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7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编,李林 主编  页数:413  字数:462000  

内容概要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7(2009)》回顾了中国法治建设3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了2008年的法治大事件,并展望了2009年的法治进程。本期蓝皮书从立法、行政法治、刑事法治、经济法治、劳动和社会法治、国情调研和地方法治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的法治状况。本期特别推出了几篇热点法治报告,涉及2008年人们关注的防震减灾立法、冰雪凝冻灾害的政府应急体制、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法治、食品安全法治建设和奥运会与体育法治建设等。此外,还收录了几篇非常重要的法治报告,内容涉及税法建设、劳动关系中的集体协商、医疗体制改革、身份证使用的法律规制和现状、住房法治建设、信用卡行业监管等,这些法治报告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国情调研篇中,个人信息保护、劳动执法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地方法治篇选取了天津市涉众型经济犯罪、杭州市余杭区法治指数报告,展示了中国地方法治的基本情况。

作者简介

李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法理学、宪法学、立法学、法治与人权理论、宪政与民主理论。主要学术成果:出版《立法机关比较研究》、《法制的理念与行为》、《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依法行政论》、《当代人权理论与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权与法治》、《依法治国与司法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建构》、《宪政与人权》、《走向宪政的立法》、《立法理论与制度》、《法治与宪政的变迁》、《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建设》、《依法治国十周年:回顾与展望》(以上含独著、合著和主编)等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130余篇,完成内部研究报告60余篇。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主问题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担任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深圳市等省市依法治市(省)法制宣传方面的顾问,在若干大学法学院担任兼职教授。

书籍目录

全面发展中的中国法治——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的中国法治: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中继续前进专题报告 2008年中国立法发展状况 中国军事法制建设:成就、经验与展望 变动中的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国际经济法实践 中国人权保护的新发展 《澳门基本法》第23条实施现状与展望 奥运会与中国体育法治建设行政法治 2008年中国行政法治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制定与实施 2008年防震减灾立法的发展 身份证使用的法律规制和现状 食品安全法治建设 城管执法:在争议中前行刑事法治 2008年中国刑事法治 检察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刑罚执行体制改革发展报告经济法治 2008年中国税收法治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法治的启示 信用卡行业监管现状劳动和社会法治 劳动关系中的集体协商实践 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住房法治发展状况 2008年公益法实践 法学教育的现状及展望国情调研 2008年贵州省凝冻灾害政府应急法制调研报告 个人信息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福建贵州两地劳动执法调研报告地方法治 余杭法治指数报告 经济领域涉众型犯罪调查及对策附录(见附赠数据库光盘) 2008年新发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

章节摘录

全面发展中的中国法治——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课题组摘 要:30年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法治”是一个贯彻始终的鲜明主题。本文回顾了30年来中国法治演进的四个阶段,总结了中国在行政法治、刑事法治、民商事法治、市场经济法治、社会法治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以及在司法改革、法制宣传教育、公益法律和法学研究等领域的进步,并在对历史的反思中总结了中国在法治建设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关键词:30年 法治 发展 问题 经验百余年来,“法治”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尽艰辛而苦苦求索的事业。110年前,“戊戌变法”甫登上舞台便匆匆谢幕;100年前,《钦定宪法大纲》——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正式颁布,但未能挽救岌岌可危的清廷;89年前,“五四运动”在将中华民族领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同时,也开启了一条全新的救亡图存与振兴富强之路;54年前,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族走上了一条艰难曲折的法治之路;30年前,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帷幕,这一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举措,掀开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也是法治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200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北京奥运会这一“改革开放里程碑”的举办之年,亦是“神舟七号”上天凸显中国综合国力发展之年。这一年对于中国人、中国政府、中国经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以及中国法治建设来说,无疑都蕴含着厚重历史感,激发着民族自豪感,从而具有特殊的意义。30年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中,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一个始终贯穿其间的鲜明主题。对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一国法律制度的展开而言,过去的30年并不漫长,在悠久绵长的历史长河中,仅可谓“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中国的法治发展而言,这30年却是一个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历史阶段。基于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在刚刚走过的这个30年的“瞬间”中,中国法治事业实现了以往或许需要更为漫长的时期才可能完成的转型,积淀了丰富而宝贵的成就与经验。尽管30年法治实践的进程迂回曲折,但无疑所取得的成就是斐然的。法治的变迁在与改革的相伴前行中愈发鲜动,法治的脉搏在改革的风雨洗礼下愈发强劲。在宪法这一事关国家大体的“鸿篇巨制”的制定和修改活动中,突出着对法治、秩序、民主和权利的崇尚;在行政法治的推动中,体现着对“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透明政府”的追求;在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环境法等紧系普通民众切身利益的法律制度中,闪动着民意的光芒;在刑法和诉讼法的修改以及司法改革的推进中,抒发着对于生命权和人身权的尊崇、对正义的执著;在法律援助和公益法律活动的开展中,充满着对公正公平的欲求与对权利救济的渴望。可以说,过去的30年,是中国法治全面发展的30年;并且,中国将在法治的道路上坚定地继续前行。一 30年来中国法治建设的回顾以一些标志性事件为分界点,根据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任务、所体现出的特点,可以将中国法治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区分为法制的恢复和重建、法治的发展和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四个前后相承的阶段。(一)法制的恢复和重建:“文化大革命”结束至1982年12月《宪法》颁布1976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党和国家开始了拨乱反正的工作。强了保障性措施。另外,宪法在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健全国家制度方面,还有许多其他改革。“八二宪法”是新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大厦立起了支柱,对新时期法制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而来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法学界也围绕“法治与人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体系协调发展”、“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无罪推定”和“司法独立”、“法制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制建设”等重大法学和法治问题展开了讨论,为中国法制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2年十四大召开至2004年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反思社会的治理机制,寻求新的路径。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特别是抓紧制定与完善保障改革开放、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的法律和法规,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自此,中国开始发生了重大的转型,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单一、封闭的社会开始转向多元、开放的社会。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指出,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市场经济入宪”,也即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宪法中的地位,意味着中国开始大规模完善以宪法为依据的各种经济法律法规,从而把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目标完全纳入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体系。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十五大报告更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和方略,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第一,响亮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纲领,用“法治国家”概念代替“法制国家”;第二,科学地阐述了法治的本质规定和基本内容;第三,全面阐述了依法治国的伟大意义;第四,阐明了党的领导与法治、政策与法律、政治与法治的关系;第五,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法制建设的目标,明确了立法、执法、司法、法制监督、法制教育等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的核心或重心问题,即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国家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等写进了宪法。这是中国首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公开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人治到法治,是一个历史性跨越。从此,“法治”具有了超越法律工具主义的深广意涵,中国法治建设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方向。(四)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从2004年人权入宪至今2004年,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更好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执政思路。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合法私有财产权等重要内容载入《宪法》,又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改革开放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重大成果,是法律价值上的重大突破。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未来民主法治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任务,要求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等等。这一时期,在中国民主法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监督法》于2006年颁布,关系国计民生基础的《物权法》在2007年获得高票通过,加之《企业破产法》、《反垄断法》、《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公司法》、《证券法》的修改,均涉及民众的切身利益,涉及民生问题,涉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利益集团、利益主体、利益群体等诸多方面的利益关系。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法治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

编辑推荐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7(2009)》为法治蓝皮书丛书之一。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年中国圆满实现了百年奥运梦想,政府管理同时经历了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食品安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等事件的考验。在众多困难和考验中,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稳步解决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各项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本期法治蓝皮书邀请一批法律实务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中国2008年法治发展进行了总结,对有关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说,并对2009年中国法治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7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适合阅读,当偏向于颂扬!
  •   书及时送到,对自己比较有帮助。
  •   里面有一些是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的报道。ps:光盘只能在一台机器上使用,有加密……唉。只能用屏幕截图了,呵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