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王智军 页数:242
Tag标签:无
前言
读到王智军博士的《警察的政治属性》这份书稿,作为一个政治学研究者,我想说的,是一些也许尚不算题外的话。我首先想说说警察与政治的关系。何谓政治?政治是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政治是以阶级关系为基本关系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是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一种社会现象。而警察是什么?警察是人类政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无论在理论上和现实中,警察和政治都无法截然分离。应该承认,警察是一直发端和延续在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特定的政治现象和过程。因为无论是在静态还是在动态层面去理解警察的含义,都可以看到它和政治之间的紧密关联:静态的警察是指维持社会秩序的人和机构,即担当警察功能的警察个体和组织;而动态的警察是指维持公共安全秩序的行为和过程。静态的警察个体或组织,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因其行使国家的特定权能而时刻显现自己内生的政治性质;而动态的警察行为过程,因其直接干预和调整公民行为而使自己总伴随在人们政治生活的始终。应该说,警察时刻浸漫在人们的政治生活中,尽管很多时候人们对其并不以为然,甚至熟视无睹,然而一旦人们进入政治共同体的生活中。就无法摆脱和警察的政治关联。正如书稿中所说,“警察是国家的即时代表,是国家的装置和技术,是国家权能释放的标志和保证”。应该说,这一表述是对警察与国家的关系、警察与政治关系的很好的说明。
内容概要
本书学习福柯《规训与惩罚》一书的方法,以监狱的诞生的描述来考量现实政治的研究进路,尝试从限制与保护平衡的视角,对警察的古今源流、警察的政治属性、警察的现代性及警察的社会教育功能进行全面的梳理。 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警察是与国家一样古老的。警察作为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制行为、抑制矛盾、维系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警察已经渗透到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对警察以及警察现象进行政治哲学的阐释,既是作者的研究进路,也是该书的亮点。作者提出的“警察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常态”、“警察是国家的‘装置和技术’”、“警察权和公民权的平衡”、“警事治理”等观点及其对一些概念的精要分析,使本书成为继《警察政治学——警察的政治分析》一书之后对警察进行政治哲学分析的一本力作。
作者简介
王智军男,1972年4月生,江苏江都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行改管理学系,先后获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理论博士后,江苏警官学院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政治学与警察学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编著4本,在《理论探讨》、《江海学刊》、《宁夏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河北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撰写特约时评文章30多篇。曾被遴选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等。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警察政治性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第二节 警察政治性研究的逻辑及思路 第三节 警察政治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二章 警察与政治——警察的政治性 第一节 警察的意涵 第二节 政治的理解 第三节 警察的政治性第三章 警察内生的政治性质——警察是国家的历史伴生物 第一节 同起同源:国家的起源与警察的缘起 第二节 相生相随:警察的流变与国家的发展 第三节 共同消亡:国家与警察的未来走向第四章 警察外在的政治特征——警察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常态 第一节 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的冲突与协调 第二节 警察与自由的悖论及消解 第三节 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和谐:法治精神与合作主义第五章 警察政治性的当下表现——警事治理 第一节 国家警事社会化:一种警务模式 第二节 治理与善治:一种理论框架 第三节 警事治理:理论对现实的分析第六章 警察的现代性——更多限制抑或更多保护 第一节 现代性与警察的现代性 第二节 警察现代性的发轫与特征 第三节 警察现代性的双重面相——代结语参考文献后记一后记二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三节 警察政治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警察的政治性研究主要涉及警察、国家、政治、警察的政治性、警察与自由、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警察权与公民权、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警察与公众、国家警事社会化、警事治理等概念,对这些概念及这些概念间关系的梳理形成了警察政治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框架。一、警察政治性研究的内容研究首先界定了警察的双重内涵和政治的多元理解:警察的静态理解指警察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人和机构,即警察个体和组织;警察的动态理解指警察是维持公共安全秩序的行为和过程,即通常所说的“警之于先,察之于后”。在艾萨克看来,政治的定义虽然庞杂,但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将政治当作政府,即合法政治或国家;另一类则围绕权力、权威及冲突这些核心概念展开。艾萨克在比较格拉齐亚和海尼曼等人的“政治即合法的政府或国家的行动”,比较韦伯、伊斯顿等人政治就是对“权力的争取分配和使用”、政治是对“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政治是“用理性交往的方式对冲突进行消解”等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的理解之后,“精巧”地给出了自己对于政治的“常识”性理解:“政治的作为就在于使用权力以调停由于分配利益和价值而引起的冲突;而这正是通过政府机构完成的。”如前所述,政治的选择性理解正是本研究理解警察政治性的两个不同的出发点:一是从警察与国家的关系出发;二是从警察作为权力主体、作为政治权威构成、作为冲突的协调者的角度出发。当然这两者又包含某种内在联系:因为警察权本身是国家公共权力的一部分、警察作为裁判纷争的权威力量其威权正是来自国家的意志-法律,来自于公民私权利向国家的让渡,作为公权与私权利冲突的协调者的警察,也大抵处于国家的立志和位置。
后记
光阴荏苒确实令人惶恐,有的时候真不敢相信,转眼间,自己已经博士毕业三年多了。作为自己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和生活总结的学位论文,在我的抽屉里也静静地躺了三年的时光。虽然敝帚自珍,时常将它拿出来重读和修正,也期望能在三年的时间里,让它得到更好的发酵和生长,但因为惰性和庶务缠身,只对它的较少的部分做了简单的调整罢了。要承认,因为缺乏对警务实践的更深入的观感,缺失对政治学理论的更彻悟的领会,常常在我从抽屉里拿出这一份书稿时,能清晰地感受到某种压力。所以,在最终将这份书稿交付出版社的时候,对我来说,真的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对自己的职业归属有一种犹疑,我究竟是一名教师还是一名警察?这连带了自己在专业方向上的踌躇:作为警察院校的一名老师,我的专业领域到底是应该在警察学.还是应该在政治学?真的要感谢我的导师张永桃先生.感谢我所在的学院的领导们,他们在“警察政治学”这一思路上的指引,应该说多少消除了我在自己专业方向上的疑惑。这样一份从政治哲学角度对警察现象和过程进行的分析,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是不可能出现和完成的。当然,在这份基于毕业论文的书稿终于要付梓的时候,还要感谢江苏省社科规划办社科项目基金的资助,感谢江苏警官学院学术出版基金的资助,感谢复旦大学桑玉成教授对这一研究持续的关心,感谢胡大成教授在这一研究过程中不断的鞭策。
编辑推荐
《警察的政治属性》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