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陈昌余 页数:244
Tag标签:无
前言
永康位于浙江省中部,仙霞岭山脉从东北到东南延伸入境,连绵起伏,中部和西部丘阜广布,河流两岸地势平缓,可谓山川秀丽,风景优美。这片神奇的土地在远古的蛮荒时期就有原始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民栉风沐雨,创造着文明。据《山海经》、《四库全书》等古籍记载:“东阳(浙江金华古称)永康县南有石城山,山上有小石城,据云黄帝曾游此,即三天子都也”,又据南朝的虞荔《鼎录》记载,黄帝曾在石城山铸鼎,其鼎高三丈三尺,大如十个石瓮,如龙腾云,“百神螭兽满其中”。黄帝在永康石城山铸鼎。也铸就了永康的五金之魂,使得永康五金世代相传,生活与生存都与金属相关。我们在中国科技五金城博物馆入口处见到的那尊黑色的雕像,长发飘洒,体魄雄健,抡着铁锤在锻打的不就是永康人心目中的黄帝吗?三国东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吴国之主孙权之母吴国太患病,曾坐着三轮马车到当时属乌伤(今浙江义乌)的上浦进香,祈求消灾病愈,福体安康。回去不久,吴国太果然病愈,孙权大喜,即命令此地为“永康”,即永保安康之意。算来已近1800年的历史。
内容概要
本书是名扬中外的中国五金之都永康当下第一部对现实生活中民间五金工匠和手艺人个案真实采访的著作。作者以生动、朴实的文字和纪实手段摄影记录了百余位手工艺人的生存状况,作者的态度既不夸张,也不唯美。作者关注的重点是物质生活相关的如造酒、编席等手工艺和铁匠、锡匠和铜匠等将要消失的手工艺人。本书可供关切五金文化、民间传统工艺人士阅读,是集纪实性、趣味性和资料性融为一体的图书。
作者简介
陈昌余,1943年生,浙江永康人,记者,高级摄影师。历任新疆巴州电力工会主席、新疆电视台专题部副主任、浙江省电影制片厂浙中影视部主任、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浙江工作站编导。现为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华文化遗产抢救影像联盟副主席、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中国书画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文化研究院终身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任委员等。曾出版《南北情缘》、《陈昌余摄影集》、《民俗摄影》纪念画册等著作。
曾荣获“中华当代杰出功勋艺术家”、“中华国粹民族艺术家”称号,被中华书画年度人物评委会评为“2005中国书画年度人物”,由中国民族文艺家协会授予“共和国60年功勋文艺家”称号,其业绩入编五十多种国家级大型图书画册和刊物藏书。
书籍目录
引五金工匠 铁器 铜器 锡器 铸造 铸锅 金器 白铁 锉刀 菜刀 刀剪 杆秤 唢呐 刨刀 刀剑 铁艺 水箱五尺工匠 木器 箍桶 竹编 篾匠 缝纫 石器 造船 木作编织工匠 织布 织带 草席 草鞋 刺绣 箬帽 蓑衣 棉絮 制伞 藤椅 棕棚工艺工匠 画师 油漆 印染 制茶 砖瓦窑 制陶……民间传统行当民间传统作坊参考书目鸣谢致谢后记
章节摘录
五金工匠铁器自古永康出巧匠。位于浙江中部的永康市,是中国小五金集散地(每年的9月26-28日都要举行全国性的五金博览会),因此号称“五金之乡”、“五金之都”。这里自古便以打铁、打锡、打铜及钉秤等各种金属手工艺闻名于世。直到现在,许多挑担子的手艺人还走街串巷,不过他们行走的范围越来越小了,甚至改成固定的门脸儿了。象珠镇位于东永二线的主干线上,是个古镇,如今镇里也是柏油路纵横,新街和老街的临街是店铺,堆满了各种小商品。在镇中一条古街巷中有一排低矮的平房,这就是铁匠的一条街。本想去采访老铁匠何洪湘夫妇的,据村里人讲,因其年岁大了,儿女不让他再打铁了,如今在家养老。经打听,在老街还有三位老铁匠,我们就分别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孔记铁店孔记铁店位于清渭街中江路26号,老铁匠叫孔传叨,73岁,象珠镇凤山寺口村人,妻子许月焦,71岁。
后记
在民间的殿堂里走来走去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我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他一生勤劳,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是村里贫雇农主席,为土地改革立下了汗马功劳,农业合作化后退位务农,耕耘着全家六口人的土地。父亲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长年厮守在田野上。他一生正气浩然、爱憎分明、乐于做公益事和善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20世纪50年代,他还当过永康县劳动模范到金华和杭州开过会,备受村民们爱戴。更厉害的是我母亲——我不得不说,她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女人。我的母亲祖籍缙云县壶镇,当时我外公与我爷爷曾在一起共事(挑盐),就将年轻的母亲许配给我父亲。我母亲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她会纺纱织布、手工做面条、磨面粉、打红薯粉、舂米、蒸年糕、做坛子菜、草编、做布鞋……全是手工活,无一不是一把好手!我姐姐嫁到同乡的历山村。姐夫什么杀猪、宰羊、做篾、编筐、盖房、大厨进堂样样都会,是远近
编辑推荐
《永康百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