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姜琳 页数:169 字数:189000
内容概要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迅速成长,以创新、创意为核心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开始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创意产业成为不少发达国家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随着创意经济在全球内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创意产业也迈开了前进的脚步。2005年,受世界创意产业风潮的影响,北京、上海将创意产业列为城市支柱产业,2007年继北京、上海之后,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天津、重庆等城市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纷纷设立了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园区,开始探索地方创意产业发展的道路。截止到
2009年,全国范围内有三分之二的省份都提出要建设文化大省,几乎所有的省份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研究其演进规律对于科学发展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姜琳编著的《工业化进程与创意产业演进研究》根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现实总结相结合等方法,首先对创意产业进行概念和产业范围界定,以美国、日本的工业化演进过程作为线索,分别分析了在不同的工业发展阶段创意产业的演进,从而概括出工业化演进与创意产业产生、发展的一般特征与规律。继而对中国的工业化演进和创意产业演进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工业化进程与创意产业演进研究》进一步深入论述了创意产业演进的机理。
最后给出了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姜琳,1977年9月生,2001~2004年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2010年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主持和参与多项政府、企业委托的重大课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本书的基本概念界定及研究目标、方法和结构
一、本书的基本概念界定
二、本书的研究目标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关于创意产业的研究综述
一、关于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
二、创意产业的特点
三、创意产业的作用
四、创意产业的范围界定
第二节 关于创意产业演进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 美国工业化进程与创意产业演进
第一节 工业化前期美国的产业结构与创意产业演进
一、工业化前期美国的产业结构
二、工业化前期美国的创意产业演进
第二节 工业化早期美国的产业结构与创意产业演进
一、工业化早期美国的产业结构
二、工业化早期美国的创意产业演进
第三节 工业化时期美国的产业结构和创意产业演进
一、1920~1950年工业化徘徊时期美国的产业结构
二、1920~1950年工业化徘徊时期美国的创意产业演进
三、工业现代化第三次跃进高潮时期美国的产业结构与创意产业演进
第四节 后工业化阶段美国的产业结构与创意产业演进
一、后工业化阶段美国的产业结构
二、后工业化阶段美国的创意产业演进
第五节 美国的总结与启示
一、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创意产业的产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二、创意产业的产生、发展与技术变革密不可分
三、创意产业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第四章 日本工业化进程与创意产业演进
第一节 工业化初期日本的产业结构和创意产业演进
一、工业化初期日本的产业结构
二、工业化初期日本的创意产业演进
第二节 工业化发展时期日本的产业结构和创意产业演进
一、工业化发展时期日本的产业结构
二、工业化发展时期日本的创意产业
第三节 工业化完成时期日本的产业结构和创意产业演进
一、工业化完成时期日本的产业结构
二、工业化完成时期日本的创意产业演进
第四节 后工业化时期日本的社会经济特征与创意产业演进
一、后工业化时期日本的产业结构
二、后工业化时期日本的创意产业演进
第五节 日本的总结与启示
一、日本创意产业的演进过程非常迅速
二、产业政策对创意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创意产业同样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第五章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创意产业演进
第一节 1952~1978年中国工业化与创意产业演进
一、1952~1978年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二、1952~1978年中国创意产业的演进
第二节 1978年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创意产业演进
一、1978年以来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二、1978年以来中国创意产业的演进
第三节 中国的总结与启示
一、中国的创意产业演进过程呈现跳跃性
二、创意产业的演进仍然与工业化进程有一定对应关系
第六章 工业化演进与创意产业产生、发展的机理
第一节 需求:创意产业演进的源泉
一、需求
二、需求与创意产业演进
第二节 技术进步:创意产业演进的推动力
一、技术进步促进创意产业的产生
二、技术进步刺激需求的产生,推动创意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三、技术的生命周期决定创意产业的兴衰与更替
第三节 产业政策:创意产业演进的加速器
一、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二、不同工业化时期出台的创意产业政策不同
三、创意产业政策对于创意产业演进有重要作用
第四节 创意产业增长弹性系数与创意流
一、创意产业增长弹性系数的定义
二、美国、日本、中国创意产业增长弹性系数的比较
三、创意产业超前增长的机理和条件
四、创意流
第七章 本书的主要结论、创新点、对策建议及局限性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一、本书的主要结论
二、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节 促进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尽快建立国家层面的创意产业政策
二、建立适合我国创意产业发展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三、大力推动以信息与网络技术为主的技术创新,推动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与跨界创新活动
四、培养复合型创意人才
五、构建适合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文环境
六、加大对中小型创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七、建立适合各省份实际情况的创意产业政策
第三节 本书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汽车制造业在20世纪20年代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部门,汽车产量由1920年的90多万辆增加到1925年的近200万辆,到1929年突破了500万辆,小汽车普及率达到每四家拥有一辆。汽车制造业产值在1923~1928年每年平均达30亿美元,1929年增长到了37.19亿美元,占美国工业总产值的8%左右,汽车工业雇用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5%以上。汽车工业生产的飞速增长,带动了其他一些工业部门的发展,如钢铁、橡胶、汽油、冶铅、制革业等。还有遍地而出的加油站、汽车修理厂以及硬面公路的修建与保养等,到20年代中期,联邦政府用于改进公路的支出平均每年超过2亿美元。如果把与汽车工业有密切联系的工业部门一并计算,那么汽车工业直接或者间接提供了近400万人就业,占到20年代中期全国就业总人数4500万人的接近10%。 电力工业是20世纪20年代仅次于汽车工业而发展最迅速的工业部门。20世纪初,电力就开始成为工业的动力。1902~1929年美国电力生产从600万千瓦时增加到了1180亿千瓦时。20世纪20年代中期,工业生产转向电气化,1914年,工厂动力设备的电气化程度是30%,到1929年发展到70%。涡轮发电机、电动机、电器等制造工业,几乎一夜之间成为最重要的工业部门。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在该时代问世。消费性的民用电器如电冰箱、电熨斗也大量投放市场并走进家庭。收音机的产量由1923年的19万台迅速增长到1929年的近500万台。有声电影技术的发明是20年代的重大成果。到20年代末,电影业已经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1930年,电影业投资额达20亿美元,雇员达32.5万人,成为电力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业的日益发展是20世纪20年代工业繁荣的重要表现。“一战”期间,房屋建筑基本停顿。1916~1920年,房屋修建费用甚至比“一战”前还低28%。因此,“一战”后对房屋建筑形成了巨大需求。 房租高涨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而现代技术也使建筑业水平日益提高。美国120个城市的房屋建筑费用,1916年曾达到9.19亿美元,1918年下降到3.73亿美元,1919年回升到12亿美元,1925年达到34亿美元,1926年达到最高点,为128亿美元。在1921年以后的8年中,建筑业的年产值的年增长率达6.7%。到1929年,建筑业工人达244万人,工资额几乎占全国私营企业工人工资总额的5%。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