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发展援助概论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李小云 等编著  页数:346  
Tag标签:无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后重建工作成为当时全球众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以难民救助和战后重建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发展援助开始成为国际关系和合作的重要形式。这一时期,以美国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为代表的国际双边援助,以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相继成立为重要标志的国际多边援助,以英国牛津饥荒委员会(Oxfam,简称乐施会)和国际关怀组织(CAREInternational)为代表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共同掀开了大规模制度化国际发展援助行动的序幕,国际发展援助体系开始形成,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国际发展援助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发展干预手段,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发展援助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越来越多的国际双边援助机构、国际多边援助机构和国际非政府机构等参与到国际发展援助事务的运行过程中,国际援助主体不断增加,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国家也加入援助国的行列;国际发展援助的方式不断完善,项目援助、方案援助和预算援助等各具特点和优势的援助方式的出现促进了援助效果的改善;国际发展援助规模不断扩大,通过财政援助、技术援助、粮食援助和债务减免等不同的援助途径,资金、技术、粮食等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国际发展援助领域不断调整和扩大,涉及经济建设、农业、缓贫、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国际发展援助目标不断转变,从最初的经济恢复到缓贫和可持续发展等,尤其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提出,使国际发展援助目标更加综合和全面;国际发展援助逐渐呈现出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基本特征,国际发展援助合作不断加强,国际发展援助效率不断改善,在消除贫困、改善环境、能力培训、提高社会治理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197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通过第一个援华战略,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接受多边发展机构的发展援助,此后中国逐步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等开展合作。1981年,中国与澳大利亚政府签署了第一个双边发展合作协议——《中澳技术合作促进发展计划协定》,标志着中国政府开始接受双边发展援助,中国政府先后与英国(1981年)、意大利(1981年)、加拿大(1982年)、联邦德国(1982年)、比利时(1983年)等国签订双边发展合作总协定或议定书,中国还与荷兰(1986年)、新西兰(1989年)、挪威(1996年)签署了无偿援助的双边框架协议,与瑞典(1985年)、卢森堡(1993年)等国有不定期的发展合作关系。在过去的30年里,国际发展援助对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国际援助机构通过优惠贷款等形式为中国引入大量的发展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资金缺乏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工农业基础设施。此外,国际发展援助通过技术援助和项目援助等形式,在中国缓贫、性别平等、环境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实施发展项目的同时,还为中国带来许多新的发展思想和理念,如参与式发展、权利与发展、性别与发展等,这对于中国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模式的创新都产生影响。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外援助的力度和规模。国际发展援助行动蓬勃发展,对国际发展援助的研究也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在很多国家,国际发展援助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国际发展援助的专著也非常多;但是在中国,虽然国际发展援助实践在30年前就开始进入中国,但是长期以来对国际发展援助的研究却较少关注,国内对国际发展援助的关注更多地从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发展项目干预等视角出发,对于国际发展援助实践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在华国际发展援助项目的运作和效果,而在大学里很少有专门系统讲授国际发展援助的课程和相关培训。随着中国对外援助规模的扩大,不仅需要了解国际发展援助的历史和演变,从中吸取国际发展援助政策和实践经验,也需要培养大量国际发展援助的研究和实践人才。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际发展援助体系仍然是以西方援助为主体,在现代化理论推动下的西方发展援助从一开始就承担着推广西方发展道路的任务,具有干预性的特点,尤其是近些年来发展援助越来越强调“良政”和“善治”,其干预色彩更重,并且西方发展援助往往带有附加条件,因而援助有效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中国的发展援助和西方发展援助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中国的发展援助以不带任何政治条件、严格尊重受援国主权、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争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基本宗旨,是中国对外交往和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途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参与执行众多国际发展援助机构的对华援助项目,并于1998年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发展专业,在普通发展学中讲授国际发展援助的内容。2008年开始设立DevelopmentStudies国际研究生专业,在中国开始招收国际发展专业的国际研究生。为了推进中国发展专业的发展,人文与发展学院从2004年开始组织编写发展专业教材,本书就是其中的一本,旨在系统地介绍国际发展援助的发展历程、方式和管理、效果和评价、发展援助机构、国际对华援助以及中国对外援助等具体内容。本书的编写经过了编者的多次讨论,结合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几易其稿,终于形成现在的框架和内容。本书的内容主要来自国外出版的有关国际发展援助的书籍、论文和研究报告,以及国内研究者的著作和论文。本书的主体内容是引用的,并非编者的原创,由于作为教材编写的文字要求,编者没有对每一个引用之处都作注明,特此说明!对此,我们对于被引用文献的作者一并表示感谢。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英国国际发展部中国代表处的资助,英国国际发展部东亚代表处主任AdrianDavies先生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关注,本书出版还得到了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受时间、知识和经验等各方面的限制,书中一定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纰漏之处,敬请读者提出修订建议。本书的观点不代表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等给本书提供出版资助的单位的观点,也不代表本书编者所在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观点。

内容概要

  国际发展援助逐渐成为重要的发展干预手段,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国际发展援助成为国际发展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书系统介绍了国际发展援助的发展历程、方式和管理、效果和评价、发展援助机构、国际对华援助以及中国对外援助等具体内容,是中国国内第一本对国际发展援助进行系统介绍的专业图书。

作者简介

李小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部委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中国农村社会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农村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中国民促会理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国际发展援助概述 第一节 国际发展援助系统  一 国际发展援助的定义  二 国际发展援助的目标  三 国际发展援助的分类  四 国际发展援助体系  五 国际发展援助的资金来源 第二节 国际发展援助的产生及其演化  一 国际发展援助的早期阶段(“二战”前)  二 国际发展援助的兴起(“二战”后至1950年代末)  三 国际发展援助的发展阶段(1960年代)  四 国际发展援助的深化阶段(1970年代)  五 国际发展援助的结构调整阶段(1980年代)  六 国际发展援助的深化调整阶段(1990年代)  七 国际发展援助的回归阶段(2000年以来) 第三节 国际发展援助的总体特征及发展趋势  一 国际发展援助的绝对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相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  二 援助国之间的差异性巨大  三 中低收入以下国家是国际发展援助的重点援助对象  四 亚非拉地区是国际发展援助的重点援助地区  五 社会基础设施与服务已经成为国际官方发展援助的最主要领域  六 债务减免成为国际官方发展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 新兴援助国成为国际发展援助体系的重要力量  八 国际发展援助体系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第二章 国际发展援助的理论 第一节 国际发展援助主要理论介绍  一 国际政治学视角的国际发展援助理论  二 发展经济学视角的国际发展援助理论 第二节 国际发展援助的理论框架  一 “二战”后至1950年代末的国际发展援助框架  二 1960年代的国际发展援助框架  三 1970年代的国际发展援助框架  四 1980年代的国际发展援助框架  五 1990年代的国际发展援助框架  六 2000年以来的国际发展援助框架第三章 国际发展援助的方式 第一节 财政援助、技术援助、粮食援助、债务减免  一 财政援助  二 技术援助  三 粮食援助  四 债务减免 第二节 项目援助、方案援助和预算援助  一 项目援助  二 方案援助  三 预算援助第四章 国际发展援助管理 第一节 国际发展援助的决策管理  一 双边国际发展援助的管理机构  二 援助方援助政策的制定  三 国别援助战略的制定 第二节 国际发展援助的执行管理  一 项目援助的周期管理  二 方案援助周期管理第五章 国际发展援助的效果 第一节 发展援助效果概述  一 国际发展援助效果的内涵  二 有效援助的行动 第二节 国际发展援助效果的评估指标体系  一 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评价体系  二 《巴黎宣言》援助实效性评估指标体系  三 亚洲开发银行的发展援助效果评价体系 第三节 国际发展援助的效果及其发展趋势  一 从受援方角度看国际发展援助效果  二 从援助方角度看国际发展援助效果  三 国际发展援助效果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六章 国际发展援助机构 第一节 多边发展援助机构  一 联合国系统  二 金融机构  三 专业组织 第二节 双边发展援助机构  一 欧盟(EU)  二 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   三 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  四 德国联邦经济与合作发展部(BMZ)   五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   六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  七 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AusAID)  八 新西兰发展署(NZAID)  第三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  一 乐施会(国际/香港)  二 国际行动援助  三 英国救助儿童会第七章 国际对华发展援助 第一节 国际对华发展援助的概况  一 国际对华发展援助的历史沿革  二 国际对华发展援助的机构  三 国际对华发展援助的不同阶段 第二节 国际对华发展援助的特点及趋势  一 国际对华发展援助的特点  二 国际对华发展援助的未来趋势 第三节 国际对华发展援助的主要影响  一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二 引进新的发展思想和理念  三 推动中国缓贫工作  四 开展环境与生态保护  五 促进性别平等  六 培育中国公民社会组织9第八章 中国对外发展援助 第一节 中国对外援助概况  一 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情况  二 中国对外援助的管理体系  三 中国对外援助的方式和内容  四 中国对外援助的成果与挑战 第二节 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沿革  一 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调整  二 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阶段  三 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特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三 国际发展援助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国际发展援助分为不同的类型。通常最常见的划分标准主要有四种,分别为按照援助动机、援助主体、援助内容、援助形式四种标准。尽管不同标准划分的援助类型各不相同,但相互之间并不相互冲突,而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关系,同一个援助项目可以同时进行多种不同标准的分类。(一)按援助动机划分根据援助的动机,可以将国际发展援助分为战略性援助、发展性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战略性援助,是指援助国从其自身特定的政治、经济、国家安全等战略利益出发,提供的有条件的,或隐含条件的援助类型。如美国对外援助的三条基本原则,就是要遵循“国家安全”、“解决全球性问题”和“输出价值观”,其在2008年俄格冲突之后紧急援助格鲁吉亚10亿美元,就属于此类援助。发展性援助,是旨在帮助受援国解决其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援助,如减贫、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供给、环境保护等。目前,发展性援助多为多边援助,由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负责进行。尽管发展性援助同样嵌入了援助国或多或少的战略性政治经济等目标,但主要还是旨在解决受援国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为主。人道主义援助,通常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对受援国在遭受重大灾难性事故或战争时,为受害民众提供的以维持基本生存保障为目的紧急援助,这类援助通常不附加任何政治或经济的外在条件,出于纯粹的人道主义动机。

编辑推荐

《发展学专业系列教材•国际发展援助概论》:发展学专业系列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际发展援助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本书对国际发展援助进行了详细和有深度的介绍,比较全面,是研究国际发展援助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   作为该领域的还是不错的,书中还参考了本人的研究成果,很荣幸。
  •   一直想买的书。如愿以偿。很好。
  •   还没仔细读,真应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话。大致翻看了一下,论述较为全面,这个专业目前在国内应该算新兴专业,可供借鉴的资料不多。本书能概论国际发展援助,已经很不错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