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的活动设计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闫玉双,李 主编  页数:240  字数:287000  

前言

尊重教育研究已经进行了17年。经历了“九五”、“十五”、“十一五”,现在已经进入“十二五”的研究。    17年来,尊重教育研究以“尊重”为教育理念,总有话可说,总有事情可做,总有问题可研究;17年来,尊重教育研究在不断深化、发展和创新着教育的理念和形式;在研究过程中,将课题研究、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不断形成的文字成果融为一体。    尊重教育研究先后出版了师生案例“当代中学生的思考系列丛书”(《寻找自己》、《两代人的沟通》、《我的选择》)、《我和学生共成长》、《反思教育习惯》等,撰写了《学会尊重,成功做人》、《尊重,小习惯改变大世界》、《懂得尊重才有朋友》等书。近期在陶西平主任的亲自领导下,又撰写、编辑了“尊重改变未来丛书”,已经出版了《改变教育行为》和《让孩子有尊严》。《走进学生心灵的活动设计》是“尊重改变未来丛书”的又一新作,也是尊重教育研究推出的又一项新的研究成果。    尊重教育曾被媒体报道为“打动心扉的教育”,被老师称为“用一颗心摇动另一颗心”。“情感为先,用情感沟通认知和行为”,是实施尊重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十几年来,尊重教育研究在主题活动方面积淀了鲜明的活动特色。例如,《热爱生命》、《妈妈的心有多高》、《告别嫉妒》、《在选择中成长》、《为适合自己的加油》等,这些主题活动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注重学生内在的真实表达,不事先彩排、不营造任何虚假的成分、没有空洞的说教。活动时,受感动的不仅是学生,在场的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会被深深打动。    打动心灵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但是教育要真正进入学生心灵却并不容易,它需要以“尊重”为支撑。对学生的尊重不仅仅是表现在外在的行为举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学生价值的认可——“眼中有学生”,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从事教育活动。    我们通常所开展的活动往往是呈现式的,即老师将事先设计好的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得以展示。学生展示的是老师的设计,而非自己的认识和思考。这种立足于老师而非学生的教育活动,即使内容再丰富、形式再翻新,也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他们是被设计的,他们被限制在老师设计的框架中。    没有与学生内心共鸣的活动,虽然学生也会按照老师的意向进行表态,也会有一些立竿见影的行动,但是活动一结束,又回归到自己的本性。所以,要想使教育活动转化为学生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必须有学生内心情感的参与。    以“礼貌用语”为例,培新小学王芊婷的设计是,请讲述:    “由于某个人的一句话给你带来伤害的事”;    “由于你的一句话给别人带来伤害的事”;    “你不喜欢别人怎样对你说话”;    “让人感到舒服的话应该怎样说”。    围绕着“礼貌用语”,老师只是创设了一个学生相互交流的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在谈自己感受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受到启发——在交往中,要多考虑对方的感受,避免说话伤人。    尊重教育突出的一个思路和特点,就是教育回归到本质上来,是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一个过程。而横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以尊重为基础,即教师对另一个心灵的理解。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辑组的老师一直在探索能与学生心灵对话的活动形式,提出:不要根据教师的主观愿望进行一相情愿的设计。要设计出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情绪,设计出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的过程。    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我们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习惯了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支持我们这样做的最有力的一句话是“我对学生负责”、“我为了孩子好”。诚然,这颗“对学生负责”、“为了孩子好”的心谁都不会质疑,但是不从学生的认识出发,认为自己是对学生负责,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其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为我好并不等于尊重我”、“为我好并不等于理解我”,学生们的这种呼声传递的是对心灵沟通的需求。    教育进入学生心灵世界,不是单凭有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就可以奏效。教育理念说起来容易,但把理念变为行动,需要通过教师的行为改变,来促进学生的行为改变。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这本书将老师的行为改变落实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提升提供了非常宝贵的途径和方法。    本书收集了35篇活动设计,这些设计把研究和活动牢牢地绑在一起;这些洋溢着一线教师的鲜活气息的设计,深化了尊重教育的理论,丰富了尊重教育的实践活动,对活动如何走进学生心灵做了很好的诠释。在此,我感谢为此付出不懈努力的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感谢一直关注、支持尊重教育研究的各级领导和专家。    尊重教育源于东城,已经是东城区教育的一个品牌,我们很希望这个品牌叫得越来越响,在全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同时,我也希望借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在更广的范围内,更深入地推进尊重教育研究。    2012年3月

内容概要

  这些活动凸显了组织班级活动的普遍规律:
  ●尊重每一个孩子是贯穿于整个活动的主线,是活动的灵魂。
  ●关注生活,关注细节,让学生感受自己身边的故事,用他们的真实感受来提升自己。
  ●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说心里的话,说真实的话,说有创建性的话,保证活动的真实性。
  ●从正面引导出发,选取有助于学生提高认识、愿意效仿的示范性素材;从模糊认识出发,选取。
  ●有助于比较和鉴别、分析和判断的思辨性素材;从错误现象出发,选取有助于明辨是非、吸取教训的反面素材。

作者简介

  闫玉双,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基础道德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从事中学语文教学17年,自1994年起在北京市东城区教科研中心从事基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侧重于研究“尊重”这一价值理念在相互关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形成相互尊重的环境。先后发表论文、散文50余篇;主持、编写《当代中学生的思考系列丛书》(常务副主编)、《我和学生共成长》(常务副主编)、《反思教育习惯》(主编)、《改变教育行为》(主编)等书;独著《尊重——小习惯改变大世界》,与孙云晓合著《学会尊重,成功做人》、《懂得尊重才有朋友》,与关伟等合著《让孩子有尊严》。

书籍目录

感悟亲情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会随岁月的流逝而退色,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却因自己的年龄增长而减少,此时的亲情竟如此纠结。也许,互换一下位置,彼此就能走进对方的心灵。
妈妈,我爱你
体谅父母,不乱花钱
体验艰辛,理解母爱
感恩也是在感受幸福
珍惜我们共有的生命
妈妈的心有多高
欣赏身边的人
欣赏自己,你能获得勇气和自信,让自己在他人眼中更加美丽;欣赏他人,你会体会到如海洋一般的宽广和博大,让自己赢得他人的尊重,成为生活的智者。
欣赏带来和谐氛围
懂得欣赏,发现身边的美
说出真诚的赞美,感受语言的魅力
夸夸我家乡
彼此接纳,体验欣赏
让沟通更顺畅
生活在群体中,我们需要表达,更需要聆听。如果我们“以温婉的语气诉说真诚,以豁达的态度去倾听,以温柔的眼神传递温暖”,那么“倾听+诉说+真诚=沟通”。
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
让沟通更顺畅
相互理解,缓和矛盾
换位思考,和谐共处
倾听要“用心”
学会宽容
在合作中成长
完善自己,融入团体;调整自己,凝聚力量;控制自己,促进共赢
合作体验成长
承担己任,彼此信任
优势互补,彼此支撑
认同差异,和谐集体
性别有差异,彼此要尊重
用目标指引未来
理想在远方,吸引着我们的目光;路在脚下,期待着双脚的丈量;背起行囊,找准自己前行的方向。
寻找身边的快乐
理性选择,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学会管理我们的时间
目标就在那里
微笑面对挫折
高三最后100天的诺言
我离成年只差两岁
负责任地生活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四阶段:欣赏同伴(20分钟) 1.卡片寄语。 首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红色卡片,在左上角写下自己的名字;其次,前、后、左、右4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的同学相互交换卡片;再次,分别在相应的名字下方左侧写下你对这位同学的欣赏之处,每张卡片上记录着本组另一位同学的留言,写完后老师收其中的一些卡片,读出上面所写的特点,请大家猜猜他是谁?最后,请这位同学谈谈他自己听到这些评价后的感受。 学生1:我平时在班里总是很沉默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普通一员,可能没什么人关注我,没想到大家告诉我自己有这么多优点,我觉得很温暖,我也愿意和更多的同学交流。 学生2:我平时话挺多的,刚才还担心大家批判我呢!现在听到这么多赞美之词,我觉得自己真的挺棒的,就拿帮同学修椅子这事说吧,其实就是举手之劳,以后有需要我帮忙的大家随便说,我会服务到底的! 2.猜出每一张卡片上的同学名字。 老师在每个小组内各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读出卡片上所写的这位同学的优点,请全班同学来猜一猜“他”是谁? 此环节设计意图:小组同学是每天在一起生活的最亲密的伙伴,学生彼此之间的欣赏很少以言语表达,所以我在这里设计这个环节以书信卡片的形式让同学之间的欣赏自然地流露,当老师读到一个学生的特点时他一定在心里美滋滋的。并且第二个环节的设计也让更多的同学感受被人欣赏的快乐,这样才能将这种欣赏更广泛地传播下去,成为人际交往的习惯。 3.师生共享欣赏之乐。 班主任老师也与同学一起分享自己以前的照片,自我评价一番,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毕业留言册,读读曾经的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提到同学对自己真诚的祝福和建议。 此环节设计意图: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导者,时刻让学生感受班主任就是他们身边的一个伙伴,增进师生感情是日积月累的事情,在今天这个让很多人感动的时刻分享老师的一点点小秘密何尝不是最佳的时机呢?而且老师作为一个曾经的学生也经历了精彩的学生时代,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讲给学生听,这对学生的触动会更大。 4.卡片寄语“希望”。 首先,学生继续上面的游戏,互相交换卡片,各小组组长负责将本组卡片发回本人手中;其次,四人小组继续交换卡片(卡片倒扣在桌上随机抽取,如果抽中自己的卡片则与其他同学交换),每个人在卡片右侧写下你对这位同学的一条希望,最终每张卡片上就记录下了三位同学对自己的三条希望;再次,给大家两分钟时间阅读自己的那张卡片;最后,请同学们谈谈此时的感受,例如,你是否同意大家的意见,你自己以前是否注意到自身的问题,你希望和同学们怎样共同完成对自身的转变等。 此环节设计意图:学生在看待他人时经常关注不足之处,怎样能适当地交流这些意见呢?今天的卡片寄语正是最好的机会,在我们以欣赏之情评价过我们身边的同学后,再给同学提出希望,希望一人一条,因为每个人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提多了也无济于事,提一条希望便于明确努力方向,学生更容易接受。 第五阶段:共植“欣赏”之树(3分钟) 大家把自己手中的红色卡片贴到教室的绿树模型上,象征让友谊之树常青,欣赏始终陪伴我们左右。当我们自己迷茫时让绿树上的祝福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此环节设计意图:把“欣赏”当作一种习惯,把“欣赏”之树根植于我们这个集体和集体每一位成员的心中,让“欣赏”之树在学生的心中开花,把“欣赏”的香气传播得更久更广。

编辑推荐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文库•尊重改变未来丛书:走进学生心灵的活动设计(精华版)》将老师的行为改变落实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提升提供了非常宝贵的途径和方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进学生心灵的活动设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