一是指从整个编辑体例来讲。无法纳入按历史分期所选编的各卷中的论文,第二是这些论文所讨论的大都是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具有宏观理论方法性的问题和某些比较重要的具有跨时代特征的古典文学现象。从这些论文中,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看到20世纪以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总的发展进程和研究特点。 攒陸质来讲。选人本卷中的文章大体可分为四组主题。第一组是几篇20世纪早期到中期的学人关于中国古典文学新认识的文章。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一时段古代文学研究的主导性的思想潮流以及其发展阶段的变化。按时间先后来讲,我们可以把这一组文章再细分为三种类型,大体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文章代表了20世纪初学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看法。
内容概要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论文选》包括《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选:通论卷》、《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选:先秦卷》、《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选:汉代卷》、《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选:魏晋南北朝卷》、《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选:隋唐五代卷》、《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选:宋代卷》、《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选:明代卷》、《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选:清代卷》、《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选:近代卷》、《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选:辽金元卷》。 共10卷,约500万字,所选论文限制在2000年以前去世学者的优秀文章,按历史分期分为:通论卷、秦代卷、汉代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辽金元卷、宋代卷、明代卷、清代卷、近代卷,从这些论文中,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以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发展进程和总的研究状况,是文史研究人员特别是中文师生难得的资料参考书。
书籍目录
《通论卷》目录:前言(赵敏俐)/1《论文杂记》序(刘师培)/1南北文学不同论(刘师培)/27文学小言(王国维)/33文学总略(章太炎)/37文学革命论(陈独秀)/42文学革新申义(傅斯年)/45翻译文学与佛典(梁启超)/53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78诗学总论(吴宓)/133孟姜女故事研究(顾颉刚)/144试从文体的演变说明中国文学之演变趋势(郭绍虞)/172文学观念与其含义之变迁(郭绍虞)/182歌谣的起源与发展(朱自清)/193诗的歌与诵(两篇)(俞平伯)/230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朱光潜)/248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朱光潜)/260古优解(冯沅君)/266学艺史的叙解方法(罗根泽)/308文学的历史动向(闻一多)/317《古诗纪》补正叙例(逯钦立)/321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宗白华)/347中国诗与中国画(钱钟书)/359通感(钱钟书)/379三十年来中国文学新资料发现记(郑振铎)/389对于编写中国文学史的几点意见(游国恩)/412文学史讨论中的几个问题(何其芳)/421研究古典文学与批判继承遗产(胡念贻)/444敦煌变文研究(王重民)/472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程千帆)/504《先秦卷》目录:前言(檀作文)/1六诗说(章太炎)/1论《老子》作于战国之末(梁启超)/4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王国维)/6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王国维)/22屈子文学之精神(王国维)/26《春秋左氏传》时月日古例考(刘师培)/29《列子》伪书考(马叙伦)/41诗经序传笺略例(黄侃)/48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胡适)/60《诗三百篇》言字解(胡适)/65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郭沫若)/68《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顾颉刚)/87《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顾颉刚)/129苟卿考(钱穆)/157《诗经》中“止”字的辨释(于省吾)/163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朱东润)/171比兴(朱自清)/200汤祷篇(郑振铎)/237论《卜居》、《渔父》为屈原所作(陈子展)/257说鱼(闻一多)/267《九歌》古歌舞剧悬解(闻一多)/281伏羲考(闻一多)/300楚辞女性中心说(游国恩)/347由《墨子》引经推测儒墨两家与经书之关系(罗根泽)/355周代大武乐考释(高亨)/370《易传》探源(李镜池)/393为屈子庚寅日生进一解(姜亮夫)/419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浦江清)/427历史文物的新出土与屈原生年月日的再探讨(汤炳正)/452《诗经》恋歌发微(孙作云)/469《商颂》考(杨公骥)/499《左传》的真伪和写作时代问题考辨(胡念贻)/518《汉代卷》目录:前言/1汉志诗赋略广疏(段凌辰)/1论汉代的辞赋——辞赋产生之社会根源的分析与说明(沛清)/4l汉赋研究——汉代文学史之一篇(朱杰勤)/50汉赋之双轨(蒋天枢)/69读《两都赋》偶记(俞士镇)/86汉赋与古优(冯沅君)/89司马相如赋论(万曼)/103司马迁赋作的评价(赵省之)/116汉赋的思想与艺术(郑孟彤)/126汉三大乐歌声调辨(朱希祖)/142汉魏乐府(梁启超)/153乐府源流(续)(黄穆如)/191乐府清商三调讨论(黄节朱自清)/212乐府的诙谐性(萧涤非)/220东汉乐府与乐府诗(张长弓)/226乐府歌辞的拼凑和分割(余冠英)/249论《陌上桑》(游国恩)/256西汉歌舞剧巾舞《公莫舞》的句读和研究(杨公骥)/263汉大曲管窥(丘琼荪)/277“相和歌”曲调考(逯钦立)/290古乐府艳歌之演变(齐天举)/312苏李诗辨证(陈仲子)/324《古诗十九首》考证(隋树森)/339班婕妤怨歌行辨证(古直)/350五言诗起源说评录(罗雨亭)/354五言诗成立的时代问题(游国恩)/375七言诗之起源及其成熟(罗根泽)/394七言诗起源新论(余冠英)/429柏梁台诗考证(游国恩)/446论《古诗十九首》(马茂元)/466太史公行年考(王国维)/483太史公解(朱希祖)/497文学史上之司马迁(李长之)/504史记体例溯源(程金造)/524试论司马迁的散文风格(苏仲翔)/545司马迁是怎样写历史人物的传记的——从“实录”到典型化(季镇淮)/563试论司马迁《史记》中的语言(殷孟伦)/571西汉文论概述(段凌辰)/587新序试论(赵仲邑)/597论《吴越春秋》为汉晋问的说部及其在艺术上的成就(陈中凡)/612汉镜铭文学上潜在的遗产(陈直)/628《魏晋南北朝卷》目录:序(曹旭)/1从建安文学到隋统一的文学(曾毅)/1魏晋文学之变迁(刘师培)/20宋齐梁陈文学概略(刘师培)/48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77跋张为骐论《孔雀东南飞》(胡适)/87诗人吴均(朱东润)/89六朝诗学之流变(刘永济)/101《胡笳十八拍》作于刘商考(罗根泽)/116孔雀东南飞(郑振铎)/122《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序(审查报告)(黄节)/123魏晋风流与私家园林(吴世昌)/126永明声病说(郭绍虞)/149《桃花源记》旁证(陈寅恪)/165东晋南朝之吴语(陈寅恪)/173南朝乐府中的故事与作者(罗根泽)/177从永明体到律体(郭绍虞)/207读《颜氏家训?后娶篇》论南北嫡庶身分的差异(唐长孺)/217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宗白华)/226论南朝文学(陈钟凡)/239梁书刘勰传笺注(杨明照)/256宫体诗的自赎(闻一多)/276《中古文学系年》序例(陆侃如)/285文人与酒(王瑶)/287徐庾与骈体(王瑶)/302阮嗣宗《咏怀》诗初论(沈祖菜)/321曹植与五言诗体(缪钺)/339左太冲《咏史》诗三论(程千帆)/345漫谈《孔雀东南飞》古诗的技巧(俞平伯)/351略谈“孔雀东南飞”(俞平伯)/356读抱朴子推论南北学风的异同(唐长孺)/358分析《水经》和《水经注》作者的纷歧问题(汪辟疆)/379钟嵘生卒年代考(王达津)/391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新释(缪钺)/395《谢灵运诗选》前言(叶笑雪)/411洛阳伽蓝记校注序(范祥雍)/424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郭沫若)/444论宫体诗的问题(胡念贻)/452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郭沫若)/463《兰亭序》的真伪驳议(高二适)/488徐陵为“律诗”首创人说(顾学颉)/496如隐堂本《洛阳伽蓝记》校记(管雄)/507刘勰卒年考(李庆甲)/543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王元化)/551刘勰的文学起源论与文学创作论(王元化)/567文心雕龙新书跋尾(王利器)/585新《文选》学刍议(屈守元)/598关于《木兰诗》的著录及其时代问题(齐天举)/606陶渊明诗显晦(钱钟书)/619《文心雕龙》的时代风格论(詹镆)/623从《雪赋》、《月赋》看南朝文风之流变(曹道衡)/632刘孝标及其《世说注》(萧艾)/642宫体诗与《玉台新咏》(沈玉成)/664自序(刘汝霖)/679北朝文学六考(曹道衡)/681《隋唐五代卷》目录:前言/1隋代文学是北朝文学的尾声还是唐代文学的先驱?(汪之明余冠英)/1读《全唐诗》发微(刘师培)/4唐人五七绝诗之研究(陈斠玄)/7说唐诗的醇美(傅庚生)/18唐诗与意象(陈植锷)/27宫体诗的自赎(闻一多)/53四杰(闻一多)/61论陈子昂的文学精神——纪念陈子昂诞生一千三百周年(刘大杰)/6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程千帆)/76初唐七律音韵风格的再考察(赵谦)/89从盛唐诗歌看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的关系(马茂元)/103王维的政治生活和他的思想(陈贻焮)/110盛唐七绝刍议(陈贻焮)/117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崔宪家)/141李白的文艺造诣与谢脁(李长之)/146李太白氏族之疑问(陈寅恪)/151李白两人长安辨(稗山)/154李白家世考异(詹镆)/162李白《蜀道难》本事说(詹镆)/172李杜诗之比较(胡小石)/18l情圣杜甫(梁启超)/187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郭绍虞)/198诗歌史中的双子星座(郭沫若)/225-个醒的和八个醉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札记(程千帆)/228《长恨歌》笺证(陈寅恪)/241韩愈及其门弟子文学论(罗根泽)/274论“以文为诗”(朱自清)/287唐代法家诗人刘禹锡(萧涤非)/293温庭筠生平的若干问题(王达津)/309词的起原(胡适)/319词体之演进(龙沐勋)/328令词出于酒令考(夏承焘瞿禅)/361李后主评传(唐圭璋)/363唐人小说在文学上之地位(汪辟疆)/370唐传奇作者身分的估计(冯沅君)/378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王国维)/387敦煌的俗文学(郑振铎)/392唐代俗讲考(向达)/423唐代“音乐文艺”研究发凡(任半塘)/442《宋代卷》目录:序(诸葛忆兵)/1清真先生遗事(王国维)/1宋江三十六人考实(余嘉锡)/17北宋诗话考(郭绍虞)/77论梅尧臣的诗(朱东润)/101南宋词之音谱拍眼考(任二北)/111宋朝说话人的家数问题(孙楷第)/135两宋词人与诗人与道学家(陈子展)/145姜石帚非姜白石辨(夏承焘)/151令词出于酒令考(夏承焘瞿禅)/155姜白石议大乐辨——白石道人遗事考之一(夏承焘)/158论词之作法(唐圭璋)/164柳永事迹新证(唐圭璋)/183李清照事迹作品杂考(王仲闻)/193两宋词风转变论(龙榆生)/219论填词可不必严守声韵(詹安泰)/236宋词风格流派略谈(詹安泰)/246“词”的原始与形成(姜亮夫)/253总论词体的特质(缪钺)/274论姜夔词(缪钺)/276张孝祥世系、里贯考辨(宛敏灏)/286苏轼在宋代文学革新中的领袖地位(姜书阁)/301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吴世昌)/313李清照论(李长之)/321宋诗选注序(钱钟书)/340从山谷诗的艺术特点谈到“江西诗派”(匡扶)/356西昆诗派述评(程千帆)/364陆游及其创作(程千帆)/373“别才”和“别趣”——《沧浪诗话》的创作论和鉴赏论(吴调公)/388黄庭坚诗论再评价(吴调公)/398《陈与义集校笺》前言(白敦仁)/415宋初诗坛及“三体”(白敦仁)/426南宋《江湖前、后、续集》的编纂和流传(胡念贻)/434梦窗词:梦幻的窗口(陶尔夫)/447晏几道梦词的理陛思考(陶尔夫)/463放翁词论(喻朝刚)/478宋诗的分期及其标准(陈植锷)/492试论王禹偁与宋初诗风(陈植锷)/506《辽金元卷》目录:辽文学(顾敦镖)/1元遗山论诗绝句(郭绍虞)/25读《遗山乐府》(沈祖)/36元西域人华化考(陈垣)/43宋亡后仕元之儒学教授(周祖谟)/71元杂剧里的八仙故事与元杂剧体例(石兆原)/90元杂剧及其时代(朱东润)/116戏曲考原(王国维)/141元剧之文章(王国维)/157南北戏曲概言(吴梅)/162元代“公案剧”产生的原因及其特质(郑振铎)/169论元人所写商人、士子、妓女间的三角恋爱剧(郑振铎)/186宋金元戏剧搬演考(钱南扬)/202南戏与北剧之交化(凌景埏)/212元代壁画中的元剧演出形式(周贻白)/234侯马董氏墓中五个砖俑的研究(周贻白)/239元人杂剧的本色派和文采派(王季思)/244读曲小记(一)(胡适)/267再谈关汉卿的年代(胡适)/272从性格上出戏兼及关汉卿创造的理想性格(李健吾)/275关汉卿笔下妇女性格的特征(戴不凡)/284《西厢记》艺术上的批判与其作者的性格(郭沫若)/311《西厢记》叙说(王季思)/316王实甫生平的探索(冯沅君)/330《琵琶记》中的蔡伯喈(董每戡)/338赵五娘的悲剧(戴不凡)/350散曲之研究(任二北)/364词话考(孙楷第)/431《明代卷》目录:前言(雍繁星)/1何心隐及其思想(容肇祖)/1明代的文人集团(郭绍虞)/36明代文人结社年表(郭绍虞)/91何景明批评论述评(朱东润)/100中国戏曲声腔的三大源流(周贻白)/107明代南戏五大腔调及其支流(叶德均)/126明代初、中期北杂剧的盛行和衰落(黄芝冈)/172谈吴江派(钱南扬)/194论吴江派和汤沈之争(邵曾祺)/213杂谈《牡丹亭?惊梦》(俞平伯)/227《水浒传》考证(胡适)/236《水浒》英雄的绰号(王得器)/281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陈寅恪)/309西游记的演化(郑振铎)/313《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吴晗)/339三言二拍源流考(孙楷第)/370《三言》序的作者问题(陆树奋)/404冯梦龙之生卒年(王重民)/416明代的时曲(郑振铎)/418《清代卷》目录:前言(汪龙麟)/1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刘师培)/1顾亭林先生学侣考序(谢国桢)/5性灵说(郭绍虞)/8论《圆圆曲》(姚雪垠)/39论八股文(周作人)/59清代骈体文的复兴与考据学(马积高)/62纳兰成德传(张荫麟)/72纳兰性德年谱(张任政)/99清代雅俗两种文化的对立、渗透和戏曲中花雅两部的盛衰(马积高)/135文学批评家李笠翁(胡梦华)/145李渔戏剧论综述(朱东润)/155李笠翁朋辈考传(顾敦镖)/168焦竑及其思想(容肇祖)/228论《长生殿》的思想性(程千帆)/263论《长生殿》的思想(续完)(程千帆)/274校点《桃花扇》新序(方霞光)/283论《桃花扇》的“余韵”(董每戡)/290《好逑传》之最早的欧译(陈受颐)/306辨伪举例(胡适)/335略谈《聊斋志异》的反封建反科举精神(聂绀弩)/342吴敬梓及其社会观(吴景贤)/354论《儒林外史》的结构(王璜)/374《红楼梦》评论(王国维)/382《红楼梦》考证(改定稿)(胡适)/399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胡适)/428《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蔡孑民)/437《红楼梦》悲剧之演成(牟宗三)/441《红楼梦》试论(陈觉玄)/459贾宝玉的出家(张天翼)/475《红楼梦》简论(俞平伯)/506论《红楼梦》(何其芳)/519《近代卷》目录:前言(汪龙麟)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1评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先骕)/58从鸦片战争到“五四”的社会背景和文学概况(李何林)/75中国近代文学的社会基础及其特征(陈则光)/89林纾的翻译(钱钟书)/102近代诗人述评(汪辟疆)/124龚定庵思想之分析(钱穆)/148龚自珍简论(季镇淮)/164读郑珍的《巢经巢诗》——谈五七言诗体的运用问题(缪钺)/174王韬和他的文学事业(陈汝衡)/179近代中国民族诗人黄公度(葛贤宁)/187论黄遵宪的新派诗(质灵)/204晚清诗人黄遵宪(王瑶)/212梁任公先生(郑振铎)/221诗僧曼殊——尚留微命作诗赠——有怀末句(丁丁)/245章太炎的文章论(周振甫)/260章太炎文学简论(任访秋)/270近代女革命诗人秋瑾(肖善因)/286台湾诗人丘仓海评传(梁国冠)/293关于伪《石达开遗诗》(阿英)/315南社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徐蔚南)/318戏曲的更新(杨世骥)/322二十年来之新剧变迁史(鸿年)/343包公传说(赵景深)/353欧阳予倩和红楼戏(曲六乙)/369川剧作家赵熙及其《情探》(冬尼)/375黄吉安剧作初探(席明真)/388今日中国之小说界(节录)(志希)/398《龙图公案》与《三侠五义》(王虹)/401关于《儿女英雄传》(孙楷第)/412《花月痕》作者之思想(刘欧波)/423《花月痕》的作者魏秀仁传(容肇祖)/431《海上花列传》序(胡适)/441与《儒林外史》有连续性的三部小说(王璜)/457李伯元作品的思想倾向是进步的(海孺)/465略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剑奇)/471关于《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严薇青)/476《孽海花》(增订本)前言(张毕来)/490评《孽海花》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徐梦湘)/497谈鸳鸯蝴蝶派小说(徐佩珺)/508
章节摘录
工部表情的好诗,绝不止前头所举的这几首(无论古近体);我既不是做古诗的选本,只好从略;还有些属于别种表情法的,下文另讲。但我们要知道,这种表隋法。可以说是杜工部创作;最少亦要说到了他才成功;所以他在我们文学界占的位置。实在不同寻常;同时高岑王李那些大家,都不能和他相提并论。后来这种表隋法,虽然好的作品不少,都是受他影响,恕我不征引了。 别的我虽然打定主意不征引,独有元微之悼亡的七律三首,我不能不征引。因为他是这一类的表情法,却是杜工部以外的一种创作: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育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三首诗所表的情感之浓挚。古人后人都有的;但他用白话体来做律诗,在极局促的格律底下。赤裸裸把一团真隋捧出,恐咱连杜老也要让他出一头地哩。 五回荡的表情法(二) 回荡的表情法,用来填词,当然是最相宜;但向来词学批评家,还是推尊蕴藉。对于热烈盘礴这一派,总认为别调。我对于这两派,也不能偏有抑扬(其实亦不能严格的分别)。但把回肠荡气的名作,背几阕来当代表。 初期的大词家.当然推李后主。他是一位“文学的亡国之君”,有极悲痛的情感。却不敢公然暴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