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滨下武志  页数:275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经济具有地方性、区域性和世界性的特征,如何从历史的角度把握这些特征是一个极为重要但同时又十分困难的课题。长久以来,经过许多学者的不懈努力,有很多研究成果已经问世。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根据当时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所做的个别问题的研究,对中国经济的地方性、区域性、世界性多方面要素的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则几乎没有。近年来的全球化浪潮也带来了历史研究全球化的发展,不仅对经济史研究领域,对其他学科领域的历史研究也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历史与现代的沟通和交流还不尽如人意。这不但是全球化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在进行历史研究时如何理解全球化的问题,尤其是如何选择研究资料的问题。在连接历史和现代的时空隧道中,如果从历史的视角看,历史研究可能更加靠近现代。本书的各章节都是以当时长时段的资料为基础,按照长期发展的历史脉络组织起来的。换言之,本书选取的是对长期的历史资料整理研究的一部分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内容概要

本书可谓汇聚了滨下武志教授亚洲贸易方面的主要成果,围绕中国和亚洲纳入世界经济探讨了许多关键性的问题,包括从海洋的视角透视中国、亚洲和世界经济,亚洲的内部贸易,中国的国家财政和朝贡贸易体系,银行和金融,海关等等。他带着批判的思想重读亚洲经济史,从朝贡贸易,以及与此相关的白银流通、通商口岸网络、金融网络形成和发展的角度重新诠释了16世纪以来东亚地域体系与世界经济的演化关系。

作者简介

[日]滨下武志
他是著名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
现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教授
在国际学界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主持了多个重要的国际学术合作研究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等。

书籍目录

中文版前言译者序第一章 关于中国、东亚和全球经济的新视角第二章 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 序 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和朝贡关系 国内统治秩序 朝贡秩序 朝贡体系及其变迁 中日关系和亚洲的近代转型 小 结第三章 清朝秩序的集权与分权——税收、朝贡和移民 中央和地方行政 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管理 中央和地方的货币发行权 回避制 中华与朝贡—理念和秩序 移民与广域经济圈的形成 海外移民的历史 移民和移民中介机关 移民的原因和结果 小结:中国与日本第四章 区域经济中的白银流通与世界经济——16~19世纪的东亚 区域研究与世界史 白银流通的条件 亚洲白银 白银流通的内外网络 中国经济吸纳白银的能力 日本的金、银、铜和东亚的朝贡贸易 印度卢比的流通 银价下落与国际金融市场 结 论第五章 14~18世纪琉球的海上网络: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 琉球与朝鲜的关系 琉球与暹罗的关系 琉球和爪哇的关系 派往中国的朝贡使团的构成 海域社会:朝贡、贸易、移民与妈祖、海的女神 琉球贸易的结构 朝贡贸易和琉球网络 琉球—马尼拉关系 结论:从外围看朝贡贸易体系 附录 琉球和爪哇第六章 交涉时代的海洋亚洲和通商口岸网络——朝贡与条约,1800~1900年 国家与海洋 海洋地带的形成 朝贡贸易区域的市场化 通商口岸之间关系的扩展 藩属国家和条约:1882年《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的签署 朝鲜对清朝的抱怨 北方商业的扩展 中国海关向朝鲜的扩张 朝中关系的摩擦与朝鲜海关——独立国还是藩属国? 外国顾问及贷款问题 朝鲜海关章程与税则 结论:朝鲜与美、法、英、俄、日等国的条约第七章 中国的外贸金融——白银、鸦片及世界市场整合:19世纪20~50年代 银价上涨和白银外流 多边贸易结算中的汇兑 贸易结构变化和“易货贸易”的出现 小 结第八章 交错的印度网络和华人网络——本国汇款体系的比较研究 导言 移民问题和现代世界 一 移民研究的新课题 二 移民和本国汇款视角的印度裔与华裔的比较 三 网络及其原理 四 交叉网络的历史发展 五 本国汇款与金融网络 六 网络交错的各种类型和相互关系 结语——非制度性网络的活跃第九章 上海的海外金融网络——19世纪末的朝鲜、中国与日本 清朝对朝鲜影响的扩大与广东商人 中朝贸易中的大米和黄金 清国商人的商业优势 日商和华商:金融实力之比较 山西票号在东亚的网络 山西票号仁川出张所 山西票号神户分行和东京出张所的设立 上海—仁川—神户间的三角金融 结论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关于中国、东亚和全球经济的新视角滨下武志在关于历史的长时段研究中是首屈一指的亚洲史专家,他为开创一个中国、东亚和世界历史研究的新领域的探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有关“历史解释”的方法,犹如投入池塘中的石子,已在日本、中国和国际学术界激起层层涟漪。这个方法的中心是重新诠释从16世纪至今东亚地域体系和世界经济的演化关系。滨下的研究首先是在东亚区域秩序的背景中,继而是在欧洲一美洲一亚洲贸易和金融秩序更大的框架内,重新诠释了中国的位置,而这个世界市场的框架是经过长期的孕育而形成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东京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滨下就加入了一个青年学者的团队,这个团队从那个时候起就质疑关于16~19世纪的中国和东亚历史研究的主导范式。他们的老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前的主流理论——强调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停滞——提出挑战的历史学家。他们反思了亚洲的战争对亚洲,尤其是对中国和日本的灾难性破坏,认为这样一个关于“停滞的中国和亚洲”的历史解释为日本侵略中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其他地区发动战争提供了正当理由。

媒体关注与评论

几十年来,滨下武志的开拓性工作一直把中国及其东亚周边国家作为世界史的中心位置来进行研究。他揭示了东亚社会在过去五个多世纪以来如何利用“朝贡”这种语言实现商业的持续增长。任何研究全球史的人都会重视滨下的这种具有挑战性而又有深度信息含量的研究视角。    ——彼得•珀杜/濮德培,耶德大学历史系教授  现代东亚史研究的叙事方式一般都是以中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国别史进行的,在这种强势的传统下,滨下却始终坚持区域史的叙述方式。他将东亚与世界其他区域进行比较,并以此探求东亚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他的研究视野对目前的全球史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    ——杉原薰(sugihara Kaoru),京都大学经济史教授

编辑推荐

《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区域和历史的视角》:从长时段的历史出发,以中国为中心重新诠释亚洲和世界经济。汇聚滨下武志亚洲贸易的主要研究成果,英文版雕琢十年出版。经济史学家王玉茹教授领衔翻译,滨下武志亲自审定中文译稿。滨下武志,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历史学家,他开创了一个中国、东亚和世界的历史研究的新领域。他带着批判的思想重读亚洲经济史,用“历史解释”的方法重新诠释了16世纪以来东亚地域体系和世界经济的演化关系,在东亚区域秩序的背景中,继而在欧洲美洲亚洲贸易和金融秩序更大的框架内,重新诠释了中国的位置。这个经过长期的孕育而形成的框架,有助于理解世界市场的状态。他的研究已在日本、中国和国际学术界激起层层涟漪。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滨下武志教授的作品。经济史研究的大作
  •   如果没有时间读滨下武志的专著,这本书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他的思想精华了解到。
  •   难得的中国-东南亚关系方面的经典著作,很值得一读!更值得二读!
  •   非常客观的书,给人一种新颖感!
  •   东方的布罗代尔!
  •   不一样的认识,不错
  •   还好,比较客观
  •   这本书是我看的第二本“当代中国研究译丛”,不过从书本内容来看,多少有点名实不符。因为本书主要研究的是明朝以来的东亚圈区域经济体系和朝贡贸易,怎么也算不到当代范畴。当然,本来买这本书也就是对其阐释的“朝贡贸易”感兴趣。

    说起明以来的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以前也读过一些相关介绍。不过国内学者以往的对此的评价往往是负面的:认为这是中国为了“中央帝国”的面子而死撑的一种制度,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大量的接待使节靡费甚多,于朝廷是一个负担,收到的贡品价值还不如给予的馈赠,白给别人占便宜。而且正是这种妄自尊大的态度使得中国固步自封,发展停滞,并最终被西方迎头赶上。这种观点,体现的是中国近代落后导致的自卑情结,从而趋向于检讨历史中犯下的错误,以此来观察历史的一种视角。然而,这种视角本身就已经默认了近代史“西方先进,东方停滞”的前提,所以本质上仍然从属于“欧洲中心论”及其主导的“冲击-反应”理论,即认为东亚近代史就是落后的亚洲诸国的国门被欧美列强打开的过程,前者被动,后者主动,一目了然。然而,本书作者滨下武志却采取了一种不一样的视角和历史研究方法。他通过对整个区域的贸易情况考察,指出当时亚洲地区的贸易往来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贫乏,反而是在“朝贡贸易”的范畴引领下颇为活跃,并对当时全球经济和白银流动有着相当巨大的影响。西方殖民者初来亚洲时,也并不仅仅是用条约贸易直接取代朝贡贸易,而是一个逐渐融合,再慢慢扩大影响的过程。其对朝贡贸易的积极评价可以说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在滨下武志崭新的视角之下,我们发现,其实以往“欧洲中心论”的历史论述虽然总体并不算错,但其由于自身视角所限,对亚洲经济的论述其实是武断和不足的。其反映出的是欧美历史学家所难以避免的优越心态。然而熟知历史的人,皆知历史的演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朝贡贸易也并非只有过,没有功。虽然对于朝廷来说可能入不敷出,但却能带动民间贸易和交流,并形成自己的经济和金融网络流动。虽然难免自大,但那时的中国自称世界中心也并非全无道理。作者的论述严谨,引证考究,各类数据齐全,令人信服。其所体现的专业和细致精神令人佩服。不过,作为一本偏学术性作品,本书的叙述较为琐碎枯燥,可读性不强。最后几章对于亚洲地区金融网络的探讨更是需要将金融知识和历史结合起来,颇有难度。作为非专科的读者,我读起来感觉相当吃力。所以,本书更多的还是作为一本专业研究人员的学术参考著作而存在。

    不过,本书的视角除了新鲜之外,更为耐人寻味的是其背后的“意图”。如果说以往对近代史的“反思”带有的是一点自卑和信心不足,那么如今重新看待这段历史,并努力对东亚区域经济的地位进行再审视,反映的恐怕也是随着亚洲地区几十年来经济增长所重新树立的自信心。尤其是经济取得腾飞的日本,更需要从以往一味趋附欧美的立场中有所摆脱,重新思考自己在亚洲地区的地位。其重提“朝贡贸易”,并非是对中国“中央帝国”的吹捧,实质是通过考量日本在这一体系中的实际所处,重新界定日本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即从一味被欧美影响而“脱亚入欧”,到实质上不断抵抗中国的“宗主国”地位,并逐渐取而代之,自己成为朝贡体系中心的转变。从这一点上看,只能说,我们看待历史的方法,其实就是我们看待自己的方法。

    那么,作为中国人,这个视角到底有何用处?让我们重新缅怀一下“中央帝国”的昔日辉煌和荣光?还是梦想有朝一日能够重新拥有昔日的地位?对一些人来说,可能两者皆有吧。不过,如果真要做到后一点,恐怕仅仅缅怀是不够的。这个视角对我们是一个提醒,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回顾那段历史。应该说,即使朝贡贸易有其积极性,但整体来说,近代东方的衰落和西方的崛起仍是不可改变的主旋律。那么,为何亚洲内部虽然没有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一潭死水”,却为何仍然逐渐趋于落后?朝贡体系的维系和经济的繁荣,为何没有能够促成资产阶级和重商主义的勃兴?其与欧洲条约贸易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亚洲移民金融网络,对于今日的亚洲,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遗产?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恐怕比满足于“我们也有阔绰时候”的想法更能有助于中国于未来的发展和重新崛起吧。
  •   以朝贡体系的视角分析近代中国东亚与全球的经济关系和发展.
  •   亚洲与中国 好好学习一下
  •   还没看,但觉得值得一看
  •   正在看,还是有启发的。
  •   书压皱了,发霉
  •   这本书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提供一个独特的历史研究视角,带来不一样的历史感受!
  •   真是一本比较好看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