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杨光飞 页数:374
前言
家族企业和家庭、家族等亲缘共同体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华人家族企业里,这种联系可能更为密切,因而可以说,这是社会学里绝好的选题,但为什么至今对此很少有人关注? 和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相比,在社会学领域里,家族企业反而成了比较边缘的选题,以至于国内至今尚未查到一篇以家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博士论文?反观之,倒是有不少经管类学者对家族企业做出了较为出彩的研究,却又大都借助于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支援,如社会资本理论、信任理论、权威理论等。 这似乎有点让人费解。社会学研究家族企业尤其是本土学者研究华人家族企业应该有着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未转化为一种竞争优势。而凭此断言社会学学者缺乏现实敏锐感显然有点武断,在我把家族企业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时,我一直心存狐疑:为什么这么好的“社会事实”被众多社会学的才子(才女)忽略了?抑或是其他方面让他们望而却步?艰辛地做完论文后才恍然有悟:应该是有不少社会学的同仁尝试研究这个问题,但是两个环节可能让他们退却了。其一,是家族企业的研究进入问题。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显然必须亲临现实获取真实材料,不然就只会在家族文化这样的表面现象上转圈圈,但我们知道,家族企业是个相对封闭的私域,不同于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要想深人其里,获取一些有价值的资料,绝非易事。而对于华人家族企业研究者来说,想了解的往往涉及家族企业里私密的、敏感的以及忌讳的,因而,研究的进入路径以及获取资料问题让很多研究者望而却步。其二,理论框架的选择问题。尽管家庭、家族等亲缘共同体和家族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层面,也就是说,从家庭、家族角度来研究家族企业可以说是社会学尤其是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强项,往往能揭示出影响经济因素的一些“非经济因素”,但这显然还不够,对于家族企业的另一个层面,即作为企业组织的家族企业所展现出来的经济理性、市场理性显然是不可忽略的,这显然需要一定的经济学理论加以解释,如何认识和把握这点并进而厘清家族企业中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现有的社会学理论显然还没有做好这种准备,甚至以研究“经济一社会”相互关系为己任的经济社会学对此也显得犹豫不定。
内容概要
《家族企业的关系治理及其演进(以浙江异兴集团为个案)》尝试运用“关系”理论来解析华人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关系治理是指由于合约者(如自家人、自己人)之间存在着特殊主义的关系,企业主要依托这种关系进行治理。关系治理表征为华人社会中的实质性关系及其相应法则在企业内部治理中的延续,并呈现出家庭式治理、差序式治理以及权威治理三种型式。通过关系的动员、复制及再生产,关系治理也能用来控制风险和扩展规模,但是由于受到偏私化行为、特殊主义信任等因素的影响,关系治理呈现出一定的边界和限度。关系治理的演进不仅取决于社会信任的建构,还取决于家族成员尤其是家族企业权威的价值观取向。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第一节 问题缘起第二节 研究思路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五节 个案选择第二章 文献回溯和理论依托第一节 文献回溯第二节 几个概念的厘清第三节 主体理论框架:“关系”理论第三章 “关系”的嵌入及其影响路径第一节 “关系”的嵌入第二节 关系、身份和家族企业的资源配置第三节 关系、权力配置和家族企业的决策流程第四节 关系、选择性培育和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第四章 “关系”何以“治理”第一节 核心层的“家庭式”治理第二节 “差序式治理”第三节 纵向上的关系运作:权威治理第五章 “关系”的动员、复制和再生产第一节 从他者到自者:关系动员的一种路径第二节 “关系的复制”第三节 关系的再生产及其理性化第四节 关系重组和精英重构第六章 “关系”的规避和制度化矫正第一节 关系治理的限度第二节 “制度化矫正”:观念转变与行动选择第三节 制度化变革:权威干预下的矫正第四节 “制度化”变革:“关系治理”框架下的有限矫正第七章 结论和讨论第一节 “关系治理”是极具本土特质的治理模式第二节 实质性关系在关系治理中的功能担当第三节 关系治理在于“关系”的强制性、有效性和关系共同体成员的“自我实施”第四节 关系理性的优先性导致了契约理性的缺失第五节 “关系治理”中的“关系”更加理性化第六节 关系治理遵循的是“适应性效率”的目标模式第七节 进一步的讨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言 第四节 研究方法 《家族企业的关系治理及其演进(以浙江异兴集团为个案)》定位于探索性的定性研究,在研究方式上主要采取实地研究,而在具体方法上将采取深入实地观察、访谈以及对“过程一事件”的追踪、分析。在前期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确认选择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不仅研究这个典型个案内部的横向上的关系治理(如资源配置、权力配置和决策流程),也要研究纵向上的“连续统”变化。研究这个典型并不是出于“再现”家族企业的总体面向(代表性),而是通过解剖“麻雀”,即通过对某一(或同类)案例的研究来达到对这一现象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家族企业的关系治理及其演进(以浙江异兴集团为个案)》在总体上采取定性研究。之所以采取定性研究,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从“关系”这个视角来对家族企业内部治理进行研究尚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基础,很难形成有效的理论假设来进行定量研究。基于此,在确定了所要研究的问题或现象后,我多次深入到温州家族企业中,不仅直接采访家族企业的主持人,还采访了在家族企业中担任重要职位的家族成员,不在重要岗位担任职务的家族成员,在家族企业担任重要职位的外来经理人,从家族企业退出的外来经理人,家族企业咨询师、经理人猎头公司,企业的普通员工,家族企业的知情人等等,在了解各方的真实想法后,通过相互印证的方式保证所获资料的真实性。 第一阶段:深入调查,获取经验材料。 (1)吸取、消化相关学者们对于家族企业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有关几个典型家族企业如正泰集团、挺宇集团、德力西集团、夏梦集团等资料,更多地关注各企业集团重大改革的相关文件、相关措施、股份配置、用人制度等,并且从宏观上感受各类企业(集团)的发展轨迹。 (2)在已有的基础上,再次深入多个典型企业,对企业的主持人、企业家族成员(在企业任职以及不在企业任职)、“自己人”、“外人”等进行开放式访谈,从不同角度了解企业内部治理“关系”的运作以及“关系”对于企业治理的影响。 (3)重点关注异兴集团如何从一个家庭小作坊演变扩展的,尤其是关键时刻的制度变革包括动员关系、规避关系,观察关系与正式制度的互动过程;采取“过程一事件”的研究方法,深入采访相关的当事人,力争找到第一手真实资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