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乌托邦的想象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李健 著  页数:26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现代性为基本问题域,开拓性地梳理了马克斯·韦伯在现代美学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效应问题,集中讨论了他与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之间的渊源关系。韦伯面对“铁的牢笼”所设想的“审美救赎”方案,被后者发展为审美乌托邦的理论想象,并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反思。借助这一全新的视角,我们得以重新评估韦伯的思想资源,并更准确地理解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当代批判理论的谱系。该书材料丰富,内容充实,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李健
(1972~ ),男,安徽舒城人。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教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理论、西方美学与文化研究。

书籍目录

导论上篇 来自韦伯:文化社会学的美学遗产 第一章 合理化及其困境  第一节 祛魅:宗教的合理化及其悖论  第二节 合理化:现代生活的基本困境 第二章  艺术自主性与审美的救赎   第一节  自主性:现代艺术的合法出场   第二节 救赎:从宗教伦理到现代艺术中篇 韦伯之后: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乌托邦 第三章 启蒙辩证法与审美乌托邦  第一节 工具理性批判  第二节 文化工业批判  第三节 审美的乌托邦 第四章  交往理性建构与审美话语反思   第一节 理性批判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 生活世界及其殖民化   第三节 审美话语及其有效性下篇 后现代状况中的批判理论及其理论效用 第五章 后现代与批判理论的现代立场  第一节 作为后现代的现代  第二节 批判理论的审美反思 第六章  中国语境与批判的文化理论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文化批判反思   第二节 审美走向日常生活结语参考文献人名索引主题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上篇 来自韦伯:文化社会学的美学遗产第一章 合理化及其困境正如我们上面所指出的那样,韦伯对现代生活的诊断是通过其合理化理论表达出来的。韦伯的文化社会学所潜藏的美学意旨,如果不结合合理化理论及其所揭示的现代性困境,是很难被准确把握的。通过这一理论,韦伯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在他看来,随着合理化进程的深入展开,现代社会已经远离那个宗教一形而上学世界观整合一切的传统世界,并彻底蜕变成为一个文化价值领域不断分化的祛魅世界。所谓祛魅,其核心意义就在于,传统社会中那些不能以合理化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都一去不复返了。用韦伯自己的话说就是:在这个世界中,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掌握一切,而这就意味着为世界除魅。

后记

马克斯·韦伯和法兰克福学派都可以算是近些年国内学界比较关注的研究对象了。我接触他们的时间说起来也不短了。不过,要说真正以他们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沉下心来深入思考,还得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时算起。作为文艺学专业的学生,将理论视野转向韦伯这位现代社会学巨擘,多少是有些唐突的。的确,尽管韦伯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早以其思想的深刻性和丰富性而为人们所熟知,但他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显赫声名,其实并没有在文艺学、美学学科中得到体现。对于韦伯在西方现代美学发展过程中的贡献,我们几乎从来就没有正视过。在这样一个研究语境中,我选择韦伯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如果没有导师周宪教授的引导和鼓励,显然是无法想象的。自2003年9月进入南京大学伊始,周老师就对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明确的期望。老师与我们交流时激情四溢、挥洒自如的模样,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正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开始系统接触、梳理韦伯博杂的理论著述中的美学思想。经过一年时间的艰苦求索,最终形成了四万字篇幅的专论,并作为《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一书的一章得以发表。在这一前期成果的基础上,韦伯文化社会学的美学价值及其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影响也逐渐清晰起来。

编辑推荐

《审美乌托邦的想象:从韦伯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救赎之路》:审美现代性研究文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审美乌托邦的想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