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刘义圣、李建建、 李建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11出版)
前言
神州大地风雷激荡,海峡西岸春潮澎湃。福建师范大学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与大家见面了。本文库以坚持、发展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为宗旨。这既是神圣的使命,又是历史的责任。马克思主义问世已经一个半世纪了,尽管她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围攻、谩骂、禁锢、歪曲……但仍顽强地成长、广泛地传播、蓬勃地发展;尽管也有成百上千种理论、学说来与之较量,企图取而代之,但都无法得逞。“苏东剧变”虽然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但无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马克思主义者在认真总结“苏东剧变”的教训后,将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变得更纯洁、更成熟,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风云人物”的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得票高居榜首。中国共产党人80多年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一个贫困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中国。在进入2l世纪后,中国共产党人再次庄严宣告,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并且以极大的决心和气魄。
内容概要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策论》对经济发展一般范式与中国经济发展观的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探索:从经济发展的资本形成、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人口与就业、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对外贸易等领域稽考求源、多维透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参考作用,提出了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刘义圣,1958年生,福建福州人,经济学博士。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本科,1988年师承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胡代光教授获硕士学位,2005年师承于福建师大经济学院陈征教授获博士学位。现为福建省社科院亚太经济研究所所长,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撰写《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纲》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功能定位与发展方略》等著述,在《经济学动态》、《新华文摘》、《当代经济研究》、《福建论坛》等国家正式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2001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4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建建,1954年5月生,福建省仙游县人,经济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思想史等。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福建省社科基金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20余项,已出版专著、合著《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结构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和发展》等8部,主编《选读课教材》、《政治经济学》等教材,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当代经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教学、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和优秀社科成果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发展经济学贫困阙疑与中国经济发展强势1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贫困的阙疑1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来自中国的推动10第二章 经济发展的一般范式与中国发展观的演替23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一般范式23第二节 经济发展的研究方法与思想的历史传承41第三节 中国发展观的变迁与演进53第三章 资本形成理论与中国投资的政策思维路径65第一节 资本形成的作用与生成机理65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资本形成理论73第三节 资本形成理论的评析与借鉴83第四节 中国投资问题的全息思考88第五节 中国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的深化112第六节 中国利用外资及其两面性119第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136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观点的纷呈136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的评析与借鉴162第三节 经济增长因素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171第四节 中国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78第五章 技术进步理论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观”203第一节 技术与技术进步释读203第二节 技术进步理论的多维向度217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实践视角230第四节 技术进步理论的镜鉴238第五节 中国技术进步的战略转型244第六章 人口、就业理论与中国就业城乡统筹战略277第一节 人口与人力资本:经济分析视野277第二节 人口流动模型及其就业的政策含义291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就业理论评鉴305第四节 中国城乡统筹就业:协调发展的路径依赖314第七章 工业化理论与中国新型工业化的使命329第一节 工业化:从概念到理论329第二节 工业化理论的评析与当代启示341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中国的“再度工业化”345第八章 农业发展理论与中国“新农业”“新农村”建设362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经典学家的语论362第二节 农业发展理论的纰缪与可鉴之处372第三节 传统与现代的更替:中国“新农业”与“新农村”建设377第九章 对外贸易理论与中国外贸战略性政策的适变401第一节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接合”401第二节 对外贸易理论的递嬗408第三节 对外贸易理论的局限性与普适性415第四节 中国外贸战略的创新适变420第五节 中国外贸政策选择: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436第十章 宏观调控理论与中国“和谐经济”的打造451第一节 “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的论辩451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看得见的手”:宏观调控策论459第三节 中国宏观经济的“政策搭配”与相机抉择480书后语505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发展经济学贫困阙疑与中国经济发展强势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贫困的阙疑一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困境在西方社会,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发展经济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后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二战后,西方各国为了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消极影响,纷纷推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积极干预;与此同时,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则通过高度的计划经济机制,使经济快速地工业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也强调政府和计划的作用,重视资本积累和工业化目标。以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论为主要内容,奉行经济发展观的结构主义的发展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这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正由于这一特点,以结构主义为主导思想的早期经济发展理论迎合了落后国家力图在最短时间内赶超发达国家的强烈愿望,因而赢得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青睐。可以说初始阶段的发展经济学风行一时,成为显学,不仅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也确实对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发展经济学最初是一些有关结构主义理论的聚合,其主要代表洛德?T.鲍尔(LordBauer)、科林?克拉克(ColinClark)、刘易斯(A.Lewis)、缪尔达尔(G.Myrdal)、纳克斯(R.Nurkse)、罗森斯坦一罗丹(P.N.Rosensten。Rodan)、赫尔希曼(A.O.Hirschman)、普雷维什(P.Prewisch)、汉斯?辛格(H.W.Singer)等人。这些经济学家基本认为发展中国家具有“结构刚性”的特点,即长期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并能够抵抗外来压力的一种特征,这种刚性不仅表现在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上,还表现在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结构上,要克服这种刚性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化,而且必须是有计划的工业化。由此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结构主义发展思路,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信奉早期发展经济学核心思想的发展中国家就纷纷以追求单一的数量增长为经济目标,实行计划指令性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
编辑推荐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策论》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