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于燕燕 编 页数:374
Tag标签:无
前言
从2005年5月起,上海嘉定镇街道,在18个社区大力开展“睦邻点”的建设,至2008年“睦邻点”已达70多个。这几年的实践证明,“睦邻点”建设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好形式。用当地管理者的话来说,就是“通过‘睦邻点’的建设,进一步融洽社区内邻里间的感情,活跃社区氛围,让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让疏远的邻居亲近起来,让寂寞的楼道热闹起来,让困难的邻居幸福起来,让更多的社区居民走出家庭,走人社区,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从而不断推进街道和谐社区的创建工作。” 这一段话说得非常好。参观了他们一些睦邻点,看了他们的经验材料,我详谈几点想法,算是学习的体会。不一定对,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社区建设的问题取向和服务取向—— 现代社区建设的复合品质 上海嘉定镇街道在分析“睦邻点”建设的主要动因时,指出了三条,第一,社区人群结构的分化和内心需求的合群化;第二,社区生活的分化和活动需求的多样化;第三,社区阶层利益的分化和管理需求的科学化。
内容概要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城市的社区制已完全取代了街居制,并且形成了社区内多种组织并存的局面,这些组织开始初步形成了合作共治的机制。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不足,即社区治理主体缺少多元性、管理手段仍多采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社区NGO缺乏、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活动和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和平台不多等。今后的社区发展应更多地体现其居民自治组织的特点,进一步淡化其政府的行政色彩,从社区管理走向社区治理。 我国社区治理得到了发展,创建了社区复合治理的模式,即社区的复合公共责任模式。它具有六个特征,即公共责任的属性、主体的多元化、多维度、合作互补、成员的参与和及时解决问题。 从社区治理的角度看四川灾区的社区重建,政府和民间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力量采取了一些不同的做法来重建社区,为社区重建作出了贡献。我们从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两个维度,寻找社区持续发展的新动力,重建社区发展新秩序。 2008年社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政府与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在社区治理中得以发展,社区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社区如何通过推进社区服务来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成为核心问题之一,其中政府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组织互助性服务的有效衔接是关键。 社区治理正在呈现一个重要的趋势,即大量外部组织参与其中,带动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社区治理正在走向一种开放式治理。开放式治理是一种不同的治理理念、一种崭新的治理模式,是社区治理制度演化、变迁并日臻完善的结果,是一种高水平的社区治理形态。 “物业管理”与“物业服务”、“社区服务”这几个词在本质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具有浓厚行政化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遭遇业委会的自治因素,由于内在自律机制缺损和外部体制环境不利,业委会自身治理结构的建设成为确保业委会规范运作和融入社区建设整体的关键条件,通过业主大会、业委会和聘用干事的组织架构,形成权力和利益的不重合配置,可能为业委会治理搭建一个结构平台。 北京奥运会为我国大规模、正规化的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随着后奥运时代的来临,奥运志愿服务成果如何转化和继承这一重要问题就被提上日程。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应从节日化、活动化向制度化和日常化转变,而社区就成为志愿服务制度化和日常化的最基本载体。
书籍目录
睦邻点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好形式(代序)——对上海嘉定镇街道经验的一种社会学的简析主报告我国社区复合治理的特点与发展社区治理的发展从街居制到社区制:城市社区30年的变迁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变革历程、现状与前瞻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灾后社区重建价值观到方法论的变革:重建社区发展新秩序政府与社区的治理政府与公民社会的伙伴关系——上海普陀区社区民间组织管理体制改革“长寿模式”案例分析政府公共服务与社区组织互助服务的有效衔接——以杭州四季青街道社区建设为例的实证研究社区管理的有益探索及进一步思考“一网协同”的社区治理模式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走向开放式治理——北京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善治的社区——以深圳桃源居社区为例城市社区治理中的组织与权力——“村居型”社区案例研究社会化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危机管理培育社区社会资本,改进社区治安状况——基于北京社区的调查分析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物业“管理”与“服务”的比较分析业委会治理结构及其构架安排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社区治理与社区志愿服务后奥运时期社区志愿服务的基本取向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志愿服务是公民的社会责任社区休闲志愿行为解析社区治理与社区服务城乡社区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框架特征与政策要点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老年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与江苏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城乡社区互动:江西社区建设的新发展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的现状与发展大事记2008年中国社区建设大事记
章节摘录
第二,社区居民对居住社区的总体感受度,其最强烈的感受是“社区居民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可以相互依赖”(34.6 %),显然社区居民对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助性服务的需要最强烈,只是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来获得。有29.5 %的人认为社区“仅仅是居住的地方,可以随时准备搬家”。居民在社区中有美好的期望,渴望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但社区中人际关系沟通严重不足,缺乏良好的交流平台。这也说明如果只有社区公共服务而社区互助性服务空间严重稀缺,那么社区仍然是“区”而已,必须要拓展社区互助性组织的发育。 社区居民相互沟通的主要场所是“社区公共体育锻炼场所”(31.3 %),这主要是以“聊天式”的交流为主,缺乏对共同利益诉求的正式表达渠道。这也决定了当社区居民发现具有公共性的社区问题时不能采取社区民主和社区自治的方式来解决。“当社区居民发现公交车停靠站设计不合理,产生的噪音影响社区居民时”。社区居民选择采取的第一步措施是:“找社区居委会反映问题”的比例最高,达到48.1 %,“找公交公司要求改变停靠地点”占21.O%;“不知道如何办”的人占到16.6 %,“不是我一个人受影响,最好别人去搞”的人占8.1 %,而能采取“找其他社区居民大家集体来签名投诉”的仅仅占到6.1%。 第三,社区居民对社区志愿服务的参加。毫无疑问,在形式上每个社区都有庞大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实际上志愿者的社区参与整体水平并不高。具体表现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社区参与的目标层次比较低,参与形式主要是被动领受性参与和非主动贡献性参与,老年人和学生参与多而青壮年参与少,组织性参与多而个人参与少等等。问卷数据表明,在2007年“你和你的家人参加过社区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的项目中,回答“有”的人仅占到40.9 %,而回答“没有”的人占到59.1 %;而制约居民参与志愿者活动因素主要是“社区缺乏对志愿者资源的有效整合,没有系统性”(26.1 %)。目前社区及其社区工作者对志愿者这种民间互助性资源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社区建设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社区工作者的负责精神也基本上是“对上级负责”。
编辑推荐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08-2009)(2009版)(附光盘1张)》是《社区蓝皮书》的第三本,从社区治理的发展、政府与社区治理、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物业篱理与社区治理、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社区服务与社区治理等方面对2008~2009年的中国社区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预测。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及汶川地震灾区等地在社区工作中的经验.均在《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08-2009)(2009版)(附光盘1张)》中得到了良好反映。从社区治理的角度看四川灾区的社区重建,政府和民间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力量采取了一些不同的做法来重建社区.为社区的重建作出了应有 的贡献。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08-2009)(2009版)(附光盘1张)》认为,我国的社区治理得到了发展,已经创建了社区复合治理的模式,即社区的复合公共责任模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