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效率与中国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余剑  页数:196  字数:208000  

前言

  博士后制度是19世纪下半叶首先在若干发达国家逐渐形成的一种培养高级优秀专业人才的制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由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积极倡导,在邓小平同志大力支持下,中国开始酝酿实施博士后制度。1985年,首批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  中国的博士后制度最初仅覆盖了自然科学诸领域。经过若干年实践,为了适应国家加快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需要,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决定,将设站领域拓展至社会科学。1992年,首批社会科学博士后人员进站,至今已整整20年。  20世纪90年代初期,正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突飞猛进之时。理论突破和实践跨越的双重需求,使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毋庸讳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社会科学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乃至研究手段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正是这种差距,激励中国的社会科学界正视国外,大量引进,兼收并蓄,同时,不忘植根本土,深究国情,开拓创新,从而开创了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在短短20余年内,随着学术交流渠道的拓宽、交流方式的创新和交流频率的提高,中国的社会科学不仅基本完成了理论上从传统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而且在中国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展开了自己的伟大创造。中国的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制度功不可没。  ……

内容概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提升效率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金融效率与中国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以促进宏观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发展为政策目标,聚焦金融效率问题,并从金融功能效率(宏观层面)、金融配置效率(中观层面)、金融产业效率(微观层面)三个视角展开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第一,在金融功能效率方面,从我国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通过历史回顾、逻辑分析以及计量模型的演算,指出我国金融发展在促进建立完备的产业结构体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及产业扩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这三大产业发展目标上总体有效,但主要金融资源的功能效率仍然有待提高。
第二,在金融配置效率方面,从最优化思想出发,运用运筹学理论建立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模型及效率判定方法。在实证上,在模拟若干代表性行业的生产函数后,利用LINGO软件求解了金融资源配置的规划模型,结论显示近年来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状况有所改善,有利于促进各行业协调发展。
第三,在金融产业效率方面,以盈利水平及盈利稳定性为代表性指标,研究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产业的效率,并与国民经济中其他主要行业进行比较,总体认为近年来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及受到保护(管制)的政策环境下,金融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投入产出较高、盈利能力较强、经营效益较好的产业。
第四,结合最新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研究金融效率问题。在世界各国通过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等扩张性政策手段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宏观调控政策成效显著,金融功能效率得到充分发挥,但也引发了资产价格快速攀升、通货膨胀预期高涨等问题。同时,主要金融资源过于集中在某些政府融资平台、大型国有企业、政府背景投资项目等方面,单位金融资源的产出贡献明显下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所下降。金融业自身尽管获取了丰厚的收益,但我国金融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政策管制与保护仍然是常态,金融业竞争能力亟待加强。
《金融效率与中国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由余剑编著。

作者简介

  余剑,1976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产业经济等。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JY103),独立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二批特别资助项目(200902172),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AJL008、05BJY046)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重点课题(2007、2008、2010年度)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财政研究》、《金融研究》、《中国金融》、《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主旨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核心命题——关于金融效率的界定
一、关于效率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金融效率的研究及其层次划分
第三节 研究的逻辑框架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难点及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金融功能效率的研究
一、金融功能效率研究的沿革
二、金融功能效率研究的实证方法
第二节 金融配置效率的研究
一、金融配置效率研究的沿革
二、金融配置效率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金融管理效率的研究(金融产业自身的效率)
一、经济视角的金融产业效率研究
二、技术视角的金融产业效率研究
第三章 金融功能效率与中国产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研究的逻辑及命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逻辑起点——基本国情的判断
二、基于国情基础上金融因素促进中国产业发展的三大目标
三、金融功能效率与产业发展研究的命题视角
第二节 金融功能效率与大国情形下中国完备产业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金融功能效率与发展中国家情形下中国产业发展量的扩张
一、金融发展在促进产业扩张上的作用
二、对促进产业扩张的金融功能效率判断
——1998~2008年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 金融功能效率与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一、三次产业间比例关系协调目标上金融因素的作用分析
二、产业内优化升级上的金融要素效率分析——以部分制造业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例
第四章 金融配置效率与中国产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金融资源配置优化模型的推演及配置效率判断方法的设计
一、广义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二、不同国情下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模型的具体形式推演
第二节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运算——基于数学规划模型的研究
一、变量、可获取数据及实证方法说明
二、各行业生产函数的模拟
三、一个简单静态优化实证模型的建立
四、优化模型的求解及各年信贷资金配置的效率结论
第五章 金融管理效率分析——金融产业与其他产业效率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金融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一、我国金融产业发展概况
二、金融业是发达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典型特征
第二节 金融产业效率研究的方法
一、经济视角的微观金融效率研究方法
二、技术视角的微观金融效率研究方法
第三节 金融产业效率测算及与其他行业的比较分析——以各行业代表性大企业集团为例
一、分析对象及研究特点
二、金融产业与其他行业效率的描述
三、金融产业与其他行业效率综合评价与比较
第六章 新一轮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效率分析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金融危机及中国宏观调控基调转变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简要回眸
二、我国应对危机的宏观调控基调转变及主要举措
第二节 危机后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有效性——金融功能效率视角
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性
二、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中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警惕
第三节 对危机后主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
一、应对危机而出现的信贷资金急剧扩张行为及其原因分析
二、对此轮扩张性信贷行为配置效率的评价
三、此轮信贷结构向政府或国有背景项目集中的原因——博弈论视角的解读
四、所有制差异与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比较——历史经验视角的解读
第四节 对当前我国金融产业效率的评价
一、当前我国金融产业具备较强的利润获取能力
二、我国金融产业自身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七章 进一步发挥金融效率的政策选择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加强引导,重点扶持,进一步发挥金融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的作用。  21世纪以来,我国三次产业平衡发展有所改善。在保持第二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需要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尚不能进入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主导的局面。实际上,发达国家在第三产业过度发展,第二产业向他国转移的过程中往往也出现产业空心化(Deindustrialization)的问题。因此,当前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一方面要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突破各次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的“瓶颈”,实现集约化发展、高效率发展。  (1)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新兴主导产业的支持,促进关键部门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及直接融资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针对部分领域金融资源过剩与其他领域金融资源匮乏同时存在的情况,①发展中国家尤其需要通过适当的信贷政策对金融资源的配置进行引导。②只有信贷资金严格遵循按效率和风险控制的原则来决定配置,产业结构才有可能进行合理的调整。直接融资政策需要进一步体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意图,在鼓励企业通过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多种直接融资手段获取发展资金的同时,进一步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实,进一步促进引导产业结构的升级。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金融效率与中国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金融和产业,不错的主题,希望能有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