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社科文献 作者:马戎 编 页数:406
Tag标签:无
前言
“现代化”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在饱受西方列强侵略欺凌的晚清时代,中国的有识之士就提出了“富国强兵”的主张,先是强调“师夷之长”,而后又倡导宪政,他们的目标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在体制、科技、教育、社会组织等方面都不落后于西方列强的一个现代国家。而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全国领土上的政治整合、经济生产的工业化、现代学校制度的全面实行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从一个传统部族帝国转变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必要前提。在清末民初那个思想解放、社会动荡、人心思变的年代,提倡“教育救国”者有之,提倡“实业救国”者有之,提倡“科学救国”者有之,主张从建设新式军队起步者有之,提倡从“乡村建设”打基础者有之,主张进一步“改土归流”并在边疆地区推行“新政”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整合者有之。这些满怀着一腔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强盛发展殚精竭虑、身体力行的前辈先贤,永远值得我们尊敬与怀念。 辛亥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舞台,但是也打破了以传统皇权为主导的中华帝国“大一统”的局面,汉族地区的军阀混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某种程度上的割据,加上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入侵,使得中国重新得以统一的局面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西藏和平解放才恢复起来。20世纪初那些致力于把中国转变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尝试才重新起步。
内容概要
本书是教育部文科基地课题“我国西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社会与文化变迁” 的成果。全书共分为三编,既从宏观层面对我国少数民族在社会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也包括以具体调查地点为对象开展的基层社区调查,深入地勾画出基层社区的概况、结构特征与运行机制,并对少数民族教育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予以了特别关注。
作者简介
马戎,回族,1987年获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主要研究领域:民族与族群、人口迁移与城市化、教育研究等。主要著作有:《西藏的人口与社会》(1 996,同心出版社)、《民族与社会发展》(2001,民族出版社)、《社会学的应用研究》(2002.华夏出版社)、《民族社会学一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Ethnic Relations in China(2008,中国藏学出版社)等。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基本状况分析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喀什地区各族人口分布格局变迁 西藏自治区人口结构与变迁——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第二编 民族优惠政策与民族意识——以保安族为例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墨玉镇社会与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新疆KC县社会发展与民族关系调查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调查第三编 西部大开发中的劳动力市场与少数民族教育 新疆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与就业状况 阿克苏地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新疆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附录 新疆民族教育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座谈会记录整理
章节摘录
l世纪之始,在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本着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原则来把握我国各民族的基本发展状况和民族关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调整和制定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宏观战略和政策体系,提出相应的操作机制,使这些政策和措施既与国家各方面的法制、制度和政策建设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彼此促进,又能够与国家正在推动的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相配合。这样的研究工作和政策建议在当前这一历史阶段非常必要,也是我国民族问题研究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本课题的研究主题是“西部开发中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交往”。我国的西部地区(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云南、广西、贵州等)以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为主,为全面了解西部大开发中所面临的各类社会经济问题,理解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基本特点,认识西部与其他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并深入探讨区域差异所带来的人口流动和族际交往,在课题具体实施之前的设计阶段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基本发展状况进行宏观、整体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而人口普查资料是目前学者所能够获得的系统、完整、准确度最高的数据来源,它提供了各民族的人口规模、年龄与性别结构、教育水平结构、劳动力的行业与职业结构等基础性信息。本文即是根据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各民族的人口、社会和经济状况所做的一个初步分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