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詹正茂,靳一 著 页数:573
内容概要
《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09)》秉承“科学与社会”的研究范式,将研究着眼于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科学与国家理念、科学与民族复兴等时代主题。本报告围绕以上核心思想与要素,以中国科学传播一年来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以及传播效果三方面为研究和分析的重点,通过全面搜集2008年的新闻媒体报道、互联网公众论坛信息、政府公文及其他专题信息,从中抽取与科学传播相关的资料,进而对2008年由各级政府部门、科学家等主体所参与和主导的科学传播情况进行全景式扫描。本报告同时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了解科学传播相关活动对公众产生的影响以及公众的态度和意见;了解科学家群体在科学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和思想认识;了解科学及科学家群体在公共话语镜像中的呈现情况;掌握科学发展观是怎样自中央贯彻落实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从政府、科学家群体、社会和文化等层面,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效果等角度,对2008年度中国科学传播状况进行了描述与分析。
书籍目录
总报告 弘扬科学精神迎接时代呼唤热点科学议题的传播 科学议题传播的研究目的与理论框架 2008年度科学事件呈现的总体情况 不同类科学议题中四类媒体的呈现差异分析 四类媒体在科学议题不同时期负面信息倾向的差异分析 四类媒体在热点事件中框架主题的差异分析 科学议题传播的总结与对策建议科学家的公共形象调查 科学家形象的公众评价——来自北京、成都、石家庄的调查报告 流行文化中的科学家形象——以2008年热门影视剧为例 2008年度热点科学事件新闻报道中的科学家形象 传统媒体与“天涯杂谈”中的两院院士形象 科学家公共形象调查发现总结与对策建议科学传播与政府机构公共形象 2008年度政府机构公共形象概况 2008年度中国科学院的公共形象 2008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公共形象 2008年度国家林业局的公共形象 2008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的公共形象 2008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的公共形象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的传播 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传播的研究背景 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传播的研究路线和研究设计 科学发展观的传播效果 科学发展观的大众传播与组织传播 提升科学发展观传播效果的建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与科学传播 2008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效果研究——基于北京、成都、石家庄的公众调查 2008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内容分析附录 《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09)》主要研究资料采集方法说明 《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09)》量化数据汇总国际科学传播研究动态
章节摘录
总报告 弘扬科学精神迎接时代呼唤 一 从科学传播透视当代中国科学与社会总体情况 (一)政府层面的科学传播 1.作为执政理念的科学发展观的传播在方式:范围、效果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公众科学发展观的认知度较高,2008年“科学发展观”是公众耳熟能详的热门词,而且已经自觉地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对党员干部党性原则和政府行为原则的判断中。但同时,公众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超过10%的市民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不了解,同时认为科学发展观与自身相关度不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与应用层次较浅,并存在误读与理解偏差。 作为科学发展观传播主要对象的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把握不够准确,存在“不会落实”和“不愿落实”两种状况,不能恰当处理学习实践中的“言”。与“行”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发展观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及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些片面或者错误的思想倾向都严重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需要引起重视。
编辑推荐
关注2008年度常规科学议题和突发性热门科学议题在政府、新社会阶层、公众和科学家群体四个主体层面中的呈现及其发生与发展情况。 通过随机抽样调查以及对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流行影视剧的内容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2008年度科学家社会形象。 通过随机抽样调查以及对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内容分析,对政府机构形象的公共评价与媒体呈现进行全面分析。 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全面分析科学发展观在不同渠道、面向不同对象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 调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和“抗震救灾”四个方面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及传播效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