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社科文献  作者:王忠武  页数:274  

内容概要

  “当代社会变革与发展研究”丛书是山东大学“985工程”哲学社会学创新基地二期建设项目的标志性成果。这些成果涉及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变革的理论探讨和具体的政策与应用研究,着力探讨的是一些重大的社会发展变革问题。本书从理论上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揭示了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彼此的关联性。   “当代社会变革与发展研究”丛书,就是社会学工作者深入研究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与问题的重要成果,值得研读,值得借鉴。

作者简介

王忠武  1958年生于山东省德州市,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科学社会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等。现已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社会》、《文史哲》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方法论》、《人类思想解放史沦》等多部著作,先后承担国家和省市研究课题10余项。

书籍目录

导论 发展社会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的结构、功能与形成机制 一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结构 二 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功能 三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机制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道德辨证 一 科学发展观的道德合理性 二 科学发展观的道德目标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与发展模式创新 一 发展模式的结构解析 二 发展模式的社会功能 三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系统创新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 一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的条件 二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 三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 四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 五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选择 一 现代化目标的概念、结构与功能分析 二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实现现代化目标的科学化 三 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模式定型 四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的功能目标定性 五 中国现代化的目标系统定值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创新 一 关于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概念界定 二 确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的基本原则 三 依据科学发展观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进行系统创新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科学发展 一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科学理论的一种具体推广 二 充分认识和发挥社会科学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作用 三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 一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目标模式 二 和谐社会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三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四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确定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方略第九章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 一 全球化的概念 二 全球化对中国发展的贡献 三 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现代化方略选择第十章 消费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 一 消费文化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二 传统消费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制约作用 三 当代中国消费文化的积极变化及存在的问题 四 构建有效支持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型消费文化第十一章 大众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一 大众文化的概念与特征描述 二 大众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三 小康时代的大众审美文化批判 四 社会转型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第十二章 社会科学与中国现代化 一 社会科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 社会科学的科技功能分析 三 中国没有实现现代化的社会科学原因 四 社会科学的价值标准与价值评价 五 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与建构方法 六 以社会科学率先现代化来带动社会现代化第十三章 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 一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功能 二 “李约瑟难题”再思考 三 当代科学文化的系统特征与系统建构 四 科学技术的异化与消除 五 以科技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第十四章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一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概念界定与互补功能 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同时发扬和依靠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三 建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发展的社会机制 四 新型现代化道路与大科学战略选择第十五章 科学系统和谐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 一 科学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二 三大科学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其和谐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三 科学系统失调对社会和谐的不良影响 四 实施以科学和谐发展来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知识带动战略第十六章 创新能力与中国现代化 一 创新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二 创新能力滞后严重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 三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第十七章 社会危机防范与中国现代化 一 社会危机的类型与危害 二 转型期社会危机的成因分析 三 实现现代化必须加强社会危机防范能力建设第十八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理性建构 一 关于价值理性的概念界定与结构功能分析 二 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理性问题及其危害 三 建设现代化和谐社会需要进行价值理性的重构与正位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的结构、功能与形成机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的科学发展观,其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中国乃至世界长期以来的发展经验与教训作出的正确总结和理论概括,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本章拟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形成机制问题作一简要地概括与探讨。  一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结构:  发展是一个包含丰富的内容和意义的概念。在发展社会学的学科视野中,它一般意指人类社会由野蛮到文明、由落后到先进、由不发达到发达,以及由传统到现代的积极变迁与进步过程,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活提高、政治文明、文化进步、生态改善等内容。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的历史和人类的产生一样久远。人类在进行发展实践的过程中同时也开始了对发展实践的认识活动,从而也就形成了相应的发展观念。“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①,而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等问题的具有科学性的看法与观点,它在实质上是对发展实践的正确的主观反映和思想意识。

编辑推荐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从理论上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揭示了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彼此的关联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代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作者对于科学发展观及现代化确实有研究心得,绝非拼凑剪贴的作品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尤其对于希望了解科学发展观之作用的读者更是如此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