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十讲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强  页数:372  字数:401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比较多地侧重于介绍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理论,将社会分层与流动的主要理论流派都涵括在内。这样就遇到一个问题,即这些源于欧美社会的理论,究竟如何与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实践相接轨,换言之,怎样用这些理论来分析中国的阶级、阶层的实际问题。在这一点上,笔者同意特雷曼(D.Treiman)的观点:人类社会在结构上是具有相似性的。因此,解释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的理论也是具有普遍性的。所以,本书的一个特点是,在阐释各个流派的理论和代表人物之后,总是要联系中国社会分层的实际状况做一些分析。比如,运用达伦多夫调节社会冲突的思想分析今日中国的和谐社会;运用涂尔干和新涂尔干主义的社会共同体思想分析中国的社会整合;运用帕金的“文化缓冲带”思想剖析中国的“社会缓冲带”现象;等等。总之,本书介绍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理论,目的还是为了研究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实践。  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理论体系极为庞大,而本书只有十讲,这样就必须有所取舍。那么,究竟应该讲哪些,不讲哪些呢?本十讲的内容都是社会学社会分层的最主要理论,包括传统分层理论的最主要流派,以及从传统理论框架中发展起来的新马克思主义流派、新韦伯主义流派、新涂尔干主义流派、功能主义流派、新自由主义分层流派、后现代文化分层流派等等。本书还特别从研究方法的角度介绍了社会结构测量的方法,包括定性的测量方法和定量的测量方法,并探索了用这样的测量方法,怎样测量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那么,舍掉的内容有哪些呢?首先是舍掉了社会流动方面。本书第七讲在介绍戈德索普的观点时,虽然也涉及社会流动的理论,但社会流动不是本书的重点。也正因为如此,本书书名强调的是“社会分层”,而不是“分层与流动”。如果对社会做简单分层的话,可以分为:社会上层、社会中间层和社会下层。所以,在社会分层的讲课中,笔者过去也分别讲授过有关社会上层或社会精英的理论、社会中间阶级或中产阶级的理论以及社会下层阶级的理论。此次由于篇幅所限,整理讲稿时间又紧迫,这一部分没有包括,以后再版时争取能够囊括进来。

作者简介

  李强,现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包括: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民政部、北京市政府政策咨询顾问,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等。1978~198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和法

书籍目录

第一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二节 研究社会分层与流动的意义 第三节 社会分层的形成过程 第四节 怎样看待各类社会分层标准第二讲 传统社会分层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第二节 韦伯的分层思想 第三节 涂尔干的分层理论第三讲 新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 第一节 达伦多夫的社会分层理论 第二节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 第三节 布雷弗曼与马尔库塞关于工人阶级变迁的理论 第四节 普兰喳斯的阶级理论第四讲 新韦伯主义分层理论 第一节 吉登斯的社会分层理论 第二节 帕金的社会分层理论 第三节 洛克伍德的分层思想第五讲 新涂尔干主义与中国的社会整合 第一节 新涂尔干主义的分层理论 第二节 中国的社会失范、社会共同体与社会整合 第三节 职业共同体与今日中国的社会整合第六讲 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第一节 美国功能主义分层理论的来源 第二节 功能主义分层原则及其批判与修正 第三节 功能主义分层理论与中国改革以后的收入分配政策第七讲 阶级结构的测量:赖特模型与戈德索普模型 第一节 赖特的社会分层理论 第二节 赖特阶级分类模型的应用 第三节 戈德索普的阶级结构测量模型第八讲 中国大陆社会结构的测量 第一节 关于十大社会阶层的模型 第二节 倒丁字形社会结构第九讲 社会分层理论的新流派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的社会分层观点 第二节 关于阶级死亡与没有死亡的争论 第三节 布迪厄的后现代文化分层理论第十讲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与变迁 第一节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总体特征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巨变 第三节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重大变化 第四节 政策变量对社会分层结构的重大影响附录

章节摘录

第一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概述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定义我们知道,社会分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还没有发现哪一个社会完全没有层化现象。当然,开宗明义,先要澄清概念。“社会分层”,英文是socialstratification。这个词,对于有些人来说恐怕是个生疏的概念。如果从字面上推测,大约可以理解,是指社会有高低不同的分层次现象。在社会学里,这个词最初是从地质学中引入的。地质学中称为stratify,指的是地质的沉积成层现象。后来,这个词被引入社会学,用意在于:采用地质中的分层现象比喻人类社会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层化现象。如果从学术上给社会分层下定义的话,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这里之所以采用“社会资源”概念,是因为造成地位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资源是对人有价值的资源的总称,它包括: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等等。当然,在社会资源中最核心的还是包括财产、收入在内的经济资源。既然社会资源是多元的,那么,造成的层化现象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因经济资源不同而形成富裕层与贫困层,因教育资源不同而分成高学历群体和低学历群体等等。那么,什么是社会流动呢?社会流动,英文是socialrnoobility,指人们的地位、位置的变化。更准确地说,它包括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位置的变化和在地理空间结构中位置的变化两个方面。当然,社会学更注重研究前一个方面,即社会地位高低的变化。像农民工流入城市、工人调动工作、家庭成员几代人的变迁、干部升迁、富裕集团的形成等,都属于社会流动的领域。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密切相关,一个讲的是社会分成高低不同的层次,另一个讲的是人们怎样进入这种层次。两者的关系详见本节第五点。二社会差异、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公平、社会不公正等概念辨析社会分层的本质是说人们的社会地位是高低不同的,是不平等的。这样社会分层就具有了价值判断。是不是一切社会差异、社会差别现象都可以说成是社会分层或社会不平等呢?当然不是。让我们从最简单的差异现象开始,无论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差异、差别都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人类社会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当然,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其差别要比自然界的差别复杂一些,因为,人同时具有自然差别和社会差别两个方面。人从出生以后,就会发生和遇到各种各样的差异,首先会遇到自然差别,比如男孩、女孩,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差别。所谓自然差别是人与人之间因生理原因而形成的差别,比如:年龄的差异、高矮的差异、相貌的差异等。所谓社会差别则是人们因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交往关系等社会因素而形成的差别。虽然我们试图从理论上对这两类差别予以区分,但实际上,这两类差别常常互相交织在一起。譬如,直观地看,男人与女人是明显的生理差别,但无论在传统的女权社会或男权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男人和女人都被赋予重要的社会意义。所以,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的区分也是相对的。以上分析说明,差别、差异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差别与不平等是什么关系呢?差别就是不平等吗?社会学认为,仅仅有差别还不意味着就是不平等。当我们说“穷人与富人”的经济地位“不平等”时,显然赋予了“穷人与富人”这种现象以一定的价值判断。那么,什么样的说法有价值判断,什么样的说法没有价值判断呢?笔者在此作一下词义上的辨析。我们中国人讲究“春秋笔法”,用词常常有褒贬含义在里面,这样,在使用的术语上就更为复杂一些。首先,在这方面,最不具价值倾向、取向的术语是差别、差异,而“分化”(division)则指差别、差异的形成过程,最初也不具有价值倾向、取向。其次,有一对概念,含义很不清晰,常常引起争议,这就是“平等”、“不平等”概念。之所以常常引起争议,是因为人们常常在两重意义土使用这对概念。一方面,它被用来描述“均等”或“不均等”(有人爱用“平均”或“不平均”概念,意思是一样的)现象,即完全客观的数量上的一致或不一致。比如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是不均等的、不一样的,这里只是做客观描述,没有做主观上的公正或不公正、合理或不合理的评价。但是,也有些人在使用“平等”、“不平等”概念时,不是在完全客观的意义上讲的,而是加上了主观评价。所以,为了使学术表达更为准确,避免引发歧义。笔者以为,当我们试图表述纯粹客观上的差异现象时,应尽量使用“均等”或“不均等”(“平均”、“不平均”)概念;而当我们想表现主观上对一种差异现象的评价时,应尽量使用明确的主观评价术语,比如不公正、不合理等等。再次,我们还需要对合理或不合理、公平或不公平、公正或不公正等概念做一下辨析。这类概念的共同特点是有明显的价值判断,虽然各对概念之间略有差异。比如,合理是讲道理的意思,是指对事物的判断要合乎人们的理性思考。合理与平均不是一回事,合理的不一定是均等的。比如,根据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是合理的,这样,有贫富差别也可以是合理的,没有贫富差别也可能是不合理的。而公平或不公平虽然被用得最为广泛,但在含义上就容易产生一点歧义,因为“公平”这个概念里有一个“平”字,所以,有些人误以为“平均”的才是公平的,不平均的就不是公平的。“公平”这个词确实容易导致歧义。因为从字面上看,这个词同时跨了“公正”和“平均”两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是有明确价值判断的领域,第二个领域是表述一种纯粹的客观现象,没有价值判断。笔者以为,在严格的意义上,中国人在使用“公平或不公平”概念时,是想表达一种明确的价值判断,但由于字面上有“平”这个字,却很容易导致误解。所以,为了使表述更为严谨,笔者主张,在表述有明确价值判断时,我们还是使用“公正或不公正”、“合理或不合理”好一些。笔者在此做的词义辨析,可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在中国目前的现实生活中,人们频繁使用“公平或不公平”、“平等或不平等”这样的概念,而有的时候,一些人没有辨析清楚要表述的真实含义,所以,仅就词汇本身已经造成很大的思想混乱。比如,有些人在论证收入分配的合理与不合理时,使用的是“公平或不公平”、“平等或不平等”概念,而在他的潜意识中,似乎“公平的”或“平等的”与“均等的”是同义语,这样,讨论就进入了误区。笔者以为,如果要表述明确的立场、观点、价值判断,最好还是使用“公正或不公正”、“合理或不合理”这样的词汇,以使得观点更为澄清。笔者认为,在今日中国的分层问题、分配问题上,尽管测量贫富差距的数值和系数偏高,但最为核心的问题还不是“均等不均等”问题,最为核心的还是“合理不合理”、“公正不公正”问题。老百姓意见大的还是一些不合理和不公正的现象,比如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侵吞国有资产、欺压百姓、违法乱纪等。老百姓最不能容忍的是这些问题,至于一些真正有贡献的人获得数百万奖金,比如,水稻专家袁隆平、计算机专家王选各获得500万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老百姓不但没有意见,反而认为很合理、很公正。总之,通过以上的概念辨析,我们知道,在研究社会分层时,我们会遇到两种现象,一种是纯粹客观的社会差异现象,另一种是对社会差异现象的主观评价。所谓社会分层研究就是研究这两种现象的关系。三社会分层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按照上文的叙述,社会差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不是任何一种社会差异都可以被称作社会分层。那么,什么样的差异可以被称作社会分层,什么样的差异不可以被称作社会分层呢?也如上文所述,社会分层是指社会形成一种制度化的不均等体系,该体系大多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这种稳定的、制度化的社会不均等体系,社会学通常称之为“社会结构”或“社会分层结构”。所以,对于社会结构,不同学科往往有不同的侧重,社会学更加关注社会群体的地位结构,也就是上下、高低不等的垂直结构。最典型的社会分层结构就是“阶级结构”,它是指各阶级群体因为经济地位、经济资源占有不同而形成的地位差异结构。当然,阶级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种而不是全部,比如社会还有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组织结构、城乡结构等等。这些结构也会表现出地位差异的制度化体系,比如,在我国当前的城乡结构中,城市处于较高位置,农村处于较低位置。总之,社会学在理解社会结构时比较强调这种地位不同的社会差异体系,也就是本书的核心:“社会分层体系”或“社会分层结构”。笔者曾经在阐述社会结构定义时说:“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要素或各部分相互之间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关系模式或互动模式乞”社会的要素有多种结合方式,而社会学和社会分层特别重视社会要素的这种上下、垂直的结构形态或结合模式(李强,2004a:369~381)。第二节研究社会分层与流动的意义一社会分层研究在社会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分层是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根基所在,是社会学研究赓续不绝的主题之一。我们知道,尽管社会学涉及领域很广、问题很多,社会学的分支也很多——目前社会学已经有107个分支,包括家庭社会学、入口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体育社会学、军事社会学等等,但是,对于所有这些分支来说,社会分层研究都是很重要的基础。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类社会,偏重于强调社会整体,而你面对芸芸众生,比如,中国现在有13亿人,面对如此巨大的人类聚合体,13亿人,你怎么下手研究呢?我们知道,一个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就是对复杂的研究聚合体、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社会分层实际上就是对人群的一种基本分类,而且是一种本质的分类。对于人群分类,有多种方式,比如按体质特征分类、按血型分类、按人格分类等。再比如,按地域可以分成河南人、河北人、浙江人、山东人等等,不同地域的人,可能乡土口音就不一样。社会上的差异现象有千千万万,有差异就可以进行分类,所以,分类也有千千万万种。但在所有这些分类中,分层研究的问题是非常本质的问题,分层首先关注的是人们社会地位高下的不同。什么造成社会地位高低不同呢?最为核心的还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所以,社会分层研究的是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差异,这涉及对社会群体分类的最根本问题。这一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即人与人之间尽管有多种关系,但经济利益关系是最为本原的关系,其他关系都是从这种本原关系中派生出来的。从经济、物质利益上去剖析人类的行为,是最为深层次的解剖。二几乎所有重要社会学理论家,对分层问题都有所关注社会学这门学科,从19世纪30年代算起,到现在差不多有170多年的历史。在这样长一段历史过程中,涌现出很多重要的社会学家,从孔德、斯宾塞、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到帕克、帕森斯、米尔斯、吉登斯、布迪厄、福柯等等,几乎每个重要的社会学家都从某个方面阐释了社会分层现象。所以,我们只要讲社会学,就要讲社会分层。三社会分层研究对于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社会分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十分讲究等级层次的社会,连落草的水泊梁山兄弟们,也要隆重地排一排座次。迄今为止,无论是出席礼仪、会议发言、电视上镜头、报纸上排名之先后,都常常遵循非常严格的级别顺序。说起社会分层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与作用,老百姓人人都十分关心的“子女教育”就是一个明显例证。教育原本的功能是对人的教化和培育,即古人云:传道、授业、解惑;今人讲:教书育人。然而,如果我们考察一下社会现实,就会发现,很多老百姓关心的并不是教育原本的功能,而是关心教育所造成的社会分层。在中国,考大学几乎成了教育的终极目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所希望的就是孩子考上大学或考上名牌大学。而一旦考取名牌大学,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就都松了一口气,对于大学里究竟教些什么、怎样教育,多数人并不关心。这也难怪。自古以来,中国教育制度的首要功能就是通过“教育筛选”而实现社会分层。最为典型的就是所谓“科举制”,通过考试筛选出各级官员。科举制显示出,“筛选人”是当时中国教育的第一位功能。这一点一直影响到今天。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说明,筛选和分层仍然是现行教育体制的首要功能。结果,教育本来的教化、培育、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反倒位居其次。这是我国教育体制的最大悲剧。四关于中国社会急剧分化的现实与社会分层为什么要研究社会分层,其实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中国目前正面临非常严峻的社会分层问题。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迄今为止,中国社会仍然处在分化、解组、整合、流动比较剧烈的时期。举个例子,改革以前,中国社会的私营企业主、民营经济主,以及所谓富翁阶层都已经消失多年。而今天,动辄就是富翁排行榜,亿万富翁有很大一批。而中国社会又是长期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传统的社会,贫富分化以后,一些人有很大的不满情绪。譬如,社会上流行的歌谣称:“大饭店往里看,里面都是贪污犯,先枪毙后审判,基本没有冤假案。”说里面都是贪污犯,不一定是事实,但这样的歌谣在社会上传诵却是事实,歌谣所反映的社会仇恨情绪却是存在的。研究证明,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层已经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背景。几乎所有社会冲突都与分层问题有关,比如,城市向农村征地造成“失地农民”问题,城市房地产开发造成“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再比如近年来房产主、业主与居住者的维权运动,城市外来人口与城市管理的矛盾等等。所有这些方面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都与社会分层研究密切相关。所以,社会分层是今日中国关乎社会安全、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研究领域。第三节社会分层的形成过程一形成社会分层的机制是什么?上文分析了社会分层与社会结构的关系。那么,一种既定的社会分层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呢?形成的机制是什么呢?社会分层形成的机制有三个方面。第一,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定义了社会资源的价值。不同制度、不同文化的社会关于什么有价值、什么无价值的定义并不一样。比如,在家族、宗族盛行的中国古代社会,年龄越大,辈分越大,在家族、宗族中的地位就越高,所以,那时候,年龄大是一种社会资源。而今天,中国进入市场竞争社会,制度决定有严格的退休年龄限制,这样,年纪轻成为重要资源,年龄越大越成为负值。当然,在这个定义的过程中,资源本身的特性也有一定影响。首先,这类资源是为人们所需求的,如果没有需求,也就谈不上价值。其次,资源是稀缺的,如果供给无限也就体现不出价值。比如,在古代没有空气污染问题,所以也就体现不出空气的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分层十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李强老师在社会分层领域做了近三十年了,他最擅长用平实的语言阐释抽象的理论,以及用社会学理论解释现实。本书秉承了李老师一贯的风格。总而言之,本书应该作为所有社会学专业学术的必读书目。
  •   用较少的语言介绍了国外有关社会分层研究的理论。相对于格伦斯基的社会分层一书来说,薄了不少,可以一看。
  •   特别结合了作者多年的研究与中国的现实国情
  •   书来的很快~
  •   值得一讲习的入门好书
  •   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   李春玲也出了本一样的书,没看李春玲的之前,觉得这本不错,看了李春玲的之后,觉得这本书就不怎么样了。更喜欢李春玲的,无论是理论深度还是宽度,还是李春玲要胜出一筹。现在引文献,时也主要引李春玲的了。
  •   作为入门读物看还行,很多概念讲的似是而非
  •   书外面有很深很深的破口,前角和后脚都有,感觉是仓库卸货存取时造成的,但是书本里面没事,所以不知道算不算质量问题,不过心里看着很不爽啊!!毕竟是新书!希望卓越下次注意这样的问题!!!!发货的时候看到这种书请不要发!!OK!???!!!如果我下次买的书还这样我就坚决的找卓越了!!!并且再也不买卓越了!!!!!
  •   教材用 感觉用处不大 更加没有多精彩
  •   我到社会学系的研究生班听过李老师的这门课,书还没买到手,目录和当时听课的讲义是一样的,内容很丰富,清晰的勾勒了社会分层的理论框架。
  •     社会分层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和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问题,李强教授此本书恰恰为我们的了解和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支持与依据。本书从社会分层的概念出发,详细探讨了社会分层由来,经典及当代的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社会现状加以进一步探讨,此书不仅为学者研究社会分层的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在我国社会中生活的普通人理解中国社会,理解时代发展的拓展了分层的观察视角。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