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后晓荣 页数:489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当前改革大潮中,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思想观念随之逐步改变,全国热气腾腾,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举国公认,世界瞩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而尚待完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那就是在社会各个角落弥漫着“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止;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的浊流。出版界也难遗世而独立、不受影响,突出表现为迎合市民心理的读物汗牛充栋,而高品位的学术著作,由于印数少、赔本多,则寥若晨星。尚无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学者,往往求出书而无门,感受尤深。这种情况虽然不会永远如此,已使莘莘学子扼腕叹息。历史科学的责任,是研究过去,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现实。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传统,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数千年者,与此关系匪浅。中国是东方大国,探索东方社会本身的发展规律,能更加直接为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历史学科十分关心,但限于财力尚未充裕,资助项目难于面面俱到。我们是一群有志于东方史研究的中青年学人,有鉴于此,几年前自筹资金设立了一个民间研究机构,现为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
内容概要
本书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部系统研究秦代政区地理的学术著作。作者综合运用战国秦汉考古出土的各种文物资料,如秦陶文、金文、封泥、玺印、简牍、兵器铭文、漆器文,以及战国秦汉城址考古等新材料,结合历史文献史料,交叉运用了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学科研究成果,探讨了秦代政区地理问题,并在秦政区地理的关键问题——郡县设置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基本上构建出秦政区地理的真实面貌,从而基本上解决了传统历史文献无法解决此时段历史地理的根本问题。
作者简介
后晓荣1973年生,江西南昌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与博物馆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要从事考古、文物与相关历史文化研究,先后在《文物》、《中国历史文物》、《东南文化》等刊物上发表
书籍目录
绪论 一 秦政区地理研究的意义 二 资料的搜集与运用 三 研究路线和创新点第一章 秦政区地理研究简史 一 文献集撰期 二 乾嘉考据期 三 考古研究期第二章 秦疆域发展概况 一 秦发展简史 二 秦疆域概况第三章 秦置郡新证 一 统一初年置郡考 二 统一后拓地置郡考 三 统一后分地置郡考 四 小结第四章 关中诸郡置县 一 内史 二 陇西郡 三 上郡 四 北地郡 五 云中郡 六 九原郡 七 新秦中郡第五章 山东南部诸郡置县 一 三川郡 二 颍川郡 三 砀郡 四 东郡 五 薛郡 六 东海郡 七 四川郡 八 淮阳郡 九 南阳郡 十 临淄郡 十一 济北郡 十二 博阳郡 十三 琅邪郡 十四 即墨郡 十五 胶西郡 十六 城阳郡第六章 山东北部诸郡置县 一 河东郡 二 河内郡 三 太原郡 四 上党郡 五 代郡 六 雁门郡 七 邯郸郡 八 钜鹿郡 九 恒山郡 十 清河郡 十一 河间郡 十二 广阳郡 十三 右北平郡 十四 上谷郡 十五 渔阳郡 十六 辽西郡 十七 辽东郡第七章 淮汉诸郡置县 一 汉中郡 二 蜀郡 三 巴郡 四 南郡 五 九江郡 六 衡山郡 七 会稽郡 八 长沙郡 九 巫黔郡 十 洞庭郡 十一 苍梧郡 十二 象郡 十三 南海郡 十四 桂林郡 十五 闽中郡第八章 秦置县相关问题 一 地望待考秦置县 二 秦置县考证总结 三 秦置县数估测结语 一 秦郡县制的形成过程 二 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一 秦置县表附录二 附图说明后记
章节摘录
密县西汉初年张家山汉简《秩律》有“密”县,其上属郡为河南郡。《汉志》河南郡属县密,“故国”。即密在秦时西汉初年即已置县。秦密县故址在今河南省密县东南。苑陵西汉初年张家山汉简《秩律》有“苑陵”县,其上属郡为河南郡。文献中“苑陵”作“宛陵”。《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樊哙)从攻宛陵。”《正义》引《括地志》云:“宛陵故城在郑州新郑县东北三十八里。本郑旧县也。”《汉志》作苑陵;《郡国志》作苑林。《汉志》河南郡属县苑陵,“莽日左亭”。《清一统志·卷一百七十八》:“苑陵故城在今(开封府)新郑县东北,秦置县。”考古调查表明,秦汉苑陵故址是河南省新郑市苑陵故城,城址为长方形,周长约4000米①。昆阳 《战国策·魏策三》:“秦之叶阳、昆阳与舞阳、高陵邻。”《史记·魏世家》:“秦叶阳、昆阳与舞阳邻。”《史记·曹相国世家》:“击羽婴于昆阳,追至叶。”《正义》引《括地志》云“昆阳故城在叶县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卷二百一十一》:“故城即今叶县治。”秦昆阳故城在今河南省叶县城。应县 战国初为魏国地,后期为秦相范睢之封地。《史记·魏世家》:(魏惠王)“六年,与秦会应”;“十一年,与秦武王会应。”《括地志》云:“故应城,故应乡也,在汝州鲁山县东三十里。”《读史·卷五十一》:“应城在(鲁山)县东三十里。古应国。《史记》魏惠王六年,与秦会应。襄王十一年,复与秦武王会于应。又客谓周最,以应为秦王太后养地。昭王时,范睢封于此日应侯。”秦应县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北。
后记
小时候,顽冥未化,心中最大的理想就是把村后的荒山开垦出来,引山后之水,种瓜植果,发财致富。未料一路莽撞,由小学一中学一大学一工作一硕士一工作一博士一工作,游走于求学和谋生之间,混迹于人生的“名利场”之中。于是自家的瓜地也就野草萎萎,果园荒芜了。中学阶段,因个子小的原因,有幸与中学校长和几个老师的孩子同堂学习,也许是受他们聪慧的影响,学业很是轻松。课后,我们几位的兴趣就是相互提问:南昌起义是某年某月某日?赤壁之战发生在哪年?尼泊尔的首都叫什么?……对阿拉伯数字不敏感的我,常引以为傲的是有关中外地理问题和知识点,我常以回答数量较多而沾沾自喜,“少有寻山之趣,长存问津之性”的兴趣或许就在此埋下伏笔。大学毕业后,任教于山乡僻野,无事之时,常遥想都市的繁华。惜我等无“跃门之途”,唯有再踏求学之路。歧路之时,心有三思:一、云南大学的边境贸易法;二、武汉大学的历史地理;三、北京大学的考古文物。选择边境贸易法,是自思有机会去海关工作,很是风光。与云大联系,回函要求学成后留云南工作五年以上,遂打消此念头。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者综合利用近五十多年战国秦汉考古出土的文物资料,如秦陶文、金文、封泥、玺印、简牍、兵器铭文、漆器文,以及战国秦汉城址考古等,以《汉书》、《史记》等传统文献为基础,运用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文物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成果,对战国秦汉考古出士材料进行系统爬梳、整理、研究。利用新材料和新研究手段重新审视秦历史地理,特别是秦政区地理中郡县设置的重大问题,解决了传统文献无法解决此时段历史地理的基础问题,从而促进秦历史地理研究的深入。 ——晁福林后晓荣博士著《秦代政区地理》,利用战国秦汉陶文、金文、封泥、玺印、简牍、兵器铭文、漆器文等古文字资料,参以地下考古发现遗迹,结合《汉书》、《史记》诸传统文献记载,全面深入诠释秦政区地理中的郡县设置,提出秦置54郡的见解,又考证落实了近700个秦置县,由此构建起秦代全国的政区地理,其研究所及已经超越前贤而后来居上,处在学术领先地位,也使秦历史地理学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宋镇豪
编辑推荐
《秦代政区地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