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产业内分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张其仔  页数:253  

前言

  模块化是当前技术变迁和产业组织变革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个趋势预计还会不断深化。美国通过大规模生产模式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赢得了全球经济的统治地位。进入80年代后,大规模生产的美国模式无法适应动荡的市场变化和日益增加的产品复杂性要求,因而在大部分领域日益失去统治地位,饱受日本产业竞争的持续冲击。为了适应新的竞争形势,自90年代开始,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模式开始在美国形成,并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织模式,特别是亚洲模式的优势造成极大的挑战,并使美国企业重新夺回了曾经失去的地盘。这种新的美国产业组织模式建立在模块化的基础之上。产品模块化与产业组织方式的模块化,使美国在和日本的产业竞争中,经历过短暂失势后即挽回败势。  鉴于模块化的强大威力及其影响日益普遍,有关模块化的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西方最早问世的系统研究模块化的理论是哈佛商学院的卡利斯?Y.鲍德温(Carliss Y.Baldwin)和吉姆?B.克拉克(Kim B.Clark)于2000年出版的专著《设计规则:模块化的力量》。这本书还只是他们计划出版的著作的第一卷,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产业模块集群出现以前的计算机产业模块化的过程。在这部大部头的著作里,作者为研究模块化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他们从设计出发,引入了模块和模块化的概念,并且以IBM 360系统的诞生为例,详细讲述了计算机设计中模块化的 起源及其操作,运用金融理论中的期权理论论证了模块化的价值。在还未出版的第二卷中,作者计划讨论在计算机模块集群产生以后,设计和产业 发展相互关联的发展过程,讨论为什么会有计算机产业从1980年到今天这样飞速的发展,关注模块化集群出现所需要的基础结构,在模块设计等级 结构中寻找市场价值的基本战略,以及在一个模块化集群中改变设计和产业发展所需的估价技术和财务系统。

内容概要

  模块化是当前技术变迁和产业组织变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本书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跨区域经济发展动态仿真模拟技术开发》、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结构的模块化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的历时数年的研究成果。    本书探讨了模块化的产业组织与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了模块化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可能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对模块化时代中国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措施。

书籍目录

导论  一 模块化已经进入“大发展时期”  二 模块化与产业内分工  三 中国在新型国际分工中的位置  四 以“后开放式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第一章 模块化的界定  一 模块化思想的应用  二 模块和模块化的概念  三 模块化的类型第二章 模块化、垂直解体和产业的全球化布局  一 从垂直一体化到垂直解体  二 模块化与垂直解体  三 垂直解体的空间发展第三章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  一 全球产业分工与经济增长  二 资源环境要素对我国工业增长的贡献估计  三 对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判断及其意义第四章 模块化网络和模块化企业  一 网络治理的类型  二 模块化企业  三 模块化网络中企业能力边界扩展的机理分析第五章 模块化、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  一 决定市场结构的基本因素  二 模块化对传统产业组织的冲击  三 模块化与市场结构  四 模块化与市场势力第六章 模块化与技术创新  一 模块化与学习成本  二 模块化与技术创新的风险  三 模块化创新的类型第七章 模块化与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一 产业链的概念和分类  二 产业链的形成机制和特征分析  三 模块化产业链和其他产业链的差异分析  四 模块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分析  五 模块化产业链的升级策略第八章 风险投资与模块化创新  一 模块化产业创新面临的一般问题  二 风险投资的特性  三 风险投资对模块化产业的特殊影响第九章 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与产业链嵌入  一 产业链嵌入、开放式创新与技术追赶  二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结构策略  三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产业推进策略  四 潮涌现象第十章 模块化的限制  一 模块化有效边界受产品复杂程度限制  二 利益冲突使模块化受到限制  三 模块化自身的成本也是制约模块化发展的因素  四 模块化的成本和收益第十一章 模块化案例研究:计算机产业的模块化  一 计算机产业模块化的萌芽  二 计算机产业模块化的出现  三 计算机产业集群的产生  四 计算机产业模块化的深入第十二章 模块化案例研究:软件产业模块化  一 独立软件产品的出现与软件模块化的产生  二 计算机范式转变与软件模块化的发展  三 影响软件模块化未来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第十三章 模块化案例研究:日本汽车与游戏产业的竞争战略  一 模块化时代日本汽车产业的竞争战略  二 日本游戏产业的模块化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在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浪潮中,模块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誉为“汽车工业的又一次革命”。美国《汽车工业》杂志认为,模块化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可与“福特流水线”相提并论。  “模块化技术”在汽车工业里一般指汽车零部件的模块化,是一种供应商将多个零部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提供给整车厂的生产模式;从另一个角度说,模块化是汽车生产商(包括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逐步降低零部件自制和开发比率的一种经营战略。汽车生产厂商将具有某一功能或某几项功能的零部件子系统集成在一起,用模块的变化组合去形成差异化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要。  其实,早在1916年汽车工业领域内就开始了模块化结构的研究,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开始普及应用。70年代末,为了降低成本,汽车工业领域开始计划采用模块化技术;直到80年代中期,菲亚特公司在其“伙伴”车(Tipo)上才第一次使用了模块化技术,并设计出适用于模块化生产的装配线。通用公司将其第一代“土星”轿车的“前端”设计为一个模块(但批量生产时未采用)。1991年,福特公司在其著名的“康拓”概念车(Contour)上实现了模块化采购——包括冷却系统、前悬架与转向系统、后悬架和制动系统等。菲亚特公司后续的小型轿车“蓬图”(Punto)中模块化组件已占整车的70%。大众公司从1996年开始在巴西建造模块化的生产厂,其独特之处在于供应商直接在大众公司厂区内通过“制造单元”或“小车问”生产模块组件,然后供应到装配线上。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模块化、产业内分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引证数据可用
  •   此书很系统,值得一读。
  •   很好,值得参考
  •   很难看懂,不通俗,可读性不好。不如董时钟先生的那本模块化理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