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李丽 页数:238 字数:256000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化进程也加快了步伐,因而区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正由行政上升到经济关系,由区域封闭向合作开放的关系转变。在各区域的发展中,产业结构的状况与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 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从区域自身角度来看,通过产业转移,将加快转移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可以促进承接转移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从国家角度来看,在市场条件下,通过产业转移,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建立开放性、互动性的产业结构关系,使区域间形成了各种产业分工关系。 我国区域经济沿海三大经济发展区包括北部的京津冀区域、东部沿海的长三角区域和南部沿海的珠三角区域。在这三大经济发展区域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历史和其他一些政治、经济政策原因,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明显落后于东部长三角、南部珠三角两大区域。就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平衡经济格局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
内容概要
《区域产业转移进程中的低碳物流与金融支持研究》首先构建了区域产
业转移进程中低碳物流与金融支持的理论体系,阐明了区域产业转移与低碳 物流、金融支持与低碳物流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了金融支持对低碳物流的
宏观作用机理及微观影响机制,区域产业转移进程中低碳物流的资金需求特 征;分析了美日印低碳物流与金融支持的经验;其次对我国产业转移进程中
低碳物流与金融支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低碳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并以京津冀为例,用模糊物元法对京津冀地区的低碳物流能力进行了评价
;通过收集京津冀地区2001~2010年之间产业转移、低碳物流、金融发展的
数据,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中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区域产业转移与低碳 物流、金融发展与低碳物流进行了实证关联分析;以北京市为例,运用投入
产出分析法研究了产业转移进程中各产业低碳化调整策略;最后构建了在区 域产业转移进程中金融支持低碳物流的框架体系,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区域产业转移进程中的低碳物流与金融支持研究》由李丽编著。
作者简介
李丽,1970年生,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经济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流通经济。近年来,在《财贸经济》、《统计与决策》、《现代财经》、《北京工商大学学报》、《商业时代》、《中国流通经济》等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8篇,被CSSCI收录13篇,被ISTP收录检索2篇。承担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项,校级项目2项,其他项目2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碳排放方面的研究
二、产业转移方面的研究
三、低碳物流方面的研究
第三节 本书创新之处、体系结构及研究方法
一、创新之处
二、体系结构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一、配第一克拉克定律
二、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三、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四、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五、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的衡量标准
第二节 产业转移的基本理论
一、产业转移的内涵
二、梯度转移理论
三、产业转移的动因
四、产业转移承接区域的特性
第三节 区域物流能力的基本理论
一、区域物流的概述
二、区域物流能力的内涵
三、区域物流能力的关键构成要素
四、区域物流能力的特征
第四节 金融发展理论
一、古典看法
二、金融发展理论
三、内生增长理论
第五节 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理论
第三章 区域产业转移进程中低碳物流与金融支持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区域产业转移与物流能力的机理分析
一、区域产业转移对物流能力的影响
二、物流能力对区域产业转移的影响
第二节 低碳物流与金融支持机理分析
一、金融支持对低碳物流的推动作用
二、低碳物流对金融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 金融支持与低碳物流的一般关系分析及宏观作用机理
一、金融支持与低碳物流的一般关系分析
二、金融支持对低碳物流的宏观作用机理
三、金融支持对低碳物流的宏观作用模式
第四节 区域产业转移进程中低碳物流的资金需求特征
一、区域产业转移的融资需求特征
二、低碳物流的资金需求特征
三、影响区域产业转移进程中低碳物流融资选择的因素
第五节 金融支持推动低碳物流的微观影响机制
一、金融支持推动低碳物流的两种机制
二、金融支持推动低碳物流发展的三种传递途径
第四章 国外低碳物流发展的经验
第一节 美国低碳物流发展的经验
一、低碳物流政策支持
二、物流管理的理念先进物流企业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三、低碳供应链管理成为供应链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四、重视绿色港口的建设
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六、金融支持发展逆向物流
七、通过政策性金融支持大型物流中心的建设
第二节 日本低碳物流发展的经验
一、法律法规政策支持
二、通过发补助金的方式金融支持低碳物流
三、中央和地方财政大力支持金融物流基地建设
四、倡导低碳运输
五、重视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
六、拥有世界最发达的物流配送体系
七、物流服务和物流设施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倾向
第三节 印度低碳物流发展的经验
一、政府的政策支持
二、政府金融支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三、重视港口建设
第五章 区域产业转移进程中低碳物流金融支持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区域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
二、国内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
第二节 区域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缓解区域贸易摩擦
二、促进区域分工演进
三、优化区域要素配置
四、升级区域产业结构
五、改善区域运行机制
第三节 京津冀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第四节 京津冀产业转移分析
一、京津冀跨区域产业转移的回顾
二、京津冀地区工业产业梯度分析
三、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
四、工业产业转移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的环境分析
二、我国低碳物流发展取得的成绩
三、我国低碳物流发展出现的问题
四、我国物流难以低碳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第六节 我国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金融发展总量水平
二、我国金融结构的转变及发展
三、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分析
第七节 我国金融支持低碳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目前金融支持对物流的欠缺主要体现在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的问题
二、未来发展低碳物流客观要求更多的金融支持
第六章 低碳物流能力评价
第一节 低碳物流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一、构建的基本原则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
三、评价指标的含义及确定方法
第二节 基于模糊物元的低碳物流能力模型构建
一、模糊物元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二、模糊物元模型
第三节 京津冀低碳物流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一、北京地区评价指标数据收集以及量化处理
二、北京地区低碳物流能力复合模糊物元评价
三、北京评价结果
四、天津地区评价指标数据收集以及量化处理
五、天津市评价结果
六、河北省评价指标数据收集以及量化处理
七、河北评价结果
八、三地区评价结果分析
第七章 区域产业转移进程中低碳物流金融发展的相互关联分析
第一节 面板数据模型的介绍
第二节 产业转移与低碳物流的关联关系分析
一、模型的构建
二、关联关系实证分析
三、首钢集团搬迁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低碳物流与金融发展的关联关系分析
一、模型的构建和数据整理
二、关联关系实证分析
第八章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区域产业转移低碳化调整策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第一节 投入产出分析法概述
一、投入产出表
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应用
第二节 碳排放的测算
一、碳排放的测算方法
二、北京市各产业的碳排放状况
三、北京市各产业的国民经济影响和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北京市产业转移进程中的低碳化调整策略
第九章 区域产业转移进程中金融支持低碳物流框架体系的构建和对策建议
第一节 金融支持设计思路
一、物流业的两大主体
二、金融支持的两大领域
第二节 低碳物流金融支持系统框架体系的构建
一、市场机制资金通道
二、行政机制政策性金融支持
三、其他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5)跨国证券投资和并购日益成为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主要方式。服务业外包发展迅猛,证券投资和跨国并购方式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目前已分别占全球资本流动的75%和跨国直接投资的60%。服务业外包发展迅猛,联合国贸发会《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服务外包最多的是美国,约占全球项目外包市场的2/3,欧、日约占1/3。承接最多的是亚洲,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qo。印度、墨西哥、东欧分别成为亚洲、北美和欧洲的服务业外包承接中心。 (6)发达国家进行调整和转移的产业领域重点分明。发达国家均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在不同产业领域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 3.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 (1)国际贸易方式。通过国际贸易方式进行的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有雁行形态发展模式和产品循环发展模式。雁行形态发展模式是后发工业国为了弥补与工业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上的差距而采取的一种模式,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应遵循“进口一国内生产一出口”的模式,使其产业相继更替发展。产品循环发展模式是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当后发工业国雁行形态发展模式结束后,也会进入该模式。首先,工业发达国家率先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开拓国内市场。其次,该产品在国内销售上升的同时,开始向后发工业国出口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随着该产品生产技术的普及和竞争者的增加,工业发达国为了维持国外市场份额,开始向后发工业国进行直接投资,就地进行生产。最后,发达国家逐步放弃该产品的生产转向开发研制更高级的技术,开始新一轮的产品循环。 (2)通过国际投资进行国际产业转移,主要载体是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FDD,一个国家可以向外转移本国的优势产业或边际产业。优势产业的国际转移,是将自己的新技术和优势产业应用到对外投资企业中,进行跨国公司内部的技术转移,同时要求对企业具有控股权。边际产业的国际转移被称为小岛清模式,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投资国已经或即将陷入比较劣势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投资国凭借资木、技术等优势将处于衰退的产业,利用东道国具有潜在比较优势向其进行产业转移,而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则予以保留。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