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叶汝贤 页数:全三册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叶汝贤先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几十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唯物史观、人道主义历史观等领域,颇有建树。本书所收之论文,集中展示了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唯物史观的发展趋势和创新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等方面的成就,如《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发展趋势》等文章,都体现了叶先生多年来在精心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所张扬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神和“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学术典范。
作者简介
叶汝贤,1936年生,广西合浦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首任所长,中山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哲学组评委、广东哲学学会会长、《现代哲学》杂志社社长,出版有Ⅸ唯物
书籍目录
叶汝贤自选集(一):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德意志意识形态》制定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 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晚年历史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关于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若干问题 与时俱进:可能性与现实性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之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当代创新 唯物史观的发展趋势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1919~1937年)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多方面展开(1937~1949年)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建 改革开放和哲学观念的变化 中国改革的价值选择 “摸着石头过河”——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模式 发展观的发展与30年中国改革主题的转换 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本质 后发型国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坚定不移地坚持生产力标准 社会科学越来越直接地转化为生产力 公民社会、公民精神和集体行动 未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附录 唯物史观开创了人类思想史的新时代——叶汝贤先生学术思想精要 叶汝贤自选集(二):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叶汝贤自选集(三):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
章节摘录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的革命变革。这一革命是何时实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哪些著作可以作为实现这一革命的标志?这些问题,是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的一个关键,又是关系到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特点的重大问题。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标志。一般地说《共产党宣言》标志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可以的。但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也以《共产党宣言》为标志,就不确切了。这一著作虽然深刻体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行动纲领,它直接论证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问题,它主要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而学术界许多人(包括主张《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标志的人)又认为,《哲学的贫困》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已经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这就令人费解:为什么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标志,而要用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作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没有这一理论基础的确立,决不会有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应该说,早在《共产党宣言》之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产生,《共产党宣言》只不过是贯彻这一新世界观的最光辉的文献罢了。
后记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谈到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其中一个就是唯物史观。可以说,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总是同马克思联系在一起的。用马克思的名字来命名这个伟大学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的思想都是他个人的成就,而与其他人无关。恰恰相反,它是在吸收了前人和同时代的许多人的思想而发展起来的。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就是恩格斯。他不仅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和马克思进行过共同的研究,合作撰写或者出版了著作;而且还在后来同马克思的思想交流中,在马克思的遗稿的整理中对唯物史观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发挥了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恩格斯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中也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想全面深入地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就必须广泛深入地把握恩格斯在有关问题上的思想。可以说,不深入地、历史地把握恩格斯就不可能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就是我在论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为什么论述恩格斯的思想的最主要的理论缘由。在《叶汝贤自选集》的写作过程中,对我支持的人很多,尤其是中山大学李萍副书记、徐俊忠教授、王晓升教授等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其中,要特别感谢李萍副书记,是她几次将我从病危中挽救过来。正因为他们的帮助,才使得《叶汝贤自选集》更顺利地付梓。《叶汝贤自选集》终成此稿也得到了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的全体同志的支持。《叶汝贤自选集》也属于马哲所所有同志的劳动成果。另外,在此,对其他所有帮助过我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辑推荐
《叶汝贤自选集(套装全3册)》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