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俞可平 编 页数:444
前言
2008年,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在原先《中国政府创新年度报告》的基础上,首次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了《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像原先的《报告》一样,《蓝皮书》面世后也受到了读者和政府部门的普遍欢迎,不久即被编人《领导干部决策参考系列》再度发行。首本政府创新的蓝皮书出版后,编委会曾经就是否适当改变一下蓝皮书的风格和内容,进行过专门的讨论。一些读者和编者认为应当相对固定若干主题,每年围绕这些主题组织文章。但多数编者认为,根据现实的变化每年变换一个主题,同时也兼顾到其他重要的政府创新,既可抓住重点,又可照顾一般,不妨照此风格编几年再说。因此,今年的《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仍将保持原来的风格,由主题报告、创新案例、政策法规、国外政府创新和数据资料五个部分组成,以体现理论与实践、现状与趋势、国内与国外、政策与法规相结合的编辑宗旨。 按照既定的编辑体例,一年一度的“主题报告”便是《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的核心和灵魂。主题的确立既要考虑中央的政治发展战略,又要考虑地方政府的改革实践,还要考虑社会各界,包括政治学界的关注热点。我们将“科学发展观与政府创新”确定为本年度的研讨主题,是因为:第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社会的科学发展,是目前举国上下的头等大事。第二,科学发展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政治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政府创新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第三,科学发展必然导致政府体制的改革创新,也只有政府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的保障。第四,政府创新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只有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府创新,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经济和政治进步。因此,科学发展与政府创新密不可分,以政府创新促进科学发展,也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人的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政治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的配套改革、可持续发展等,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内容概要
本蓝皮书以“科学发展观与政府创新”为主题,不仅系统地梳理了2008~2009年度中国政府创新理论的相关研究,而且结合第四届中国政府创新奖的获奖项目,重点介绍了国内政府创新的若干典型案例。蓝皮书还收集了政府创新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介绍了国外政府创新的理念和案例。本书附录部分收集了2008年度政府创新的大事记和若干重要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俞可平,政治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哲学和政治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名誉博士。现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基本观点研究”课题首席专家、“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研究与奖励计划”总负责人,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校教授,曾任联合国创新咨询专家,台湾东华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德国自由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哲学、中国政治、比较政治、治理与善治、全球化、公民社会、政府创新。发表《民主与陀螺》等著作40余本,在《中国社会科学》、《新政治科学》(美国)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用中英文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书籍目录
主题报告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政府创新:进展与前景 人类发展与权利保障——以“人类发展”为评判社会发展进程的标准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政府改革与创新:基于文献的分析 可持续发展中的政府创新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创新与展望 科学发展与社会综合治理创新 我国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创新与完善创新案例 案例一 江苏省公安厅:执法告知服务制度 案例二 浙江省义乌市总工会:“义乌工会社会化维权”模式 案例三 黑龙江省伊春市: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案例四 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办事处:社区民间组织管理体制改革 案例五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政府: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案例六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委: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案例七 广东省深圳市监察局: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案例八 上海市南汇区惠南镇:公共预算制度改革 案例九 北京市委、市政府:社会建设领导体制改革 案例十 四川省成都市:农村土地流转试验 案例十一 江苏省江阴市:幸福江阴指数 案例十二 浙江省杭州市:“综合考评” 案例十三 大部制改革新动向 案例十四 省管县体制改革 案例十五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案例十六 社会综合治理创新若干案例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与政府创新 重要政策文献 政策法规创新要目 国外政府创新 国际金融机构开放性的抗争历程与启示 让法律运转起来:实施的挑战 环境治理的一种新范式:以提高透明度为视角附录A 中国政府创新年度数据附录B 中国政府年度创新大事记(2008年度)后记
章节摘录
2008年,政府创新的“路径图”更为清晰。除了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总体性指导方案被提出外,这也得益于“解放思想”运动在许多省市的发起以及以“2020年”为时间目标制订出的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改革时间表。 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被称为第三次“解放思想运动”,其发生的背景是十七大的召开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解放思想一直被看做中国发展的重要经验。1978年的“真理大讨论”确立了实践标准,打破了对个人和旧观念、旧体制的盲目迷信;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关于市场与计划的争论,确立了“三个有利于标准”,肯定了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经过30年的发展,这次思想解放所针对的核心问题和参与讨论的群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社会政治如何发展以适合人民群众的要求成为讨论的中心话题,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多元社会阶层的参与也使得这次思想解放讨论不再局限于官方和学界,更具有广泛性。 这次思想解放是2008年初在广东省开启的,湖南、重庆、云南等省市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进来,从而在全国形成了一股潮流。当然,由于中央方面没有明确的号召,所以各个地方党政领导人对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理解存在着差别,措施的强度也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找到各地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两个共同的基本特点:一是都强调要与时俱进,顺应民意,主动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渠道来了解社会的要求,吸纳社会的建议意见,从而使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成为思想解放的重要方式;①二是都强调要积极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建设和政治建设。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曾经说,前两次解放思想偏重于还利于民,这一次解放思想在继续注意还利于民的同时更偏重于还权于民。要推进社会建设和政治建设,不仅要继续保持经济的增长,还要合理地调整现有的利益格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