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诗歌的阅读空间

出版时间:2008-03-25  出版社:社科文献  作者:王光明  页数:26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读诗会”承继了现代沙龙式”读诗会”和当代课堂式“读诗会”的传统。出发点是分享和交流诗歌阅读的喜悦.从阅读的视野关注诗人的思想和美学探索。我们认为诗歌的阅读与看报纸、读散文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愿意正视这种区别.探讨诗歌阅读的途径和方法,做一个比较自觉的诗歌读者。

作者简介

王光明,1955年生。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已出版专著《散文诗的世界》(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初版,1992修订版),《怎样写新诗》(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艰难的指向——“新诗潮”与20世纪中国现代诗》(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文学批评的两地视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等。论文集:《灵魂的探险》(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面向新诗的问题》(学苑出版社,2(102)。编著:《六十年散文诗选》(与孙玉石合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  《中外散文诗精品赏析》(花城出版社,1990),《二十世纪中国散文诗经典》(与孙玉石合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现代汉诗:反思与求索》(作家出版社,1998),《我们时代的文化症侯》(与胡越合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等。

书籍目录

读诗的三个问题(代序)第一辑  读诗会  开放诗歌的阅读空间  情感与形式的磋商  ——闻一多的两首诗  情感、经验与艺术的转化  ——冯至的两首诗  恰切的形式与抒情传统的融合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感觉和想象的魅力  ——徐志摩的《落叶小唱》  现代与古典的融合  ——戴望舒的《雨巷》  面对纷繁多姿的“记忆”  ——戴望舒的《我的记忆》  苦难中国的想象与现代诗的境界  ——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意象与形式的意义  ——艾青的《手推车》  雕塑静默的“思想”  ——郑敏的《金黄的稻束》    导引“古井”里的甘泉  ——舒婷的《呵,母亲》    阐释诗歌与“自我”的复杂性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穆旦的《春》  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作者与读者  2004年的诗:印象与评说  可能的拓展:诗与世界关系的重建  ——臧棣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  诗歌传统与汉语特质  ——从赵野诗的“古典抒情”谈起第二辑  个人品读  四首名诗赏析  艾青:《我爱这土地》  郑敏:《金黄的稻束》  芒克:《阳光中的向日葵》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形式、技巧对题材的征服  ——闻一多的《也许》    再次把自己献上祭坛  ——邵燕祥的《一本书的跋语》   洗尽铅华的爱情诗  ——邵燕祥的《银婚》    本真生命的赞歌  ——蔡其矫的《客家妹子》    诗歌的单纯与丰富  ——梁小斌的《雪白的墙》    诗歌成就诗人  ——黄灿然的《杜甫》    对血缘与命运的想象  ——多多的《我读着》    陈东东的两首月亮诗  ——《蟾蜍》、《月亮》    结恂的诗意与抒情的限阀  ——于坚的《塑料袋》    怀旧者的古今时空  ——翟永明的《在古代》    历史理性与个人情怀  ——雷平阳的《小学校》    理智与情感的纠缠  ——张枣的《预感》    “我们置身在彼此的雾里”  ——郑单衣的《北方日记》    道德反叛与美学革新  ——李亚伟的《时光的歌榭》    诗歌理念和想象方式的变化  ——臧棣的《反诗歌》    辰水笔下的乡村世界  ——辰水的《在乡下》(外1首)  数字的奇妙与困惑  ——杨过的《新闻》    一首平庸而混乱的诗  ——君儿的《上山》    “批评家联席阅读”的意义后记

章节摘录

  开放诗歌的阅读空间  关于“读诗会”  林莽 今天的许题是怎样读新诗,是“读诗会”的第一次活动后我们将和首都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合作,举办新诗的“读诗会”从2007年第1期开始,“读诗会”也将作为我们刊物的一个专栏,每期有3~4个页码,谈一、二首诗。对于新诗,“读不懂”的说法一直存在,作为诗歌的写作者和研究者,光听一些表面的话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想通过对话,讨论我们对新诗的理解。今天在座的有《诗刊》编辑部的几位编辑,还有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生。王教授是诗歌研究专家,“读诗会”最初也是他提议的,下面请王老师谈谈他的一些想法。  王光明①“读诗会”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交流诗歌见解、磋商诗歌艺术的平台。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修养。但是,把个人的修养变成一种大家磋商诗歌艺术、交流心得的平台,可能比个人的修养有更广泛的意义。我想,交流和磋商诗歌艺术可能和诗歌一样古老,自从有了诗歌以来,在诗歌的一些重要发展阶段,都有许多人聚在一起,沙龙式交流写诗读诗的心得,探讨诗歌的前途。在20世纪,“读诗会”这种形式一直是推动诗歌发展的重要动力。胡适在美国留学时跟他许多留学生朋友们互相交流,后来提出了“白话诗”的主张,后来像闻一多、徐志摩他们的“读诗会”催生“格律诗派”的探索,再后来朱光潜先生主持的“读诗会”,对提高诗歌的鉴赏力,培养纯正的诗歌口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读诗会”的传统一直在延续,一直延续到八、九十年代的北大中文系,可以说形成了一种传统。现代汉语诗歌的发生,是几千年中国诗歌的一场非常重要的变革,它发展到现在,虽然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怎样用现代汉语写诗,找到理想的话语方式,其实都还是一个问题。写诗是一个问题,读诗也是一个问题。一方面,很多人说不喜欢用现代汉语写的诗,说它不是诗,太简单,太容易;但是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人说现代汉语诗歌太晦涩,读不懂。什么是诗?现代的诗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怎样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现代汉语诗歌?这些问题,既应该从写作的角度探讨,也应该从阅读的角度来探讨。我想,我们的“读诗会”就是希望从阅读的角度去探讨诗的基本问题。20世纪以来诗歌趣味与古典诗歌的趣味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从胡适他们倡导“白话诗”运动以来,中国诗歌随着中国社会一起寻求现代性,在寻求现代性的过程中,现代汉诗一直在发展,一直在探索。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开放诗歌的阅读空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还没有读呢,不过是专业课老师让买的而已。
  •   修养不够,完全读不懂。
  •   刚开始看,因为是评论,所以一次看不了太多,说实话,对我来说理解上有难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