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张泰山 页数:51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03年春,突如其来的“非典”肆虐神州大地,一时“谈非典色变”。它促使有责任感的历史研究研究工作者想道:“历史上发生过如此猛烈的传染病吗?情况如何?其时政府和社会是如何应对传染病的?它又具有怎样的启迪”。于是,埋头伏笔,几易春秋,终于这部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张泰山,湖北安陆市人,先后就读于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和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6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曾参与《湖北抗日战争史》等著作的撰写,在《民国档案》、《安徽史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绪 论 一 选题理由 二 对“传染病”概念的界定 三 研究现状回顾 四 研究思路、创新与不足第一章 民国时期传染病流行概况 一 民国以前传染病流行简况 二 民国时期法定传染病种类 三 民国时期传染病流行概况 四 民国时期传染病流行的特点 五 民国时期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六 民国时期传染病流行对社会的危害第二章 民国时期传染病流行时的救疗措施 一 成立应急防疫组织,指导救疗事宜 二 调查疫区传染源,为救疗提供依据 三 管制交通,隔离患者 四 实施应急预防接种,清洁消毒与除灭害虫 五 建立临时医院,收治患者 六 救疗中的宣传第三章 民国时期政府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一 建立传染病防治机构 二 颁布防疫法规,实行疫情报告制度 三 强制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四 实行交通检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 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第四章 民国时期传染病与公共卫生建设 一 时人对公共卫生建设的认识 二 环境卫生的改良与建设 三 学校卫生运动的推行 四 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开展 五 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结语附录 民国时期疫情年表主要征引及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此外,陈老将古代人们对传染病的致病原因的认识,归纳为三种,即秦以前是“鬼神作祟”说,人们认为传染病产生是鬼神作祟结果,故有“用傩逐疫”;秦汉以后是“瘴气疠气”说,人们认为传染病的产生与气候不正有相当的关系,如“孟春行秋令,季春行夏令,仲夏行秋令,则民疾疫”(《吕氏春秋》)即是典型例证,包括张仲景的《伤寒卒病论》、吴有性的《瘟疫论》都是持此原理;从宋代开始,除“瘴气疠气”说外,又出现了“胎毒”说,人们认为传染病是小儿在娘怀胎时形成的,如陈文中在《痘疹方论》中说,“小儿在胎之时,乃母五脏之液所养成也,其母不知禁戒,纵情厚味,好啖辛酸,或食毒物,其气传于胞胎之中,此毒发为疮疹,名三岁液毒。”至于微生物为传染病的原因,直至新医学输入以后,始有此说②。(五)疫病流行的社会影响疫病流行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人员的伤亡。虽然我国古代的正史和地方志对疫病造成的人员伤亡,常以“死人无算”等语来概括,但也不乏一些较为详细的人员伤亡记载。在此借用陈玉琼、高建国两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历史上重大疫病流行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一简要的描述。根据陈玉琼、高建国的统计,从公元前180年至公元1911年的2091年间,我国共发生174次死亡万人以上的重大气候灾害(飓、涝、疫、寒、旱、饥),因此而造成了21739000余人的死亡。
后记
本书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修改而成的。在书稿付梓之际,我没有如释重负之感。一来五年前虽然怀着极大的兴趣和信心,懵然不知就里地开始涉足疾病医疗社会史这块园地,但直至今日,愚钝的我仍是一只脚在门外;二来受资料、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书中不少问题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三是对学界新近相关研究成果,在书稿修改过程中也未来得及完全消化和吸收,是为缺憾。仅此三点,就令我惴惴不安,在此,我真诚地期盼专家学者对拙作不吝指教!回首在武汉大学六年的求学,总的感受是“痛苦并快乐着”。痛苦是因为忍受着清贫和冷板凳,我至今仍在负债度日,愧对家人,但我不断安慰自己——来日会“富有”!快乐也是因守着清贫和冷板凳,落得个与世无争,更快乐的是有我的博士生导师敖文蔚先生、硕士生导师彭敦文先生对我的教诲。两位恩师不仅是我从学的引路人,而且在日常生活上给予我极大的关爱和照顾。还有吴剑杰教授、李少君教授、薛毅教授等,在我求学过程中也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对我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成为我快乐的又一重要源泉。各位恩师的培育之恩,弟子永世不忘。博士论文写成之后,我荣幸地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张海鹏研究员、曾业英研究员,湖南岳麓书院陈先初教授等校外评阅专家的指教。
编辑推荐
《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以传染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为中心》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